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细读经典:30多年前的国产电影有多敢拍?

2023-03-01 21:24 作者:一位电影研究者  | 我要投稿

影视美术是指为影片的视觉造型进行设计和制作的美术创作,它是电影艺术各创作门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电影时间和空间进行造型设计的美术,电影美术师在导演的整体构思下设计和制作出有时代、地方特色,有生活气息、有性格特征的景、物和人,从而产生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下面就以影片《黑炮事件》为例,浅要分析影视美术在影片中的作用。《黑炮事件》通过一个讽刺搞笑的故事构建了一个荒诞离奇的社会。它讲述的是某矿山公司工程师赵书信,因为丢失了一枚黑炮棋子而被无端卷入人们猜疑当中的一个故事。影片以一段打字机播报“黑炮事件”开场,黑色的键盘、白色的显示器、单调的打字声、无精打采的旁白将观众带入到一个沉闷、压抑的影像空间。全剧以黑、白两种色彩为主要布景,尽管随着剧情的推进局部发生了些许变化,但并不影响影片画面风格的整体性,我们看到在工厂里,领导的服饰与房间布景均是黑白相称,比较明显的是在第一次党委会会议上,除了指针和与会者的头发是黑色,其余布景均为白色,给观众一种昏昏欲睡的感觉;到了第二次会议,白色中出现了黑色和黄色的工装,而且桌上的白水换成了茶水,这实际上是对于矛盾升级的一种隐喻,显示出了鲜明的荒诞和黑色幽默气息,具有高度的现实批判意义。导演意图将工厂打造成为一个顽固封闭、冷漠执拗的象征符号,美术造型师出于对这个大背景的考量,对人物的整体感官进行设计,将泥古不化的党委,近乎白痴的书记,还有被愚昧鼓动的冯良才逐一呈现在观众眼前,正是这些人物给国家带来了巨大损失。 

主人公赵书信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他技术过硬,憨厚老实,他出差回来后,发现丢失了一枚黑炮棋子,赶忙冒雨奔到邮电局,发了一封“丢失黑炮 301 找赵”的电报,请求旅馆帮助去 301 室寻找,谁知竟引起了公安局的注意,从而受到了人们的怀疑与疏离。对于整个工程来说,赵书信是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出现的,正是由于他处在一个十分关键的位置才能充分彰显故事的戏剧性,使得剧情反转的更加让人出乎意料,所以工厂领导对赵书信具有复杂的矛盾心理,既离不了他同时还得提防着他,赵书信在整个过程中则都是被动的“服从领导安排”,即便偶尔提出异议也随即被自己否定掉,那副木讷的黑框眼镜就成为了赵书信的象征符号,他看到的世界就是被这黑色的边框所限制,正如他工作中的条条框框一样,赵书信身上代表的是一股革新力量,他们在强大的守旧势力面前显得软弱而无奈,受到不公正对待时不去做积极的抗争而是选择退避和忍让,同时他们身上又具备自信和负责的特质,在国家需要他们的时候挺身而出,例如在涉及公司利益的时候与汉斯据理力争,在不损伤友谊的情况下强有力地维护了国家与科学的尊严。我们注意到赵书信出场时身边总会伴随着红色,红色的伞、红色的出租车、红色的桌布等等,有一次赵书信去看歌舞表演,我们注意到在红色大背景的映衬下,令人目眩的几何条形灯带配合着摩登时尚的歌者、活力四射的舞女以及浮躁兴奋的观众,成为了折射中国现代性的视觉符码。红色,象征着爱、生命、热情,同时也象征着革命与死亡,在建筑工地上可以明显的感受到红色所带来的如火如荼的经济建设的气息,这种气息扑面而来,充满生机,这是一种实干精神的象征,是一种现代化建设的象征,表明作者对“赵书信们”身上寄予了厚望,同时也清醒的认识到改革的路程漫长而艰辛,需要付出足够的代价。 

这些布景虽然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物件无太大出入,但是由于黑白红这几种色彩的集中性和有组织性而显得刻意而为,但无论是布景还是色彩都是为了配合表达影像主题而存在的,这有助于更好的体现导演的创作意图和彰显文本的隐喻性,上文提到的三种色彩象征意味特别浓厚,从视觉上造成了一种间离效果,营造出一种与现实生活的明显差距,使得观众可以理性的跳出影片本身,以旁观者的姿态对那个年代的社会问题进行反思。 

影片以小见大,从一个小人物身上折射出历史变革时期人们对于知识分子的不同态度和社会转型的复杂、艰难,以客观的视角触及民族文化中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其中独到的美术设计为这部作品锦上添花,不仅赋予了影片高超的审美价值,而且丰富了电影的表现手法,加深了主题的感染力,用黑、白、红三种颜色巧妙地构建出了一个离奇的社会,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描绘的惟妙惟肖。最后,影片结尾出现了赵书信关心小孩子的一幕,小孩子身穿红黄色衣服,率真可爱,他们是国家的希望,多米诺骨牌式的砖头挨个倒下,让人不禁感慨时代变迁,“传承”对于后代延续发展的重要影响,诱发了人们对祖国未来的思考。

细读经典:30多年前的国产电影有多敢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