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林经验分享丨全力以赴,才是高分上岸的决胜法宝


大家好,我是王同学,很荣幸能和各位分享我的经验分享,备考一年,成功上岸北林环艺,如今想起来也是百感交集。备考的路上,我遇到了不少困难,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打牢基础,认真练习
手绘快题方面,美然的学姐是带着我从基础一直讲解到完整的快题,中间也系统地讲解了不同空间设计的要点等知识点,让我在手绘方面有了比较大的进步。
在练习的初期,大家通常都是从临摹开始练习的。我也一样是从临摹开始,在一些素材网站里找比较好的素材用来临摹,看到好的空间设计、方案、景观设计等都会保留下来。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味地临摹显然是不可取的。在临摹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还要思考。不论是单体的积累还是大空间的素材,都需要我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注重精巧和体积感,不能一味的去临摹。临摹的过程中,可以对素材的空间进行重新规划,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如何自己创作。
手绘要面对不同主题灵活切换,多积累一些元素。美然的学姐们带着我们训练过很多不同的空间类型,如公共空间、商业空间、居住空间,还是建议大家尽可能多的练习不同主题,训练自己灵活应变的能力。
到临近考试的几个月,就得卡着时间进行模拟考试训练了。北林的考试时间是三个小时,并不算很长,所以一定要训练自己能够在规定时间内画完的能力。如果坚持练习的话,三个小时内画完问题并不算大。所以手绘必须踏踏实实的练习,尽量每次都让自己快一点。
整理框架,建立脉络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22年今年北林的理论进行了改革,比起往年一共新增了三本书,且论述题的比重和难度都有一定程度的上升。现在北林主要的参考书是《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史》《情感化设计》《设计方法论》。加上后三本书后,北林的参考书目的内容丰富了许多,对能不能灵活应对考题的要求也在无形中提升了。
根据今年的情况来看,中外美术史以及世界现代设计史依旧是考察的大头,想要考北林的同学还是不能放松对着三本书的要求,不仅要进行系统梳理,建立你们能够理解的框架,并按照框架进行记忆和背诵,也要求你们能够理解内容的具体含义,而不是简单的进行背诵。新加的三本书在复习的时候,我是跟着美然的老师先圈出了重点部分,也整理了知识框架。
虽然说不要死记硬背,但是重复背诵还是有意义的,只是在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着自己的理解来进行。背东西的时候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所以才需要大家建立好框架来梳理脉络,通过时间轴、相关事件等方式,将琐碎的知识点全部串接在一起,这样背诵的时候才能印象更加深刻,也能“牵一发动全身”,记忆效果会更好。
论述题的考察方式比起简答题、名词解释等题型是要灵活很多的,不能直接把书本的内容照抄在上面,要结合自己的理解来撰写。我在复习的过程中也在知网阅读了大量的相关论文。阅读论文是很重要的!不仅能学习专业名词,还能学习大佬们论述时的方法及框架等,多看看一定是有好处的,不要觉得没有这个必要。

英语是比较考验基础的学科,如果能尽早开始准备,那还是越早准备越好。基础薄弱的同学尤其需要注意,如果四六级分数不高,那还是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就准备英语吧。
最基础最重要的肯定就是背单词,“万丈高楼始于地基”嘛,如果不认识单词,学习再多的阅读技巧都没用,依然做不对题。反过来,如果每一个单词都认识,阅读肯定是能做对的,所以背单词是重中之重。
考研的词汇大部分都是一词多义,背的时候一定要把每个释义都背下来,这也无形之间增加了一点难度,所以选一个靠谱好用的app用来背单词还是有意义的,像市面上的扇贝、墨墨、百词斩,都是很好用的app,选一个适合自己的,然后坚持背诵,不要划水就好了。毕竟到底背没背,也只有备考的本人最清楚了。
单词基础打得不错了之后就要开始做真题了,时间充足的话,一定要把真题多做几遍。之后把真题里不会的单词记下来,把做错的题分析透为什么错。

我差不多是从七月开始复习政治的,跟的是徐涛老师的网课,黄皮书进行学习。徐老师的讲课风格十分有趣,对我来说跟起来比较轻松。
在政治方面,我每天安排大概5页的学习量,用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将政治的所有内容进行了第一遍的学习。第一遍的学习效果是非常有限的,许多知识点难以构成体系,所以之后的多次巩固十分重要。
一共进行了好几轮这样的知识巩固,然后在后期,十一月开始集中做肖秀荣一千题,以做题的方式进行查漏补缺。冲刺阶段每天安排两个小时背诵政治大题的知识点,以肖秀荣的四套卷和八套卷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