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生活中的决策,决的是概率

2023-08-10 21:30 作者:若终有一天  | 我要投稿

前言:

聊一个生活中不容易被注意到的话题。



我们在生活中的绝大多数决策,决的不是「对」或「错」,也不是「正」和「反」,更不是「黑」与「白」。


绝大多数决策决的是概率


但很多人意识不到这一点,这些人都活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里。


比如说,想做个小生意,心里想的是什么?

是“怎么做,才能把这个小生意做成”,而不是“怎么做,可以提高做成的概率”。


再比如说,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心里想的是什么?


是“把孩子送到哪个学校里上学,孩子将来能有出息”,而不是“哪所学校的学生,有出息的概率比较高”。


决策决的是概率,是可能性,不是必然


选了这个选项,不会必然做成小生意,孩子也不会必然有出息,更不会必然得到期望的结果


只是存在“做成”、“有出息”的可能性。


很多人意识不到这一点,所以很多人经常对情况做出误判,并因自己的误判而烦恼——在烦恼之后,还是继续重复“做误判、烦恼;误判、烦恼”的循环。


决策的本质是选择可能性,理想的决策是从众多可能性中选择一个最好且概率最理想的选项


而不是从众多必定会发生的结果中,选择一个最好的结果。


世界是单向发展的,在同一时间只有一个必定结果,不会有其他的必定结果。


就像在中午到来之前,存在「会吃中午饭」和「不会吃中午饭」的两种可能性。


但在中午结束后,它就只会剩下一个必然出现的结果:你要么吃了,要么没吃,你不可能同时吃了也没吃。


在「中午饭事件」发生之前,世界上只存在「你可能会吃中午饭」和「你可能不会吃中午饭」的「可能性」。


在今天中午到来之前,世界上不存在「必定结果」,没人能预言你今天中午必定不吃午饭——或者必定吃了。


即使你拍着胸脯担保——中午这顿饭,我就不吃!


但仍然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你家人突然买来你最喜欢吃的东西,或者你朋友突然决定请你吃大餐…


虽然今天发生这种事件的可能性非常低,但它们仍然是存在的。


它们既然存在,就存在“你决定不吃,但最后仍然吃了”的可能性。


所以即使你担保你今天绝对不会吃中午饭,它也仍然不是“百分百”的


回归原题,很多人不能理解决策是决概率,或者说绝大多数人都不能理解决策是决概率。


在他们看来,决策是在几个必定发生的事件中选择一个,使这件事发生。


这是错的,因为再小的可能性,也意味着那些东西不是“必定发生”,只是“有可能发生”。


虽然极小的概率在现实中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就像理论上明天一个陨石砸下来,我的生命可能就结束了——但明天落下陨石的概率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我几乎能确定我明天不会遇到陨石。


在这里,重要的不是概率,而是思考的惯性


一旦习惯了「把概率省略成必然」,那么在生活中进行的各种思考,都会倾向于忽略事件的概率,把决策当成“选择一件必定发生的事”。


这是最危险的地方,因为很多事是不能省略概率的,仅仅是在思考的过程中忽略掉概率,都会让思考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


比如很多比较年轻的人提出了这些问题:如何才能成功?如何才能变强?如何才能优秀?如何才能情绪平稳?如何才能开心?如何才能…


看看这些重点词:才、能。


仿佛世界上存在一种方法,只要得到这种方法,就能绝对成功,就能绝对强大,就能绝对优秀,就能绝对平稳,就能绝对开心…


没有这种方法。


认为世界上存在必胜之法,这个念头就是错的。


寻找必胜之法则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走的更远了。


不管是谁交给你方法,它都只是一种可能性


最正确最好的方法,也只不过是「比其他的方法」有更高的“成行”可能性,更可能成功、更可能强大、更可能优秀、更可能平稳——但归根结底只是“更可能”。


只是有更高的概率正确或适用于你而已,不代表你得到它,就一定如何如何


想明白这些,你就不会迷信方法了。


再好的方法如果不适合你,它对你来说也是废物法。再不理想的方法如果适合你,它对你来说也能起到切实的助力。


因而在生活中不要去追寻什么必胜法门、必成法门…


要去追寻更高的概率


生活中的决策不是只决一次,而是要决千万次。


百分百正确的决策率,但只能生效一次——远不如百分之51的决策率,但可以稳定生效千万次。



我是若终有一天,今天是每日更新的第1121天!

觉得写的不错,就点个赞吧——据说专栏双击屏幕是一键三连~

看更多内容,请关注我~


生活中的决策,决的是概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