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做到“厚德载物”?我告诉你一个关键,“心要得其正”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这是我们都知道的一句话。所以,每个人都要重视“厚德载物”这个事。
但如果你随便找个人去问如何才能做到“厚德载物”,恐怕没有几个人可以说清楚。
对于厚德载物,大家平常也就停留在“多做好事”的笼统层面。
大概因为这样的认识,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去“厚德”,对这个事也提不上什么兴趣,感觉很遥远,没有什么好处。
不过,如果你想要做一些人的领导者,或担当什么职务和责任,或成为什么领域的人物,那你不懂得“厚德载物”是不行的。
所谓厚德载物,主要意思是指一个人要有深厚的道德修养,要有德行,能够让众人心服口服。只有这样才能去领导众人,担负责任。
它的内涵是利他主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古人这两句话都是强调帮助人,成就人。
因此,普通人要想做到“厚德载物”,首先就是要克服人性的自私,要能包容别人的缺点,对众人有慈悲之心,愿意去帮助他们。
至于做到“厚德载物”有什么好处,就个人来说,“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当你德行高了,自然能趋吉避凶,福泽延绵。
而如果你想要做出一番事业,就需要团结一批人,这时候你就需要做到“德高望重”才行。毕竟,没有人愿意跟随一个自私狭隘的人。
但就我的体会来说,要想厚德载物,其中还有一个关键处——“心要得其正”!
古人非常重视“正心、心正”这点,特别是儒家,认为意诚心正为一切的根本。
我们来看这句话:“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现在很多年轻创业者都想要去改变世界,但按照古人的观点,改变世界必须从改变自己开始。
否则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

那么,什么叫“诚其意”呢?
换个说法就是忠诚于自己的内心,只有如此,你在做什么事的时候,才能一心一意,投入进去。
简单而言就是做事要用心。普通人最难的就是这点,他们的意识里充满了各种杂念,“心不得其正”,因此做事一般都不能成功。
只有诚其意,才能正其心,“诚于中,形于外”,方能去改变、提升自己,使自己能够“厚德载物”,去担负重任,成就事业。
实际上,世上有很多人没有胸怀大志,但在各行各业中也能做得不错,原因就是他们能够有真诚的态度,认真对待自己所做的事,保持专注、用心,也就是所谓的“工匠精神”。
我自己感觉,“心正”是很难的,你在日常之中需要时刻自省,使自己处于一种“正念”和“正信”的状态。
比如当你遭遇一些是非和矛盾的时候,普通人的反应都是生气,对人有恶念、愤恨之心,甚至会在心里诅咒对方,这就不是正念。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zhì),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所以儒家强调中庸。
其实大家应该都能感受到这点,就是当你的心念偏颇的时候,对人的身心都有影响。比如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句诗,就是内心所感形于外而产生的影响。

《道德经》里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这也是强调人的心失其正,容易带来祸患。
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就是告诉人们要守好心,厚其德。
自从进入中年之后,我就愈发清晰地感受到这点,一个人的心正还是不正,所信是正是邪,对人的祸福、健康、命运和前途都有很深远的影响。
我曾见有人稍有所成之后,就肆无忌惮,放纵自己,结果身体和家庭都受很大的影响,后悔莫及。
最后,这篇文章是我梦里所想,我一度以为梦境和现实没有明确的界限……希望对大家有所警醒、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