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医辨证在有些情况下,还需要考虑五运六气变化的影响,很多医家会依据当年五运的太过

2022-09-28 12:25 作者:中医师张先生  | 我要投稿

中医辨证在有些情况下,还需要考虑五运六气变化的影响,很多医家会依据当年五运的太过不及、六气的司天在泉及客主加临等不同情况,来推测疾病的发生和流行规律,从而指导用药,以提高其治疗的成功率。

此外,医家还需要根据疾病的不同表现来推求疾病的危重程度与未来演变趋势,即对于疾病预后,尤其是生死的预测,也是中医辨证的重要内容。中医典籍中有着大量描述疾病易愈生证与难治死证的分别,从而为确定治疗原则提供了根据。

中医各科疾病的辨证分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其一方面固然是由患者的病理表现所决定,另一方面也受到医学理论发展与医家个人学术背景等多方面的影响,同时也与医家针对患者所选择的治疗思路有关。由于各种辨证方法形成的历史时期不同,总结的思想方法有异,因而各有其特点,其适用范围各有侧重,医者可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在临床实践中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辨证方法。而当医家治疗患者时,确立治法与选用方药本身,实际上也与辨证的过程息息相关。如水肿的辨证有多种方法,如以阴阳属性区分,可分为阳水和阴水;从症状表现上区分,可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从五脏虚实区分,可分为心水、肝水、脾水、肺水、肾水;从气机变化区分,可分为病在气分与病在水分等多种不同的辨证方法。又如郁证,《黄帝内经》中载有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属五气之郁,后世合称“五郁”。《丹溪心法》将郁证分为气郁、血郁、湿郁、热郁、痰郁、食郁六种,总称“六郁”。此外还有怒郁、思郁、忧郁等七情郁证(又称内郁),风郁、寒郁、湿郁等六气郁证(又称外郁),及心郁、肝郁、脾郁等脏腑郁证,不一而足。各种不同辨证方法又分别有相应的治疗原则与方法,供医家在临床实践中灵活选用,而医家对具体辨证方法与辨证结果的选择,则主要是为其选择治疗方法与处方用药提供理论依据。由于不同医家的学术背景与经验积累不同,面对同样的患者时,也往往会辨为不同的证候,而最终需要以实践来检验辨证的有效性。


中医辨证在有些情况下,还需要考虑五运六气变化的影响,很多医家会依据当年五运的太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