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常谈》八年级名著阅读——每日一题

考虑到答案放在最后很不好翻,这里直接把答案放在题目后了,看效果再酌情考虑是否换回来
1.《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绍我国传统经典文化的著作。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____》 、《尚书》 《__》 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
[答案]《史记》《战国策》

2.《经典常谈》通过《说文解字》给我们介绍了古人造字和用字的六个条例,即"六书”。“六书"是指象形、______、指事、假借、______、转注等。
[答案] 会意 形声

3.《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作者______(人名)十三篇文字要言不烦地介绍了华夏民族文化,提纲挈领,娓娓道来,令人如闻先生謦颏,不觉仰首伸眉,困倦顿消。
[答案] 朱自清

4.阅读这部作品后, 我更了解了“四书"的内容。“四书"除了我们学习过的《论语》和孟子》之外,另外两篇是什么?
[答案] 《中庸》《大学》

5.同学们朗诵了自己精心准备的诗文,小州发现这些诗文在《经典常谈》中都有提到。请在下表(图1)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使之匹配。

[答案] ①《诗经》第四 ②《辞赋》第十一 ③《战国策》第八

6.选择性阅读是阅读本书的好方法,根据阅读体验向同学推荐阅读《经典常谈》的相关篇目。
(1)王同学对太极八卦有疑问,不妨去读一读_______
(2)张同学对自己的姓名用字写法很好奇,不妨去读-读_________
(3)李同学对先秦帝王将相有探究兴趣,可以推荐他先读_______
[答案]《周易》第二 《说文解字》第一 《史记》《汉书》 第九

7.朱自清先生写《经典常谈》这部书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是为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让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无措。

8.下列对《经典常谈》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个朝代,大部分是号令,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中国的记文是在记事文前发展的。
B.诗的源头是歌谣,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两种,其中徒歌指的是跟随着伴奏唱歌。
C.《周易》之所以成为儒家经典,因为在战国末期儒家受到阴阳家和道家的影响。
D.象形字的起源是图画,起初百姓经常用画来记名、记事,这便是象形的由来。
[答案] B

9.阅读朱自清的《经典常谈》节选,完成文后问题。
他们的说辞却不像春秋的辞命那样从容宛转了。他们铺张局势,滔滔不绝,真像背书似的;他们的话,像天花乱坠,有时夸饰,有时诡曲,不问是非,只图激动人主的心。
以上文段用生动传神的精彩笔墨,为我们描绘了_____时期_____(什么人)的群体风貌。
[答案] 战国 说客

10.《经典常谈》是朱自清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共13篇,其中,东汉许慎的文字学经典_____放在了首篇,西汉司马迁的_____首创了“纪传体”。
[答案] 《说文解字》《史记》

11.联系原著,说说《经典常谈》这本书主要功用。
[答案]
①读《经典常谈》可以帮助当代中学生了解民族的传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中华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中华文化自豪感,找到自己在自然和社会之间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
②《经典常谈》中蕴含着智慧,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智慧,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定力。
③《经典常谈》讲述了古代伟大人物的精彩故事,令学生深受启发,可以借鉴古人的品行,学习古人对待事物的态度,激发自身的力量和勇气,从中领悟到经历和探索,找到自己的出路。

12.从下面摘录文字中可以看出《经典常谈》具有怎样的语言特色?

[答案] 具有普及性和通俗性的语言特色。

13.下列有关各种古典书籍的介绍,不符合《经典常谈》主张的一项是( )
A .到了宋代,又有“话本”"这是白话小说的老祖宗。后来能将许多关联的故事组织起来,分为“章回”了。这是体制上一个大进步。
B.《墨子》职讲守的器械和方法,攻的方面,特意不讲。这是他们的“非攻”主义。
C.朱熹最早将《大学》《中庸》 《论语》 《春秋》编在一起,后来这四部经典被称为“四书”。
D.唐代谐调发展,成立了律诗绝句,称为近体,不是谐调的诗,称为古体;又成立了古近体的七言诗。
[答案] C

14.有人评价这本书“善叙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直”是“简省”的意思;简省而能明确,便见本领。多用散行文字;是第一部有自己系统的史书"“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以剪裁与组织见长。
书中这些文字都是对史书_____的介绍,这本书在文字上有最大的贡献:_____
[答案] 《史记》 擅长人物的描写

15.任选下面某一人物,结合名著内容,具体点评其伟大贡献。
A.孔子 B.杜甫
[答案] 孔子: (1) 第一个开门授徒发扬光大非农非工非商非官的“士”的阶级的是孔子。(2) 他的教书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有教无类。孔子是第一个将学术民众化的人。(3) 他又带着学生周游列国,游说君主,开了讲学和游说的风气,是“士”的老祖宗。他是旧文化、旧制度的辩护人,以这种姿态创始了所谓的儒家。(4) 他讲学的目的在于养人,养成为国家服务的人,更注重人格的修养。(5) 他的政治学说是“正名主义"。(6) 开了私家讲学的风气,也有了私家的第一部著作 《论语》。
杜甫:朱自清认为杜甫是“继往开来的诗人”,(1) 杜甫身经乱离,亲见了民间疾苦。他的诗努力描写当时的情形,发抒自己的感想,抒写大时代,领域扩大,价值也增高了,给诗开辟了新时代。(2) 他常在诗里发议论,并且引证经史百家;但这些议论和典故都是通过了他的满腔热情奔进出来的,所以还是诗,他将诗历史化和散文化,他给诗创造了新语言。(3) 古体的七言诗到他手里正式成立;古体的五言诗到他手里变了格调。(4) 杜甫用律诗来表现广大的实在的人生; (5) 他的绝句直述胸怀,他的诗透着滑稽的风味,但这种滑稽的风味和他的严肃的态度调和得恰到好处。(6) 杜甫的影响直贯到两宋时代,元稹、白居易二人都继承杜甫写实的表现人生的态度。
暂时更到这吧,挖个坑_(¦3」∠)_以后再把其他题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