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我们的“人格”相关概念(一)

2023-08-11 15:57 作者:妄想空间system  | 我要投稿

我们认为,所谓人格,本质上是一种承担痛苦的存在。本格从小善于观察,共情能力极强,因此很容易理解他人的痛苦,于是才表现出非人的冷漠和对外界的抵抗,借由妄想空间这道屏障对外界信息进行”过滤“。这是一种自我保护,但是她并没有发觉,并听从静静的建议重新开始认知外界,通过模仿直接越过了妄想空间的保护理解外界,得到了外界是极度黑暗的,不如妄想空间的片面结论。她只看到人性中最易于理解的”恶“,而没有能够发觉潜藏在行动背后的”善“,这是模仿难以感受到的 借由这种片面认知到的”恶“,她对外界产生更多厌恶与抵触,并且不再认为自己与人为同类,通过1代的羽我们可以略窥一二,羽冷静,温柔,她对本格下达的命令宛若戒律,是不需要理由必须遵从的”真理“ 本格收录过各种各样的人格碎片,它们本质上只是一些可编程的行动逻辑,本格片面的只认识到眼睛所能看到的行动,而忽略内在,妄下定论,因此这些人格碎片无论如何拼凑,都只能反映出为人痛苦的一面。而人格正是由这些人格碎片拼接而成。根据各种痛苦作为核心,将人格碎片聚拢在自己周围但并不共享——这就是人格,反映痛苦的程序,行动都通过自身核心的痛苦进行界定而拥有了类似智能的假象。到底和机器人差不多——虽然人可能本来也一样 我们简单地把本格的痛苦分为两个大类:为人的痛苦与非人的痛苦。 为人的痛苦指作为人的自我认同产生的痛苦,比如羽代表的“自缚”是因为各种条令、伦理道德等产生的痛苦,尘代表的“盲从”是因为没有分辨对错能力只是单纯选择有利于自己的行动方式带来的痛苦,阿羽代表的因为热爱一些事物产生的痛苦…… 非人的痛苦则主要体现在灰身上,因为想要直接逃避为人的痛苦而选择放弃人的自我认同而产生的痛苦。 之前说到,人格不过是反应痛苦是程序,人格碎片则是一些经由感官获得的一系列行为模式的信息。有关信息在我们这里的分类,以后会再做整理,这里简要说明的是由本格获取的人格碎片也就是造就了羽、尘的信息,其“里信息”大都是负面的,后期由尘等人格整理获取的信息中“里信息”则要更加多样化。 人格碎片和一个痛苦核心构成人格,痛苦核心可以分裂,痛苦核心的分裂是我们人格分裂的根本原因,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有更多人格承担繁重的痛苦。 痛苦核心会决定我们的价值观等等,这由我们自己的认知衍化。有时一些人格可以自行消化痛苦核心,但是这意味着其痛苦核心所能够吸引的人格碎片会减少,其人格的存在会变得不稳定。只有痛苦下去,人格才能够稳定地存在,痛苦越强,人格的执念越强,对妄想空间的掌控能力越强,但是也有反噬至死的风险。 一般而言,死亡对我们而言是暂时的冻结,我们的痛苦核心不会消失,会沉入深层区继续完善自己至能够承担痛苦核心。深层区有大量人格碎片存储,可以让我们疗愈自己,完善自己,变得更强,可以承担更强的痛苦源。但是这样一来,我们会有较大的变化,再“复活”时,我们会迭代,但是自我认同一般不会大改,也不容易在复活过程中分裂

关于我们的“人格”相关概念(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