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拍摄构图:双人镜头构图的使用方法及要点

2022-04-28 11:28 作者:剪辑师大露  | 我要投稿



顾名思义,双人镜头(two shot)里仅包含两个人物。

尽管从技术层面上看,只要是两个人的镜头都可以称之为双人镜头,但双人镜头一般都是中全景、中景或中特写镜头。

双人镜头最常见的用法是作为两个人对话的主镜头,有时单独使用,有时与其他不同景别的镜头组合使用,以突出对话过程中的戏剧动作。双人镜头中人物的调度可以作为生动展示人物关系的叙事点。这对于包含有多个人物的镜头,如多人镜头等,也是适用的,但对于双人镜头尤为重要。原因是画面中只有两个人,这两个人必定存在某种关系,观众会对二人进行对比、审视。

比方说,我们可以依据希氏构图法,让其中一人在画面中占据更大的面积,表示他/她较另一人更具权势、控制权或侵略性。如果双人镜头为中景或全景,人物的肢体语言也可以展示两人之间的特定关系。在对话场景中,当只采用双人镜头时,有一点要注意,即观众会对这场戏进行“剪辑”,他们会根据对话内容或人物的表演,在两人之间来回切换自己的关注点。看上去其中的差异似乎并不大,但可能会严重影响到观众对故事的投入。如果组合使用不断收缩景别的镜头,按照故事进展将正在发生的、有叙事意义的事情剪辑到一起,观众就会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倘若画面保持不变,不进行任何剪辑,观众就会变得更主动,会不断地去挖掘画面中的戏剧张力(著名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称之为“场面调度美学”)。

吉姆·贾木许在其影片《神秘列车》的“远离横滨”一段中就使用了这一策略。该段落讲述了日本小年轻(永激正敏、工藤夕贵饰)游览蓝调和摇滚圣地田纳西州孟菲斯市的故事。其中几乎每个镜头都是双人镜头,意味着两人的关系很紧密(尽管他们在一起时经常争吵),在陌生国土上的两个人有着相似的经历和感触。由于没有切换到主观视角或特写镜头,而主要是通过双人镜头来讲述他们的故事,在两人的动作、表演过程中,两人最真切的关系逐渐得以展示。

技术因素

镜头

由于双人镜头可以有不同大小的景别(从中特写到远景,任何景别都可以),所以要根据影片故事的特定需要来选择镜头焦距一一我们希望让观众看到人物间存在何种的关系。使用远摄镜头可以使两人在z轴上的距离比实际显得更近,而广角镜头会使人物的间隔看上去要远一些。如果除了人物,双人镜头还包含有范围不小的环境背景,我们也可以通过选择焦距来影响人物与环境间的关系。来看看双人镜头中处理背景环境的不同方法。在《神秘列车》的截图里(见本章开始处),只有一小部分背景包括在画面中,而在《未路狂花》的例子中(见上页),我们看到有大面积的环境背景包围着人物。在这些实例中,画面的视场通过焦距以及摄影机与人物的距离来控制,根据剧情的需要,或者只强调人物,或者同时强调人物与环境。

格式

与胶片相比,用标清或高清准专业摄像机拍损有两个主要问题(一是CCD不够敏感,二是一般拍不出较浅的景深),对那些需要控制画面视觉元素的镜头,如双人镜头来说,这两个问题是限制使用摄像机拍摄的主要原因。几乎所有的数字摄像机都能拍出《未路狂花》那样构图和景深的镜头,而要拍出《神秘列车》那样的画面,必须要使用配备35mm镜头转接环的准专业高清摄像机,或者专业的高清摄像机。大家不要因此而不敢在影片制作中混合不同的拍摄格式。相反,我们要勇于尝试,充分利用不同格式的优势为影片服务。

灯光

双人镜头最起码包含有两个人物以及部分环境。一般的做法是人物的照明比画面中的其他东西打得要稍微亮一些,使人物可以从背景中凸显出来。对于双人镜头来说,人物比背景亮多少可以根据叙事需要来控制。如果背景比人物暗许多,画面就很难展示人物与环境背景的关系(如《神秘列车》一例)。另一方面,环境背景可以设计得很亮,让它显得和人物一样重要,甚至比人物更重要,以强调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比如在《未路狂花》一例,背景环境就与人物一样明亮,而在对开页的《德克萨斯的巴黎》中,背景就比两个人物都要明亮)。通过控制景深,我们可以使用灯光来控制画面实焦的内容。使用大光圈可以拍出浅景深的双人镜头,画面背景肯定都在实焦范围之外;而使用小光圈可以拍出大景深的画面,其背景就能看得一清二楚。但开大或关小光器不可能不影响到画面的曝光,所以灯光的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这在室内拍摄时显得尤为重要(室内拍摄时,为了使用小光圈而增加照明或许不是好的选择)。室外的日戏也有相同问题。室外照度太亮,如果用大光圈来拍摄浅景深的画面,就可能用到ND减光片。

拍摄构图:双人镜头构图的使用方法及要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