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处突』 第二章 明孝陵

2056年2月10日,小雪,气温低,霜冻现象严重,污染程度轻。
明孝陵东门警卫王仁(未开放区)失踪,监控录像遗失。
2月12日,晴朗,气温低,污染程度轻。
接到明孝陵工作中心的报告,博物馆失窃。未公开的藏品包括太祖甲和太祖玺,以及五把宫内护卫剑失踪。
2月15日凌晨2点,小雪,气温低,污染程度轻。
明孝陵未公开部分的地宫附件发生小规模爆炸,消息在未扩散时被明孝陵保卫处压制住了。
爆炸中心位于地宫正上方的山坡腰部,现场有大量不明成分的电子雾,通讯装置和网络连接几乎完全中断。公安厅特勤干警封锁了现场,但是无法明晰地宫中的情况。现场指挥部陆续向爆炸造成的洞口中派遣队员,同时从已经开发的地宫入口送入无人机检查地宫内部的损害情况,确保太祖灵寝的安全。从现场看,并没导弹发射的痕迹,据侧写推测,是不明物携带爆炸装置潜入了明孝陵,制造了这起爆炸。明孝陵监控录像出现了大面积的遗失与空缺,原因仍在追究中。
凌晨3点30分,第一批先遣队员从爆炸中心返回,并且带回了损毁的电磁炸弹遗骸。同时,无人机带回的录像表明,地宫中心的主墓室遭到了严重破坏,棺椁也受到了波及。
凌晨3点45分,第二批队员由洞口进入地宫。
凌晨3点50分,发生了第二次爆炸,位于地宫的东北方向。同时,进入地宫的队员受到不明手段的攻击,第三批队员在墓室中发现了全员尸体,现场有打斗痕迹,死因为大多是未知病毒引起的电子脑烧毁,值得注意的是,两名队员的身体上存在利器造成的切割伤。
棺椁中的器物全部失窃。第二次爆炸造成了与第一次爆炸相同的电子雾。
特警封锁了整个明孝陵地区,但似乎是晚了一步,没有找到失窃的物品也没有发现犯人。
“上个月居然发生过这种事。”
“是的,左义当时也介入了现场调查。”
“没有任何进展吗?警察完全被犯罪者牵着鼻子走了。”
“是的。”
谢绘顿了一顿。
“不过左义在现场似乎见到嫌疑人。”
“嫌疑人?没有立刻实施抓捕吗?”
“准确的说,是目击到了奇怪的人物。”
谢绘皱起了眉毛,接着说:
“穿着古代盔甲的男人。”
“盔甲?是博物馆失窃的盔甲吗?”
“这个无法确定,因为受到电子雾的干扰,电子眼无法正常运行。左义在第一次爆炸的边缘见到他,但是那家伙轻轻松松地钻进电子雾,一眨眼就消失了。”
“除了左义,没有其它人见到吗?”
“应该还有几个第二分队的队员,但是他们没有报告就循着踪迹进入了电子雾,最后似乎全部栽在了里面。左义没有携带抗电子污染的护具,所以放弃了进入地宫的打算。”
“真是奇怪。”
“我们没有将这一情报上报给公安厅。”
“你好坏,想抢风头吗?”
“别这么说,涉及到很多问题的。”
“下一步你准备怎么做?”
“别这么着急嘛,伍哥。”
谢绘笑了。
“我把大家都叫上,晚上果然还是去喝一杯吧。”
“真受不了你。”
酒宴的事我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只知道自己是被左义和孙成武灌得睡着了。
这件事暂且不提。
之后的三天,我和左义交流了很多,这个男人不仅凶悍,而且心细,让我充分领会到了部队精英的手段。
“你这家伙酒量不行。”
左义笑我。
“伍文,你太差劲了”
成武也笑。
“你明明知道我是个守规矩的人,还故意灌我。”
“是吗?我记不得了。”
“成武你真的坏。”
“哈哈。”
关于明孝陵的案子,谢绘也做了安排。李克林和张仲景负责信息搜集,华兑是机动队。
“失踪的守卫是个突破口,李克林他们处理了整个华南的监控记录,已经发现了他的行踪。”谢绘调出了三科室的指挥车和伪装过的突击车。
“成武,伍文,左义,负责到预定地点突击。”
关于守卫的位置,已经基本可以确定。他的藏身之处位于南京有名的黑街,华南贫民窟。地形集中复杂,在三指山区的谷底中,没有大型公路可以进入。
“我的指挥车会停在省道上,临场就只能靠你们了。”
谢绘说。
华南贫民窟由三个区域组成,东部是红林高地,南部是秦山乡,西北部是南燕乡。王仁的活动区间主要在南燕。
政府对于华南贫民窟的活动基本处于视而不见的状态,实际的控制者是为数众多的犯罪集团。
王仁为什么会突然失踪,又跑进贫民窟,和黑道明显脱不了干系。这基本可以说明,明孝陵案件的始作俑者,必定会使犯罪集团获利。
“这次行动必须忍气吞声,尽量低调的抓捕王仁,这就够了。不能让任何人发现处突办的介入。”
谢绘的意思很明确。
“我们现阶段没有任何证据,要避免打草惊蛇,否则就是引火烧身。”
“黑街的利益集团和政府脱不了关系,做不到的事情就暂时别去想了。”
左义拍住我的肩膀。成武笑嘻嘻的走过来:
“新人,你可别搞砸了。”
“我去你马的。我心里有数。”
华兑捏着茶杯,对左义说:
“这次可别把身体弄的太糟了,会累到我的。”
“哦。”
左义敷衍地回应。李克林和张仲景为了持续监控王仁的情况,行动前的最后一次会议也没有参加,真是辛苦他们了。
行动日期定在3月4日夜间。在此之前,成武带着我了解了处突办的装备库。
“你还是喜欢电浆步枪吧,伍文?”
“对,因为手感很踏实,也没有噪音。”
成武从打开枪械柜,从架子上拿下一把电浆步枪,摆弄了两下,递给我。
“合适吗?”
“这是35式的实验枪,和我们在部队那会已经不同了。”
35式电浆步枪和其后续产品相比有一个比较致命的缺陷,就是枪口的火花太大,较长的枪身也不便于携带。
“要在夜间执行任务,恐怕不合适。”
成武点点头,把它挂了回去。
“你说43式的话,部队不会肯给公安使用权。”
“我觉得手枪就够了,只是抓捕而已。”
“你可别小看黑街了。”
“我懂。成武,你怎么样。”
“我还是用31式。”
“那掩护就拜托你了。”
“我又想起来九州那会儿了,你一个人偷偷摸进了指挥所,把那个参谋长引出来了。”
“哈哈,那家伙也是个老实人。”
成武和我继续在仓库里东摸西摸。
“这里居然有b9,这么古老的武器还在服役吗?”
“不错,b9比不少自动手枪都要稳定,而且对信号没有要求,虽然不能增加模块,但是十分可靠。”
“这种可以当作收藏品的手枪很有意思。”
B9看的我心里痒。和红旗一样,我对枪械也有种复古性的爱好,如果再涂上古典派的八一红星,我可能会兴冲冲地整天跨在腰上。不过对于任务而言,并不适合。
大约花了半天时间,我对武器库大概了如指掌了。左义早前就做好了准备,我和成武进行讨论之后,决定选用北京武装工厂生产的201战斗手枪。201有良好的稳定性,在半自动射击时不依赖辅助瞄准也能精确的命中目标,电磁驱动的枪膛不会产生火光和烟雾,对于声音的抑制力度也很优秀。
战斗位置的安排很简单。我和左义进行突击,成武把伪装车开到燕南山腰上,作为侦察与掩护。
“你对最近很活跃正道派怎么看?”
左义在路上时问我。
“能怎么看,他们不过是一群没有能力却又愤世嫉俗的家伙吧。”
“没能力吗,我觉得不一定。”
“真正有能力的人才不会想通过民族身份来换取特权。”
“波斯人,以色列人不断地斗争,要建立只属于自己的民族国家,这样的努力和他们不一样吗?”
“这...”
“明国是个民族国家。经历了数十年的外族压迫后,他们为中原的原住民重新争取到了特权,光复了世代统一的中原国家。”
“是的,但现在的亚洲是融合化的。”
“难道上层不仍然是单一的我族吗?”
“确实。”
“既然如此,位于食物链底层的中原原住民,却依然在不断的为生活在中原的外族人缴纳税金,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如此一来,不是很不公平吗?”
“是维稳吧。你是平叛的英雄,这一点的重要性你应该比谁都要了解。”
“我族以外的国民,就像一颗不稳定的氢弹,你可以选择不断消耗人员与资金去护理它,也可以选择将它从地表上移除。”
“啊...”
左义不再说话,陷入沉思。
凌晨,伪装车抵达了华南贫民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