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季平作品专场】用音乐讲述中国故事,感受民族文化的气韵


“传一曲天荒地老,共一生水远山高”“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这些耳熟能详的旋律,都出自著名作曲家赵季平之手。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染让他的创作始终追求中国气韵、中国风采和中国气派。
赵季平说:“创作者要一竿子扎到生活中,切身感悟中国这片土地最打动自己的东西。”而这种“感悟”,不仅是触摸这片土地的广袤、大气,更是了解这片土地上的人与事,深切感受民族文化的温度。5月14日周五晚八点「中国故事——赵季平作品专场音乐会」,由贵阳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张国勇执棒,携手琵琶演奏家杨靖、女高音歌唱家张宁佳、大提琴演奏家吴敏喆,用民族音乐讲述中国故事。

中国故事——赵季平作品专场音乐会
2021 / 5 / 14 周五 20:00
贵阳大剧院·音乐厅
指挥:张国勇
女高音:张宁佳
琵琶:杨靖
大提琴:吴敏喆
曲目
赵季平:丝路音乐瞬间——小品三首
(1.钟鼎长安 2.汤瓶梦幻 3.高原舞狂)
赵季平:大提琴协奏曲《庄周梦》
赵季平:声乐作品《静夜思》《终南别业》《关雎》
赵季平:第二琵琶协奏曲
扫码购票

01
平凡生活造就音乐艺术
赵季平在中国音乐创作领域独树一帜,他的作品风格各异,阅览其作品名录,给人的感觉就是浩如烟海。
无论是汉唐礼乐还是京剧民谣,无论是古琴笙箫还是胡琴杂鼓,他都能轻松驾驭,因此他被誉为“最具东方色彩和中国风格的作曲家”。赵季平认为,创作者要用本民族的音乐语言,将各种技法融会贯通,彰显音乐作品的时代感和思想力。

《好汉歌》音乐动机取自山东郓城民歌《呀儿哟》和单县民歌《王大娘补缸》;《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借鉴了陕北民间的打夯歌;舞剧配乐《大漠孤烟直》曲名源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室内乐《关山月》取名自乐府旧题;电视剧《大宅门》主题曲就揉进了7种音乐元素——京韵大鼓、京剧、评剧、豫剧、梆子、民歌和通俗歌曲;电影《黄土地》配乐中运用的腰鼓、《红高粱》配乐中的唢呐、《心香》配乐中的古琴等等......

赵季平说,到生活中去,是一辈子要做的基本功。广袤的中华大地有无尽的音乐养料,这些流淌于中国老百姓血液中的音符,这些行走民间采集的旋律,都会在一首首民族音乐创作中,凝聚成时代的声音。
02
民族音乐书写中国气派
赵季平向来就是作曲家里能够把音乐语言的流畅性与技术性完美结合的高手,他不会拘泥于约定俗成的技术桎梏和传统音乐观念的束缚,而是大胆采用西方音乐中的各种手法,甚至是现代的技法。东方思维模式与西方文明的碰撞,其意义早已经超越了音乐本身。

大提琴协奏曲《庄周梦》
赵季平完成于2006年的大提琴与民族管弦乐队的协奏曲《庄周梦》,历经10年,数易其稿,是作曲家对中国老庄哲学、中国民族器乐及大提琴长期思考的结晶。
赵季平先生说:“民族管弦乐队实际积淀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属性。比如弹拨乐声部那种点状音型是西洋管弦乐队各声部无法表现的,尤其在每一乐句的落音处,弹拨乐犹如在明丽的音色上蒙上一层薄纱,以此表现作品‘梦蝶’的意境恰到好处。”这部作品中,独奏大提琴的音乐抒发和技巧展示都堪称经典,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韵律。让“庄周梦蝶”这样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变成音乐,让道家思想在音乐中散放出新的色彩。

声乐作品《静夜思》《终南别业》《关雎》
中国被誉为“诗的国度”,而《诗经》是后世诗词的源头。也有人说,《诗经》是中国第一部歌词集,这三百零五首诗其实就是三百零五首歌的歌词。这些歌词生动表现了当时人们的内心世界——他们的个性与思想感情,他们的欢乐与苦恼,他们与外在环境的和谐、矛盾与冲突,他们对人生与社会理想的追求,是古人留下的最宝贵的文学遗产和精神财富。
赵季平的声乐作品《静夜思》《终南别业》《关雎》都很准确地拿捏住了唐诗宋词以及《诗经》作品的韵味,让远古时代空阔、清明的气息和古人开阔、宁静的心怀再现,而在不失“古”的同时,作品更注重音乐中当代审美趋向在字里行间的渗透。

音乐家介绍
指挥:张国勇

1983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1997年被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授予音乐博士学位。先后师从中国著名指挥家、音乐教育家黄晓同教授和享誉世界的指挥大师罗日杰斯特文斯基。现任贵阳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上海歌剧院首席指挥、青岛交响乐团音乐总监。
在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先后与国内外著名歌剧院、交响乐团合作指挥演出了一系列歌剧、芭蕾舞剧、交响合唱等经典作品,尤其擅长指挥俄罗斯作品,是目前国内公认的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的最佳诠释者。
他的指挥风格简明自然富有灵性,如火的激情与深刻的理性浑然天成,极具艺术张力和现场感染力。敏锐的听觉、扎实的基本功、行之有效的排练方法和对作品结构的完整把握,所到之处无不给乐团和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近年来,多次在重大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担任中国的文化使者,代表国家参与了与美、俄、德、意、法、拉美等国共同举办的文化年活动。
2014年在由国家大剧院制作的广受好评的歌剧高清电影《卡门》、《骆驼祥子》中担任指挥。2015年,应国家大剧院之邀参加了中国歌剧意大利巡演。2016年指挥中国爱乐乐团成功地完成了乐团在俄罗斯的首次亮相,获得广泛好评。2006年应邀担任第八届西班牙卡达喀斯国际指挥大赛评委。
他的导师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曾兴奋地对音乐评论家们说:“我给了张国勇莫斯科音乐学院指挥系有史以来的最高分,他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乐团找到自己的位置。”
女高音:张宁佳

张宁佳,西安音乐学院教授,歌唱家。
自幼学习中国地方戏曲(川剧),具有扎实的唱念做打基本功,成为八十年代振兴川剧领军人物,1983年当选第六届中华全国青联委员。1984年领衔主演的大型川剧《芙蓉花仙》被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戏曲故事片。1985年开始从戏曲转为声乐学习。
四十多年来一直在舞台实践和教学中探索,经过多年的磨砺,逐步形成了自己演唱风格。从2010至今多次在西安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厅,南京艺术学院等举办独唱音乐会;多次与中国爱乐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央民族乐团,国家大剧院乐团,香港中乐团,台湾台北市国立乐团,新加坡华乐团,广东民族乐团,河南民族乐团,苏州民族管弦乐团,青岛交响乐团,陕西爱乐乐团,苏州民族乐团合作,曾担任美国鲍顿音乐节独唱。
琵琶:杨靖

六岁起随父亲刘时本学习柳琴、琵琶1977年入武汉音乐学院附中,师从周谦方炳云教授。1982年就读于中国音乐学院师从当代著名琵琶大师刘德海教授,1986年获学士学位,1988年获硕士学位。
曾得汪派琵琶张萍舟先生平湖派琵琶杨大钧先生的传授与指导。杨靖的琵琶演奏追求朴素的自然美,力求形神统一,注重刚柔相济,技术全面,音色丰富,无论诠释传统乐曲或演绎现代作品,均有强烈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被誉为“当代最具舞台艺术魅力的琵琶演奏家”。
做为琵琶演奏家,她曾多次荣获全国琵琶比赛大奖,应邀出访五十余个国家及地区;参加过美国、俄罗斯、德国、荷兰墨西哥、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中国等国家和布拉格、柏林、爱丁堡、芝加哥、哥本哈根、华沙、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多个重大音乐节、艺术节;曾与众多国际著名的交响乐团和华乐团合作,如美国休斯顿室内乐团、德国柏林新音乐团、南非约翰内斯堡国家交响乐团、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圣彼得堡塔夫里切斯基交响乐团、俄罗斯国家模范安德烈耶夫民族乐团、俄罗斯济金娜国立模范民族乐团、拉脱维亚琥珀室内乐团、香港室内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央民族乐团、香港中乐团、新加坡华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台湾实验国乐团等;录制出版了琵琶专辑《追日》、《霸王卸甲》、《祁连狂想》、《花木兰》、《琵琶名家名曲》、《琵琶经典名曲五十首》、《王昭君》;《文姬归汉》、《孟姜女》《春愁》、《江清月近人》、《梅边四梦》、《风声》、《天运》、《邂逅》等大量室内乐作品。于2018年被评为第七届华乐论坛暨“新绎杯”杰出琵琶演奏家。
做为琵琶教育家,其众多学生获得了国家级琵琶独奏大赛金、银、铜奖,并成为海内外各著名中国民族乐团的演奏骨干。她在教学的同时,不断潜心艺术研究,撰写了《琵琵演奏的理性把握及再创造》、《琵琶声音与技术漫谈》、《刘德海琵琶教学思想刍议》、《琵琶乐曲演奏中整体与局部关系探微》、《中国琵琶教程》、《刘德海传统乐曲演奏谱》、《中国音乐学院校外考级教材》等学术论文及教材,创作改编了多首琵琶独奏曲及练习曲。
杨靖是一位活跃在当今国内外音乐舞台的著名音乐家,从上世纪80年代起还参与了一系列中国民族室内乐的艺术实践,2006年创建“杨靖琵琶室内乐团”,2008年组建了“紫禁城室内乐团”,以新的理念和追求,探索民族文化在当代室内乐中的内涵表现及其跨越地域时空的国际性和时代感。其在理论研究、音乐创作、表演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一系列成果,受到了国内外业界的广泛瞩目与好评。
大提琴:吴敏喆

吴敏喆,现任上海爱乐乐团大提琴首席,上海市青年文学艺术联合会理事,上海音乐家协会大提琴专业委员会理事。
吴敏喆自幼年时期就表现出过人的音乐天赋,在著名钢琴教育家王羽教授、盛一奇教授的指导下学习钢琴。十岁起转学大提琴,师从著名大提琴教育家林应荣教授。次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在校期间,获得全国青少年大提琴比赛(少年组)第二名,并以优异成绩赴加拿大交流学习。同时,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交响乐团大提琴首席,随团开展欧洲巡演。
在近三十年的求学和专业道路中,吴敏喆刻苦勤勉、踏石留印地不断精进自身专业能力,以德艺双馨艺术家们为学习榜样,取得的骄人成绩与参加的部分重要演出如下:
1998年,考入中国第一大提琴乐团,赴瑞士交流学习,并随团在中国、德国、法国各地成功巡演。
2000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师从著名大提琴家曹敏。次年,从亚洲青年音乐家中脱颖而出,考入精英汇聚的亚洲青年管弦乐团并担任大提琴首席。还与王之炅、黄蒙拉等优秀青年演奏家组成“上海新音乐团”,致力于演奏和推广国内外优秀现代派作品,前往欧洲以及中国香港等地演出,获得广泛好评。
2004年4月,吴敏喆进入上海爱乐乐团工作,担任大提琴演奏员,凭借其孜孜不倦的艺术追求和精益求精的演奏技巧,很快成为乐团大提琴声部的业务骨干。2010年起,担任上海爱乐乐团大提琴首席,参与乐团多场重要演出,并多次担任大提琴独奏,演绎埃尔加、德沃夏克、肖斯塔科维奇等大提琴协奏曲名作,获得业内人士的高度肯定。2013年2月,吴敏喆受邀担任慕尼黑交响乐团客席首席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成功献演音乐会。
近年来,吴敏喆多次应邀与第49届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得主、著名小提琴家黄蒙拉,现任上海歌舞团艺术总监、中国舞蹈家协会第十一届副主席、十三届全国青联副主席黄豆豆在内的多位精英艺术家交流合作,并在国内外多地巡演。2019年,代表上海爱乐乐团赴美国费城进行音乐交流,成功献演费城首届中国新年音乐会。
2020年,吴敏喆迎来职业生涯的又一高光时刻。先后受邀在广州、深圳、杭州、无锡、厦门、中山、佛山等地举行音乐会。在上海爱乐乐团2020-2021乐季首场音乐会中,作为独奏家,与指挥家钢琴家张亮、小提琴家张润崯合作演绎难度颇高的贝多芬《C大调三重协奏曲》,该音乐会实况被推荐至欧洲广播联盟播出。作为室内乐演奏家,在2020杭州国际音乐节成功演出梅西安的《时间终结四重奏》。受邀参加由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经典947举办的“贝多芬在中国——16小时马拉松音乐会”,向全球直播演奏贝多芬的钢琴三重奏和大提琴奏鸣曲等作品。同年,吴敏喆代表中国,担任Ginastera国际音乐比赛评委,并举办个人音乐会。作为教育家,吴敏喆的学生们接连获得第五届杰出作曲家系列赛—弦乐的艺术比赛二等奖、德国波恩“艺术家大奖赛”国际音乐比赛一等奖、第一届奥地利维也纳之星国际音乐比赛与艺术节金奖等多个国际奖项。上述艺术成就,极大提升了吴敏喆在国内外业界的个人影响力。
2021年,吴敏喆已确定参演多场重要音乐会。其中,受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九届副主席、著名指挥家张国勇邀请,5月8日将与青岛交响乐团、贵阳交响乐团联袂献演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先生作品专场音乐会。
艺术有技、境、道三重境界。唯有先苦苦琢磨技术,才能找到高深的意境,最后达到物我两忘、造化在手的“道”的境界。从艺至此,方能完善。吴敏喆说,自己一直在路上。
近期音乐会

关注我们|Follow us
微信公众号|贵阳交响乐团
新浪微博|贵阳交响乐团
Facebook|贵阳交响乐团
Bilibili|贵阳交响乐团
贵阳交响乐团官方网站|http://www.gys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