2.1.1“标本”脉法与“经脉”概念的形成(一)十二“标本”部位
《灵枢》载有十二经“标”、“本”部位,以往人们很少注意标本的意义,或笼统地以为“标本”系经络的分部理论。然而《灵枢》言“标本”之专篇既名曰“卫气”,提示标本与气的运行有关。令人惊奇的是,十二经标本的部位与《脉书》及帛书《阴阳十一脉》、《足臂十一脉》所载十一脉的起止点有很高的一致性。那么,“标本”的本来意义是什么?其与经脉的关系如何?古人关于上下标本特定联系的认识义是如何形成的?
( 一 )十二“标本”部位
关于十二经标本部位,在现存文献中以《太素》、《千金要方》二书记载较为一致,今据此二书将十二经标本部位录之于下,并参照《灵枢》《甲乙经》作简要说明:
足太阳之本,在跟以上五寸中(《千金》曰:同会于手太阴),标在两络命门。命门者,目也。
足少阳之本,在窍阴之间,标在窗笼之前。窗笼者,耳也(《千金》日:耳前上下脉,以手按之动者是也)。
按:足少阳之本“窍阴之间”,参照手少阳之本部位,应理解为在足小指次指之间上二寸处。相当于“临泣”穴处。
足阳明之本,在厉兑(《千金》日:足趺上大指间上三寸骨解中也。同会于手太阴),标在人迎颊下,上夹颜颡。
按:照“足少阳之本”之例,此处“在厉兑”亦应作“在厉兑之间”,《千金要方》注为大指间上趺阳脉处,非常正确。注意不要将此处的“厉兑”等同于《明堂经》中之“厉兑”穴。
足太阴之本、在中封前上四寸之中,标在背俞与舌本。
足少阴之本,在内踝下二寸中,标在背俞与舌本两脉(《千金》无“背俞与”三字)。
足厥阴之本,在行间上五寸所,标在背俞(《千金》曰:同会于手太阴)
手太阳之本,在外踝之后,标在命门之上三寸(三寸,《灵枢》《甲乙经》作“一寸”)
手少阳之本,在小指次指之间上二寸,标在耳后上角下外眦。
手阳明之本,在肘骨中上至别阳(《千金》曰:同会于手本阴),标在颊下合于钳上。
按:手阳明之本“在肘骨中上至别阳”中之“别阳”,在《明堂经》中共有两处,一为“阳池”穴,一为“阳交”穴处,这里只能理解为近阳池穴处。如是则“肘骨”应作“歧骨”,手大指次指歧骨间至腕中正是手阳明脉口处。
手太阴之本,在寸口之中,标在腋内动脉。
手少阴之本,在兑骨之端(《千金》日:同会于手太阴),标在背俞。
手心主之本,在掌后两筋之间二寸中(古宋本《千金》曰:厥阴本在两筋之间三寸中是,同会手太阴),标在腋下三寸。
凡候此者,下虚则厥,下盛则热痛;上虚则眩,上盛则热痛。故实者绝而止之,虚者引而起之。
按:手心主之本“在掌后两筋之间二寸之中”,杨上善注作“掌后两筋之间,间使上下二寸之中”,其说是。《灵枢·本输》谓“间使之道,两筋之间,三寸之中也,有过则至,无过则止”,杨上善注曰:“寸之中者,三寸之际也”。如是则手心主之本部位应解作“掌后两筋间与其上二寸处两点之间”。此外,足太阳之本“五寸中”、足太阴之本“四寸中”、足少阴之本“二寸中”之“中”字似也应如手心主之本解作“之中”。
以上十二标本中,手足三阳之“标”部位很相近,若足太阳之“本”跟上五寸系“三寸”之误(古书中“三”与“五”相混者极多),则手足三阳之“本”部位也上下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