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好心情健康:“越催越慢,再催熄火!”孩子拖拉墨迹怎么办?

2022-12-09 18:09 作者:好心情健康  | 我要投稿


近日,江苏南京一6岁孩子上学路上一口早饭吃3分钟,90后妈妈怕孩子上学迟到,直接一口吃掉送孩子上学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

视频一出,引起了不少家长的共鸣。有网友表示,“不催的话,能吃到放学”。

其实,不仅仅是吃饭,有不少孩子在各个方面通常都有“不俗”的表现:

早上起床喊了一遍又一遍,不拖到最后一秒,绝不起床;

作业总是拖到很晚才写,而且还慢慢吞吞地左顾右盼,半个小时能上8趟厕所

……

对于很多孩子而言,拖延属于家常便饭。无论是作业上的拖延,还是生活中的拖延,家长们总是对孩子们的磨磨蹭蹭煞费苦心,但总是收效甚微,甚至还遭到孩子们的抵触。

长期的拖延不仅导致孩子学习成绩下降,还会影响孩子们的习惯形成。

其实,孩子之所以做事磨蹭、懒散、贪玩……这些问题大多都是不会时间管理的表现。孩子的时间观念不强、时间意识淡薄,就容易导致生活、学习效率不高、喜欢拖拖拉拉。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孩子三岁左右的时候,时间观念才慢慢开始发展。六岁左右的时候,对于5分钟,1小时这些具体时间没什么概念。一直到十岁,他的时间敏感期才会逐渐形成。

所以,孩子们对自己的时间并没有多大的概念,更不会去珍惜时间做事情了。

因此,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是帮助孩子拯救拖延症的第一步。

在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之前,首先应该从让孩子感受时间开始,只有对时间有了概念,知道它是什么,才能去管理它。

感受时间的方法很多。比如,对于三四岁的孩子,在他还没有能力看懂表时,我们可以做这些事情帮助他体会时间:

让孩子看着钟表,跟孩子体会一分钟有多长;教孩子观察手表;给孩子报时间更具体一些;让孩子对四季、月、年等宏观的时间概念有感受等等。

当孩子对时间有了一定认知之后,更重要的就是让孩子们进一步去理解“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让孩子体会时间的紧迫感,养成惜时、守时的良好习惯帮助孩子合理的利用时间。

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试着让孩子承担某些消极的后果,一旦孩子亲自品尝到了耽误时间的苦果,就会真正体会到时间的紧迫感。


比催促更有效的方法,让孩子战胜拖延


1、让孩子承担拖延的后果

就像视频中的孩子,早上起晚了,只能在路上吃早饭,一口饭能嚼3分钟,还没有咽下去,孩子妈妈把早餐全部抢到手里,替他吃完,这样能很好地对孩子形成一个警醒,帮助孩子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灵活时间与固定时间相结合

家长为孩子制定生活、学习计划时,要有一定的灵活性,量力而行,为各种打扰和无法预期的事情留下余地。

但是,每天必须做的事情,比如阅读,安排了每天早上起床30分钟阅读,建议固化,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情,养成习惯,最好雷打不动,计划的执行,要“尽力而为,不留余地”。

3、把“玩耍”作为计划的一项

制定计划时候,要给孩子玩耍休息的时间,甚至“玩耍”这也可以作为计划的一项。睡懒觉、看电视、玩游戏、发呆……给他们适度的让他们觉得松弛的时间。

4、有监督、有奖励

时间管理并不只是作息表、计划表那么简单,更重要是的要监督孩子去执行。给予孩子时间管理的自由度,让孩子有了独立自主的感觉,与此同时,也要让孩子承担自主管理时间的后果。按时完成计划有奖励,而没有完成则必须补上,不能拖沓,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好心情健康心理专家提醒,成人拖延症的养成,往往从小时候拖延吃饭、拖延作业开始就埋下了隐患。行为方式决定行为能力,孩子磨磨蹭蹭一旦养成习惯,补救就会非常困难。并且,生活上磨磨蹭蹭的坏习惯会迁延到学习、交往等多方面,引起一系列后果。比起到了成年后再纠正,在孩子还没有完全形成坏习惯之前,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以及对时间的管理能力就显得更简单而必要。

另外,面对孩子拖延磨蹭,要注意沟通方式,一味催促、批评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需要予以积极的引导,不要一味地给孩子传递负面的情绪,有耐心的和孩子进行沟通,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培养他们的一些习惯和能力。当然,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也不要强加给孩子自己的期望,尊重孩子的个性,也有助于他们的成长。

好心情健康:“越催越慢,再催熄火!”孩子拖拉墨迹怎么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