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郑保卫新闻理论新编第2版考研真题题库精选!

2023-07-16 22:39 作者:嵞十里红妆梦5  | 我要投稿

郑保卫新闻理论新编第2版考研真题题库精选

资料摘录:

新闻体制[华科2019年研,人大2013年研]

答:新闻体制是指新闻传播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传播业的结构和国家社会对新闻传插业的制约机制等,不同的新闻体制是由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决定的。施拉姆等人合著的《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指出当时世界上存在的四种新闻理论,即“极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论”和“共产主义理论”。在我国,一般采用党委领导下的社长、总编辑负责制;在国外,大多采用董事会监督下的社长、总编负责制。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西南大学2019年研]、党性原则[华东师大2023年研;复旦大学2019年研]、新闻的党性原则[上海大学2017年研]

答: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是共产党党性原则在新闻工作中的自然延伸,是指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体现无产阶级的思想意志、政治要求、组织原则和行为准则,表现出与资产阶级新闻事业截然不同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原则和新闻工作的规律、要求相结合,形成了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党性原则不仅仅是理论,还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政治体制的重要构成,这个制度包含以下要点:①对新闻媒体定性:所有新闻媒体都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②主要任务:党所领导的所有新闻媒体都必须无条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令法规和政府施政纲领。③组织原则:党管媒体。④坚持正面报道为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⑤国有资本拥有对所有新闻媒体绝对的控股权。⑥采用行政手段来扶植主流媒体,尤其是党委机关报。

受众的“碎化”[人大2013年研]

答:受众的“碎化”是指资讯的获得不再执着于某个媒体的“全程依赖”,而是在不同方面、不同的环节上使用不同的媒体。碎片化与碎片化倾向伴随的是传播领域的分众化,但这并没有改变社会进步的趋势和潮流,它不过是除旧布新的一个必要的中介阶段。碎片化之下的真正含义是在“分众”的背后新的“聚众”需求。先细分,再归聚。这样拥有的将是特征明确的目标传播对象群体,从而以最小的传播代价获取最大化的传播效果,将浪费掉的传播资源的传播效能重新找回来。受众“碎化”对传媒产业的影响:①受众“碎化”是降低媒介受众与广告主目标消费者之间的重合度的重要力量;②受众“碎化”使消费需求变得丰富,从而有利于促进节目产量的增加;③受众“碎化”是大势所趋,使数据库营销广受青睐,同时也使广告媒体策划变得更为重要;④在政策的允许下,承载信息的渠道将需求各异的受众分割成一个个专门市场。

简述现实受众、潜在受众和隐在受众的概念。

答:现实受众

现实受众是指坚持接触和利用新闻传播媒介的人。现实受众是使新闻传播有现实的作用对象,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保证。现实受众很少直接介入信息作品的预构、即构和初期编码,但在新闻作品问世后,他参与对作品的传播与扩散,同传播者的后续对话和沟通,对符号意义的挖掘和创造。从总体上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现实受众与潜在受众的多家,取决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科学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以及新闻传播媒介的普及程度。

潜在受众

潜在受众是指具备健全的阅听能力,而尚未接触全部或部分新闻传播媒介的人。对新闻传播媒介而言,可将接触某种新闻传播媒介而不接触其他新闻传播媒介的受众,视为其他媒介的潜在受众。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潜在受众是该新闻传播媒介尚待开发的受众市场,媒介应该进行充分的、深入的调查,有针对性地从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上切实改进工作,努力使潜在受众不断地转化为现实受众。

隐在受众

隐在受众是指已被新闻传播者事先设计在媒介的制作,及新闻作品的构思之中的受众。隐在受众实际上由新闻传播者和新闻接受者共同制造出来。受众收受新闻信息时,可能产生的思维定势或行为定势,已经隐含于作品的内容之中,而这种内容是由新闻传播者依据主题需要而精心选择与制作的。在新闻传播实践中,隐在受众可以演化为现实受众,即令角色期待转化为角色行为。

有偿新闻[重庆大学2004年研]

答:有偿新闻是指新闻工作者采取不正当手段向被采访报道对象索取物质报酬,包括故意隐匿和扣押新闻的活动。其实质是某些新闻从业人员将国家和社会赋予的新闻机构传播新闻的权利,作为个人和团体的私有商品非法出卖,进行权力和金钱的非法交易。有偿新闻是“拜金主义“在新闻领域的反映,是新闻界的不正之风,它的存在和蔓延,是新闻行业的耻辱。有偿新闻是任何意识形态,任何社会制度的新闻从业人员都不齿的行为。无论东方、西方,有偿新闻都是新闻职业道德所明令禁止的。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答:《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是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制定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系统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条例。它系统概括了社会主义新闻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③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④发扬优良作风;⑤坚持改革创新;⑥遵纪守法;⑦促进国际新闻同行的交流与合作。“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

更正与答辩原则[北大2007年研]

答:更正与答辩原则是新闻职业规范的内容之一。更正是指新闻报道中具体事项的交代出现失实,相关人有权要求传媒作出更正,传媒自身也有责任在发现差错时主动更正。答辩(又译为答复)是指被新闻报道提及的相关人,有权对报道内容的公正性或全面性进行答辩。对于相关人,这是一种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权利;对于传媒和记者编辑,主动更正和允许相关人更正与答辩,则是遵循职业规范的问题。

......

注:本文为摘录,源自公众号【攻关课堂】资料完整版目录!

郑保卫新闻理论新编第2版考研真题题库精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