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66、资本循环
【本文转载自《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徐禾主编】
【如有错漏或其它问题,欢迎指正】
66、资本循环
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只有在不停的运动中才能不断地带来剩余价值。如果它停止了运动,就会丧失资本的特性,不再成其为资本了。那么,资本又是怎样运动的呢?
资本在它的运动中,要顺序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形态,并且履行三种职能。
第一个阶段,是流通阶段。资本家用他的货币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进行资本主义生产准备条件。通过这个阶段,货币资本变成了生产资本。
从表面上看,这个由货币转化为商品的过程,和一般的商品买卖并无区别,货币在这里也只是充当购买手段或支付手段,起着一般货币的作用。但实际上不是这样。因为,在这里,货币所购买的并不是随便一种什么商品,而是具有特定使用价值的商品:劳动力以及为了从劳动者身上榨取剩余价值所必需的生产资料。资本家只有在购买了这两种商品之后,才能够正式开始他的剥削活动,即让工人给他生产剩余价值。因此,货币现在的这种购买行为,就不同于一般的购买行为,它是整个资本运动不可缺少的一个特定环节,是资本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个阶段,是生产阶段。资本家按照自己的意志和需要,使购买来的劳动力同生产资料相结合,为他进行生产。
在这种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不仅发挥着一般的生产要素的作用,而且它们是作为生产形态的资本而发挥作用的。生产过程结束时生产出来的商品,是一种新的使用价值,它不仅在物质形态上和资本家原先购买的商品不同,而且在价值量上也起了变化,其中已经包含着资本家梦寐以求的剩余价值。
第三个阶段,也是流通阶段。资本家把生产出来的商品卖了出去,从流通中收回货币。资本又重新恢复了最初的货币形态,所不同的是,现在的它数量变化了,它已经不仅是G(货币),而是G′,即除原来的货币以外,又添了一个新的增殖额。经过这个流通过程,资本家最后实现了他的攫取剩余价值的愿望。所以,这里的商品出卖,也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出卖,它也是资本运动的一部分。这里的商品,实际是商品资本,同样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综上所述,资本在其运动中是经过前后两个流通阶段和一个生产阶段,并且顺序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态。与此相适应,它又履行着这样三种资本的职能,即:为生产剩余价值做准备、进行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剩余价值。
资本从一种形态出发,经过三个阶段,顺序地改变自己的形态,实现着不同的职能,最后又回到它原来的形态,这个全部运动过程,就叫做资本的循环。用公式表示则是:

这里,G表示货币,W表示商品,A表示劳动力,Pm表示生产资料,P表示生产过程,W′表示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G′表示增殖了的货币。
在这整个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过程,因为只有在生产过程中,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但是,资本的运动也不能没有流通过程。资本只有不停地从流通过程进入生产过程,又从生产过程进入流通过程,它的循环才能顺利地进行。无论在哪一个阶段遇到障碍,都会使资本的运动中断,从而使资本丧失其机能。所以,资本的循环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