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没有登上月球,却为什么能成功进入火星轨道?

印度虽然在世人的认知中是一个科技的异类,但是人家确实在2013年的时候,就发射成功了火星探测器,这个探测器就是曼加里安号。不光如此,曼加里安号还将火星表面的照片反馈回了地球,单从几年前的照片来看,质量清晰度等等都已达到了非常优秀的程度。而时至今日曼加里安号已经连续工作了七年之久,在这7年中,它都探测到了什么?
里程碑
2103年11月初,印度成功发射了曼加里安号火星探测器,这颗火星探测器的发射成功标志着印度火星探测计划的第一阶段已经圆满落成。2014年这颗火星探测器就登上了《时代》周刊。并且被评价为是2014年的25项重大发明之一,甚至直接被称为是超智能航天器。可见评价已经是非常高了。曼加里安翻译成汉语大概的意思就是火星飞船。该火星探测器重1.35吨,体积大小就如同一个标准水箱那么大。探测器为无人驾驶模式,携带了5件仪器,成本大概是7300万美元左右。主要的任务就是对火星表面的天气、矿物质等进行研究。
项目建设进程非常快,该火星探测器计划最早在2012年8月时被指定。2013年曼加里安号正式升空,开始了它长达数年的火星探测之旅。2014年9月末期,曼加里安号正式抵达火星表面,至此印度成为亚洲第一个实现火星探索的国家。英美等国对曼加里安号的评价都非常不错,印度官方觉得这是印度太空探索史上的一个壮举,并且已经领先世界其他国家,甚至有望在太空竞赛中领跑。美国的相关专家评价曼加里安号,对于整个科学界来说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光从各国的评价就可以看出,曼加里安号确实意义非凡。
言过其实
印度率先拿下亚洲首个实现火星探测器国家的称号当然是非常开心的,但是通过种种资料数据显示,印度的这项工程似乎有些操之过急了。他们似乎更在意第一这个称号,而实际的功能性要差很多。腾飞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从火星探测器发射角度来看。世界范围内只有两种发射方式,一种方式就是直接打到地火转移轨道,另一种方式就是打到绕地球停泊轨道,然后通过燃料加速,再进入到地火轨道,印度曼加里安号选择了第二种。其实原因很简单,相对于第一种,第二种的发射方式相,价格和技术都要低很多。
其次咱们再来看看发射曼加里安号的运载火箭,这个火箭是印度常见的一种商用火箭,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运载火箭最大的优势就是便宜,一文价钱一文货,便宜自然没好货。所以其整体运载能力只有1.5吨左右,而曼加里安号的总重量是1.3吨左右,也就是说曼加里安号基本上已经达到了运载火箭的最大承受范围。所以就只能采取曲线的形式将其送入火星,事实也是如此,曼加里安号在太空中一共进行了6次升轨,其中有一次还出现了瑕疵,幸好在第一时间内采取了补救,才没有功亏一篑,最后经过11个月的飞行之后,曼加里安号终于是到达了火星表面。
咱们再来看看曼加里安号携带的各项设备。这些设备的配置其实已经是非常科学了。但是咱们前面说过,运载火箭的最大运载量与火星探测器的重量已经相差无几,除非是这些探测设备足够先进,足够轻薄,只要一个不小心,哎?他就超重了。在地球上,如果交通工具超员的话那是非常不安全,在太空中也是一样,换句话说,它可能根本就飞不起来。这5件设备的总重量,大致一共也才15公斤左右吧。腾飞还发现,设备包括了火星彩色相机MCC、红外成像仪TIS、甲烷探测仪MSM等,一个MCC相机的重量只有1.3公斤,这个重量相当于啥,就跟咱们的一个大型单反差不多的,分辨率也只有不到20米,这个分辨率连现在的智能手机都比不了。
功不可没
曼加里安号的工作任务主要还是对火星表面的探测,其中最多的就是关于火星上生态环境的探测,曼加里安号携带的彩色相机,非常到位地还原了火星地表土壤的颜色,不光如此通过大量传回来的照片上看出,火星的表面也存在着数量非常庞大的火山和峡谷,以及大量的扇形地貌,这种地貌其实在地球上也非常常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冲积扇平原。但是具体是不是冲积扇平原,单凭一张照片谁也看不出来。但是有科学家就断言称,这或许就是火星古河道留下的冲击地貌,因为照片中不但有冲击状地貌,在上游和下游地区甚至还有河床的痕迹。
曼加里安号最大的贡献是发现了火星表面似乎有水存在的证据。就在曼加里安号登陆不久,就在火星表面发现了冰盖,这种冰盖与土壤之间的界限是明显的,直白点说吧,就是有眼睛的基本都看得出来,这些冰盖就出现在火星的北极地区,部分科学家指出,这就是火星存在水的证据。除此之外,在其他的照片上,科学家还发现了大气流动之后,形成的地表土壤位置移动。总之从种种的照片上来看,火星或许真的是存在大气和水的。这为人类的继续探索提供了有力的方向。
时至今日世界上很多的国家都制定了自己的火星计划,例如美国的2037、中国“绕”、“落”、“回”三步走计划等等,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更多的设备和人类出现在火星表面,到了那个时候,将会有各种各样的消息不断的传回地球。假以时日,人类想要把火星改变成为第二个地球的夙愿一定能够成为现实。
——来源:咳咳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