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3人大802】双非上岸,三年血泪宝贵经验

2023-04-01 17:17 作者:路口炮仗摊主  | 我要投稿

比起直接学习如何成功,少走一些弯路或许也能给你带来帮助

个人基本情况:双非财经类学校,本科经济学专业,六级570,绩点排名大概专业5%,本科期间无重大比赛参赛经历和出彩的实习经历。从21年开始连续三战人大经院,分别380、392、387,往年未曾进入复试,今年进入复试侥幸上岸。

下面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我对各科复习的理解,也说一说我走过的弯路,大家尽量避开,内容不多,但基本都是本人三年考研总结下来的血泪教训。期间可能会推荐部分资料,这些推荐纯属个人使用感受,大家理性参考。

政治:72-71-67

1、大家普遍认为政治是不需要过早开始的,我也持这种观点。一战建议大家七八月份开始,非一战的,建议大家重新过完一遍数学基础和专业课之后开始就行。鉴于政治这一学科的特殊性,即便其难度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过早准备也是不必要的;

2、课程和教材选择问题,什么教材都可以,因为大概率过完一遍基础就不会去看了,我前两年都选的核心考案和徐涛的课程,每天学累了,睡觉前看上一点,重点是马原需要理解的部分,其他的大家选择性观看。三战就直接背诵手册➕1000题开路了。后期腿姐的技巧班之类的,有时间就看,没时间公众号找笔记就行。背诵手册之类的知识点书籍,每天花个半小时翻一翻,混个眼熟。另外,不推荐市面上up主、博主开的课程,老师们的课程就足够了;

3、选择题方面,1000题我还是推荐大家至少过两遍的,因为据我观察,每年真题基本有个八九分是纯粹的直问直答的基础题,这部分大家尽量别丢分,而且1000的真正价值在于能帮你排除错误选项。后期的话,模拟卷能刷多少刷多少,多多益善;

4、大题方面,我三年分别跟了不同机构,第一年背肖四,最后26分;第二年看了研木易木子的背诵题整理版,大概有个35左右;第三年跟着腿姐背的,大概就25分左右。各个机构有有优有劣吧,肖大爷毕竟是政治的神,让人放心,但出的比较晚,时间比较急;研木的就有条理一点,也好背;腿姐的话就开始的早,大概能比肖四早个两三周,早背后面压力小一些,但背的东西多一些。总之,大家自行选择,其实每年热点都差不多。去年腿姐课里面说过一句话,考研老师给你的背诵材料、你考试当天写在答题纸上的内容、判分细则以及阅卷人的判分依据是完全不同的几个东西。所以大家根据自己其他科目的学习情况,自己选择相应的背诵素材就可以;

英语:79-75-70

1、对于基础差的同学,大家一定要早早开始。我高考英语虽然140,但到了大学后年很长一段时间没学,还是退步很多的。后面用了流利阅读app的课程,每天跟着学30min的外刊,大概学了一年半左右,我觉得进步还是很大的。因为我本人对语法结构什么的完全一窍不通,主谓宾都不知道是什么,但是做真题的时候,基本没有读不懂的句子。当然,也有很多up主在做经济学人之类的外刊学习视频,大家也可以看这种,还是自行选择适合自己的就行,尽早开始,特别是那些大二就开始要准备考ruc的同学;

2、单词方面:一战用的朱伟的那本书,后面就用的各种app了,墨墨、不背之类的,其实我感觉还是纸质书好一点,映像更深;

3、客观题方面:一战的时候做过文章的手译,大概翻译了两三年的十几篇文章,效果还是有的,不过建议这项工作暑假前做完,因为挺耗时的;另外推荐几个老师,都是我听了好多老师后挑出来的:阅读章晋林、新题型:马天艺、商志;完型不要听课,完型本质是考语感的,做完之后,把文章拿出来每天早上读两遍,比听任何课都有用;

4、主观题方面:我其实还是不建议大家在作文和翻译上花费太多时间的,因为这俩内容主观性太强,可能付出跟回报不成正比。我一战听课好几个老师的课,然后自己在外刊上摘句子总结、二战换了老师又重新弄的模版,三战基本就没准备、最后半个月背了背二战整理的东西;三年下来结果基本没啥区别,第二年我精心准备,还练了字,结果分更低了。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认准一个老师的作文,整理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就够了,这几年我的得分目标基本就客观题失分控制在五分以内,主观随缘。这并不是说大家可以不用认真准备,而是提醒大家,在北京地区压分的背景下,要合理安排这块内容的准备时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数学:120-128-138

1、备考安排方面:各种课程大家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基础安排,但我觉得有个底线吧,就是九月之前,大家尽量要独立完成一本强化的习题集。我一战的时候就是听课听嗨了,到了九月份不过瘾,来了个二次强化,又把课听了一遍,说白了就是对刷题的逃避,导致自我感觉会了,到了考场上就抓瞎。从听课为主到刷题为主是有一段阵痛期的,大家一定要挺过这段时期,不要安于现状躲在舒适圈;十月份之后基本就推荐大家套卷为主了,能做的尽量做,我三战过了一遍880后,基本就每天一套卷子了。就近三年考纲变动后的出题难度来看,基本就是考计算量和熟练度的,靠技巧和思维的内容占比极少,大家还是要多做题;

2、心态方面:我个人是从小就怕数学的,因为平时学的好考的好,一到大考就拉胯,我前两年基本也都败在数学上。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可以帮助吧。大家平时做题模拟就要力求完美、注意细节,因为只有平时注意这些,考试才能形成肌肉记忆,跟大家说一下我的惨痛教训:一战数学选择题涂错一个,填空抄错一个、二战一个数学题看着C选成D,最后概率大题直接看错条件、三战最后一个填空题算到一半就把结果写上去了……另外,大家在最后模拟的时候,不要太在意分数,因为模拟卷的真正价值是让你查缺补漏、熟悉考试流程的,也不要有那种期盼着能押到原题的心态,老老实实把知识学懂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3、推荐资料:武忠祥高数、余丙森概率、kira概率、方浩级数、张宇微分方程等等,大家有针对性的去看,哪块不会看哪里,不要想着把所有老师的课都看,对提分帮助不大,不会的知识点直接b站搜,很多人都讲的不错,李正元全书(线代部分最好看看)、880、108、李正元135、660等等吧,大家自己选择;

802经济学综合:109-118-112

先跟大家介绍我这几年用过的资料,都是个人的使用感受:

三人行(21版):优点是应对802的针对性强,详略得当,好抓重点;缺点是我看的那版可能有点简单,改版好像难度更加契合802近年的难度,详情不知;

摊主政经宏观资料:优点是资料没有废话、考试需要写什么资料上面就是什么,极其提高复习效率,去年甚至押到了原题。售后好,勘误及时,后期还有各种的政经热点,附带各种考研咨询和其他的各种解答;

摆渡:优点是题型分类以及知识点做的很细致、讲解也清晰,第三年用的有些醍醐灌顶的感觉,售后群里有人专门答疑,回复效率很高;缺点就是对一战考生来说不好抓重点,可以找人给画画重点啥的;

怡课:类似摆渡,但是售后有点那个

王琦:难点专题课和真题课讲解的不错,其他不了解;

下面说说我对各科的理解。

政经:教材的话,宋涛、逄锦聚、徐禾大家挑一本看就行,主要是要大体有个框架,后面背诵条理更清晰,我觉得没有什么必须这本看资本主义那本看社会主义一说,社会主义这几年主要靠社会热点。《21世纪再读资本论》这个有时间可以看看,毕竟这几年好多偏题都是从这上面出的。然后还是要推荐一下摊主的背诵资料,真的特别提高复习效率,我第一次用的时候也是觉得资料太精简,不放心,又自己补充了很多,结果根本用不到,后期摊主也会补充各种资本论里面一些比较偏的知识点来扩充知识面。24的资料要有大更新,我觉得政经完全可以交给他的资料,毕竟我三战连课本都没看了,就最后一个月背了他的资料。在微观至少扣了20分的情况下,我政经应该是没怎么扣分的,还是拉了我一大把。

微观:我觉得很多一战刚学专业课的同学都觉得微观是最难上手的,但基本都是被那些不考的内容困住的。我一战的时候特别想学会数学基础、博弈论,为此还专门买了经济数学和博弈论的书,真的对提分一毛钱帮助都没有。有些原理,大家没必要学懂,能够在做题的时候应用就可以了,大部分就是求个导。微观知识点分类特别明显,大家按照各个板块去把握,其余的东西有时间再去看。教材方面,尼科尔森的书价值在于他的例题和习题,今年微观真题的风格有很多书上例题的影子。平新乔的书也可以看,有些知识方面的内容讲的比尼科尔森明白,比如说要素市场理论部分。高鸿业也要看一看吧,我之前是没咋看过的,本科也没学这本书,今年的出题方向基本就是基础微观概念理解和高级微观的解决方法相融合,而往年轻视微观基本概念的出题风格可能就让很多考生不太适应了,根本不知道题目让干什么。我今年微观是扣分大项,保底扣了20。除此以外,大家也要关注一下北大那边的真题。总之,大家像准备数学那样去准备微观就可以了,提高熟练度。

宏观:宏观还是要以曼昆的课本为主,要勤翻,之前曼昆课本原文的内容基本能占到宏观分值的一半以上,之前每年也都会有一两个题,就是直接用曼昆的课文内容来作答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去认真的多看几遍,切忌走马观花。另外,很多同学可能觉着宏观主要靠理解,背不背诵都可以,我觉得不是这样的,考场上时间很紧张,靠理解现场推导是很浪费时间的,大家还是要形成一定的条件反射,背诵资料方面的话,还是推荐摊主家的,我觉得单纯靠曼昆的课后题和课文还是不够的,毕竟前几年考了好多从往年北大摘来的超纲题。学有余力,要去关注人大老师的文章,我二战复试期间看的经院老师三重压力和三大政策的论文,去年真题就考了。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经院官网的媒体财经板块,上面有各个老师对当下经济热点的一些评述,基本就是老师们研究的主要方向,大家最好看看,留在最后一个月弄完全来得及。复试笔试前一天晚上去经院官网闲逛,随便看了些文章,第二天笔试也用到了,哈哈,有空大家还是要关注的。

对于专业课,我觉得大家不宜投入特别多的时间,当然也要看基础因人而异。在802虚无缥缈的出题风格和评分标准面前,我觉得给自己定个115分左右的目标是比较实际的,我也是一直这个目标,三战基本就没咋学专业课了,就对着答案看看题目,最后一个月背背政经宏观,看看真题。我觉得决定一个人考不考得上的是公共课成绩,而专业课拿高分只不过是提高分数上限的,比如你追求410、420这种分数,而这是可遇不可求的。

复试方面,大家不要相信什么捷径,老老实实看教材、读老师论文、多思考,别无他法,所谓的复试真题大家不要指望,靠三五个真题去应付复试无异于精卫填海,具体的等以后有机会再说吧。另外,无论大家选择二战还是什么,我都推荐大家去积极的参加调剂,一是它可能给你意想不到的结果;二是这种复试是一场真正的复试,是市面上任何付费机构都比不了的,对于以后的复试会有很大帮助。

上面这些内容是根据我三年来走过的弯路得出来的一些看法吧,可能不算什么成功经验。总结一下其实就一句话:考研本质是一场应试考试,要以拿分最大化为原则来安排自己各项工作,对于提分不大或没有作用的事,尽量少做或不做。备考期间也不要想些有的没的,有些人备考期间来问我哪个专业准备复试的时候简单、以后要跟哪个老师…这些不是初试备考期间该考虑的。大家还是要全力以赴去准备考试的科目,还是那句话,它只是一场应试考试,除了要考的东西,其他不要考虑。二战三战的同学不着急开始学习,一定要总结自己过去的不足和可以改进的地方,这比盲目的开始更为重要。

最后说说我的三年心路历程吧。一战失败后我心情其实没什么波动,因为我起初就是给自己两年时间的,对第一年的不足做了分析之后第二年基本也全弥补了。第二年差一分进复试的结果,花了好几个月才调整自己的心态,也影响了后面的很多事情。我当时就一直怪老天不公,我自己为什么运气这么差,每年都看着比我低好多分的人被录取。后面几个月就一直在乱七八糟的看书,大概看了三四十本,放空自己的同时,我也想劝说自己,每个人要走的路都是合理的,因为我内心有支撑自己这么做的理由,而不仅仅是为了那个学历。大家在选择再战的时候,也一定要找到支撑自己的东西,否则会极其痛苦。有一段时间我也困在宿命论当中,当时我觉着自从宇宙大爆炸之后,每个人的命运都是注定的了,就像是一个方程和程序,输入确定的值得到一个确定的结果。但是现在我认为这个结果可能是不确定的,它可能只是存在一个上限而已,而我能做的就是极力去碰触这个上限吧。我三战也没有像大多数人想的那样辛苦,基本就十月份才开始,天天上午十点起,后面还天天看世界杯看到夜里三四点,下午起床刷套数学卷就打游戏了。去年我的心理医生跟我说境随心转,所以大部分时间都在调整自己的心态,等待一个考试和触摸自己上限的机会而已。


【23人大802】双非上岸,三年血泪宝贵经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