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典书房 | 孟母营二期家长,学习总结交流会
转眼,第二期孟母养成计划的家长们已经学习两个月了。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学习家庭教育理论知识、学习如何给孩子授课、学习如何吟诵,家长们的生活、学习、实践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很多还没有参加孟母营的同道们,对于孟母营家长以及孩子的成长都比较关注,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分享一下家长们在九典书房学习以后,所获得的成长。
在2022年第一期孟母养成计划的时候,我们特意举办了一场“围炉共话”活动,家长们积极复盘各自进营以来的心得体会,总结了自己的成长与蜕变,以及自身在家庭教育方面还存在的问题。
第二期孟母们经过学习,他们又有那些成长与蜕变呢?我们先来看一下家长们怎么说。
01杜姓家长
周老师介绍了把孩子养成贤人君子的详细公式步骤。所有步骤构成一个大的闭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情,由小到大,不断的壮大孩子的心阳,完善孩子的人格,让孩子在大道上螺旋成长,最终成长为贤人君子。
这个贤人君子养成模型,真的太棒了!忍不住憧憬一下,如果所有家长都能学会并熟练运用,那会是怎样的美好?真希望这套家庭教育理论能成为华夏家长育儿必修课…
02张姓家长
这一周下来心灵哑铃这个词讲的特别的多,也理解了一个个哑铃下来练成心灵肌肉的重要性,其实就跟肌肉哑铃一个意思,需要不断的去练,孩子的心灵弱小,以这样的方式来让其慢慢强大。而练就心灵哑铃的最合适的也是唯一的地方不就是人伦社会中嘛,在这之中让孩子一次次动心忍性,然后让他一次次心气闭环!激发孩子本身的心灵能力。今天下午的自由交谈中聊到了闭环,感觉自己之前几乎很少做到闭环,每天匆匆忙忙,杂事也确实多,但是静下来想想做这些事是为了什么呢?还不是为了带好孩子,那从心灵层面来讲给她们做到慢一点,静一点,用心感受她们不才是真正需要做的吗?在她们每一次的需求中做到心气闭环!倘若这一点都没做好,做再多别的事又有多大意义?生活即教育!
03李姓家长
在自我反省和诚意正心方面,我们很少带领和引导小孩去尝试类似的行为。以后需要更多的夜谈,彼此一起成长。
在通情达理方面,我们明显给孩子太多大人的理性的名,让她的共情能力不足,思维太过于冰冷,待人温情不足。
缺少足够的集体生活,让孩子公共感知能力也不足,希望在以后的集体生活中,慢慢培养孩子。
04吴姓家长
孩子上了一周蒙学营变化确实很明显,常常能听到他说课堂里的事情了,走路都是蹦蹦跳跳的了,今天放学子慕姐姐夸了他,他还主动的告诉他妈妈,这里的哥哥姐姐很照顾我,从第一天上课离不开爸爸,离开了就大哭,到今天中午居然没和我打招呼就和两个哥哥下去教室了,不得不承认蒙学营做的确实是非常的优秀。也非常感谢汪洋老师和王老师,是你们付出的慈爱换来孩子们的身心成长。
05吴姓家长
父母对孩子的责任是给他找到一个正确的成长方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他一个有完整人伦秩序的成长环境——集体。帮助孩子达其天性,不把自己的个人好恶污染到他。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一步每一寸的动作,都得孩子自己经历。给孩子方法,给孩子时间,给孩子机会,让他把所知的落到行动上和生活中。我们要做的是在结果上给于鼓励、认可、肯定、褒奖,去壮大孩子的心阳,让他体验在情绪上的快乐、满足、欢喜、成就。通过这种强化把这种体验变成记忆储存起来,形成心阳定势、认知定势。
本文只选取了五位家长们的分享,其他家长的分享,本号会在后续的文章中,持续分享。虽然每个人分享的侧重点不一样,但他们的分享背后存在着共性。
几乎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爱护和养育孩子,是一项很专业的事情。真正让孩子成长,需要用爱来浇灌他。但浇灌的太多会淹死,磨难的太多会枯死。很多父母,抱怨孩子长大了和自己不亲,不孝顺自己,其实都是自己造成的。
孩子的好行为是可以被塑造的,孩子的坏行为也是可以被塑造的,既然孩子的行为是可以有目的性的被塑造,那我们为什么不把孩子往贤人君子这条路上塑造呢?
这就是杜同道提到的,把孩子养成贤人君子是有详细公式步骤的,而抓手就是孩子每天都在经历的一件件具体的事。张同道跟李同道所讲,则是一些具体的方法。
两位吴同道跟李同道,则讲到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集体。

为什么孩子需要一个集体?说到集体,不只是说孩子需要一个集体,对于父母来讲,更需要一个集体,大家有着同样的目标,有着同样的理念,心往一处走,劲往一处使,在这样一群家长组成的集体里面,用周老师的贤人君子养成模型来培养孩子,就回到了杜同道所讲:所有步骤构成一个大的闭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情,由小到大,不断的壮大孩子的心阳,完善孩子的人格,让孩子在大道上螺旋成长,最终成长为贤人君子。
孩子需要这个集体,家长更需要这个集体。而孟母营,就是这个集体。
期待更多的家长们,加入到孟母营这个大集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