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安史之乱 1(初稿)

2023-08-12 20:29 作者:王袭明  | 我要投稿

回顾我最初对安史之乱的记忆,或许是义务教育的历史课本,或许是身边人的口口相传,但印象最深莫过于看《明朝那些事》时关于张居正的描述,说他是治世的能臣,能为江河日下的明朝续命百年,而旁边成相反对比便是安禄山,能颠覆一个盛世的奸雄。若把我最近读书与生活看作一个视频,那弹幕最多的词便是安史之乱了,如朋友圈有人调侃西安的演唱会,而我也刚好看着易中天老师的《安史之乱》,望着书架上的《镖人》漫画,想着宿舍里的《王朝》,旁边还摆放着《弃长安》与《长安客》。那个我心目中安史之乱有种呼之欲出感觉,虽然也是拾人牙慧,但真想写点什么,上午急急忙忙列了提纲,下午给整忘了,寻思着就当几本书书钱不白花,留个文章纪念的心理吧,还是写点。

安禄山怎么就能够驱其虎狼之师,强渡黄河,攻克洛阳,视长安城为盘中餐,做起了帝王梦?若将其看作中华王朝历史上常有的角色故事:北方游牧民族因其气候环境的变化,习惯性南下来抢掠,获取生存资料,甚至是决心开创一个属自己民族为头等的帝国。但此时的华夏正统乃处开元盛世的大唐,这可不是后来强干弱枝,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北宋,不是偏安一隅,俯首称臣的南宋小朝廷,不是内斗不断,起义不绝的明朝,它的精神气魄是尚武强盛的,它的民意基础是扎实稳固的,边塞的将士是想建功立业,出将入相,科举的文人是想一日看尽长安花,留画刻字,甚至青史留名。这盛世,有贞观之治的基业,有边疆战场的捷报,有吟诗作画的天才,有异域风情的美人,更有一个擅长权谋,老成骄傲的帝王。少数民族在这个时代更不是什么异类,将军可以是粟特人,和尚可以是东夷人,商人可以是阿拉伯人,李唐王室都是混血的。这是一个经历了南北朝民族与文化淬炼的朝代,它配得起与汉齐名。只是有一个将领真敢吃了熊心豹子胆,试图颠覆这个强大而美丽的朝代,至于文化传承和守护,披着人皮的猛兽是不会在乎的。试想如果你手握重兵,出征在外,回头看看自己拿命撑着的朝廷,乃得位不当,根基不稳,这样朝代别讲什么文化沉淀,伦理纲常都很难保证,再环顾身边的将士,若与自己同心同德,兄弟相称,成了那便是黄袍加身,若与自己貌合神离,渴望归家,败了那便是钟会之乱。谋反是个技术活,更是一个生意账,你不打这个算盘珠子,和你玩的好的属下可耐不住这性子,拿你来卖命的上司也总错会你已经打的很响了。赵匡义算过这笔账,曾国藩也算过这笔帐,前者心里层面有关文化的包袱轻:他那个时代欺主罔上,领兵谋反倒而是传统,后者倒是泱泱大清王朝正内忧外患,开朝细数看来,明君虽少,但也无昏君,自己也已老迈。而这个安禄山说他正儿八经起身行伍,募集义勇,与将士同甘共苦,这真高估他了,起初只是一个盗贼,是张守珪看他勇猛,或许又看他精通语言,留着有用,绕了小命,说他只是顺势而为,不费吹灰之力便受众将士爱戴,掐着帝王命数的咽喉,那也还小看了他。安禄山所面临的主上李隆基当然称得上帝王之姿,有着帝王之道,早年的励精图治,礼贤下士所开创一笔伟业成了他晚年挥霍的资本,姚崇的十要事,祖宗的心术要领已在荣华与赞歌中沉沦。清华池的温泉,梨园的戏曲,美人的肌肤才是晚年的他想要的归宿,至于臣子的进谏,将士的委派,边防的安危,这些不过是帝国应有的繁重政务,只要他掌握好手下权臣的权衡之术,恩威并施,唐朝这匹俊美强悍的骏马一定会按照他心中理想轨道继续驰骋,“朕今老矣,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夫复何忧!”,坐在精美的李氏马车里勒住缰绳,坐享其成,才是明智之举,防范应是身边的儿子,绝不是手中把玩的宠猫,只是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个猫是藏着獠牙的野兽,总有一天会张开血盆大口。


安史之乱 1(初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