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6.12 考茨基
【本文转载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仅供学习参考】
12、考茨基(Karl Kautsky,1854—1938)
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理论家”和领导人之一,“中派”代表人物,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叛徒。
考茨基1874年加入社会民主党。早期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帮助下,写过一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但他从来不是一个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修正,在马克思主义者反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斗争中,考茨基打出“中派”旗号来掩护、支持右翼分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考茨基公开站在本国资产阶级一边,支持帝国主义战争,成了社会沙文主义者。1918年他抛出《无产阶级专政》一书,恶毒攻击十月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堕落成为社会主义叛徒。
考茨基的哲学是点缀着某些马克思主义哲学术语的实证主义、康德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马赫主义以及庸俗唯物论等资产阶级思想的大杂烩。他从实证主义出发,宣称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任何一种哲学结合起来,抹煞哲学的党性原则;在认识论上,他极力鼓吹康德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他认为,“绝对的认识是没有的,有的只是看不到终点的认识过程”。这实际上是用不同的词句表述了康德的观点;在发展观上,他根本否认现实事物的矛盾性,认为这是不可理解的,他把事物的运动变化机械地看作是“在时间系列中完成的位置变化”,极力鼓吹外因论;在历史观上,他胡说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有的已经“过时”,有的则不是普通适用的。他认为,人类社会就是建立在“自我保存欲”、“种的保存欲”[i]、“社会保存欲”[ii]以及对知识的“探究欲”等先天欲望基础上的,露骨地宣扬历史唯心主义,在方法上则大搞折衷主义的诡辩。
列宁同考茨基及其一伙的修正主义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在《国家与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等一系列著作中,彻底揭露了考茨基的机会主义立场。
主要著作有《爱尔福特纲领解说》、《伯恩施坦和社会民主党的纲领》、《取得政权的道路》、《无产阶级专政》、《唯物主义历史观》等。
注:
[i] 繁殖。
[ii] 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