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道光帝曾孙,差点做皇帝,却加入国民党,投靠袁世凯
在晚清的宗室中,有这么一位人物,他是道光帝的曾孙,在幼年时一度成为皇帝的候选人,不过与皇位失之交臂,成年后他成为新派人物,在美国考察,参加世博会,受到美国各界的瞩目。清朝灭亡后,他积极参与政治,不顾“国仇家恨”,先加入国民党,后又投靠袁世凯,甚至支持“洪宪帝制”。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呢?

一、错失皇位
此人名叫溥伦,字彝庵,虽说他与溥仪是平辈,但比溥仪的父亲载沣还大九岁。溥伦出生于1874年,他的高祖父是乾隆帝的十一子成亲王永瑆。原来,溥伦是过继到道光帝这一脉的。永瑆的次子名叫绵懿,绵懿的第三子名叫奕纪,奕纪的第五子名叫载治,而载治正是溥伦的父亲。1854年,咸丰帝下旨将载治过继给道光帝的长子奕纬为嗣子。
二十年后,溥伦出生,他就成为道光帝的曾长孙了。溥伦出生没多久,就遇到了一桩“好事”,他的皇帝叔叔同治帝驾崩了。皇帝驾崩怎么成“好事”了,这是因为同治帝没有子嗣。之后,慈禧太后召集王公大臣,商量皇位的继承人问题,首先发言的人请为同治皇帝立嗣,直接提到了溥伦。然而,惇亲王奕誴却说:“疏属不可。”慈禧太后也赶紧说:“溥字辈无当立者。”

二、新派宗室
最终,慈禧太后拥立了妹妹的儿子载湉,即光绪帝。1881年,载治病死,年仅七岁的溥伦承袭了贝子的爵位。1894年,已经21岁的溥伦又被加授贝勒衔,但还没有受到重用。1902年,美国准备在圣路易斯举办世博会,向清朝发出了邀请。刚刚经历过“西狩”的慈禧太后,对外国人很是敬畏,于是决定参加这次世博会,并派一位宗室参会。
思来想去,慈禧太后想到了溥伦。1904年,溥伦率领代表团抵达美国,受到了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接见。与此同时,清朝的“中国村”在世博会上引起了轰动,溥伦受到了欧美各界的瞩目。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溥伦更是破天荒地提出要让中国的女子接受教育。因此,媒体称溥伦是皇室中“最为民主的成员”。

三、见风使舵
回国后的溥伦立即得到了重用,迅速跻身清朝政治高层。1907年,溥伦奉命筹备资政院(预备国会),并担任总裁。1911年,“皇族内阁”成立,溥伦担又出任农工商大臣。别看当时是清朝末年,但溥伦已经产生了组建政党的想法。1912年2月,宣统帝退位,清朝宣告灭亡。为了表示自己支持共和,溥伦积极寻求加入刚刚成立不久的国民党。
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溥伦成为名誉参议之一。说是顺应共和,其实还是顺应形势,因为在不久之后,溥伦的政治态度又发生了变化。1915年12月,溥伦出任民国参议院院长之职,他积极支持袁世凯称帝,并且获得亲王双俸。袁世凯复辟失败后,溥伦为自己开脱,说自己“矢忠民国不辞劳苦”。1927年,溥伦病死,终年5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