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碧学习实验Ep22】50天学习挑战day22:学习打卡+时间管理vs精力管理?(一)

老碧今天因为重感冒,没给自己规定预期任务,稍微放松了一下回回血,自从开始这个学习实验,已经连续20天左右处于早7点到晚12点的高压状态了。——其实像【菲】那种理解性的内容还好一点,像【心理学】或者【法理学】每天总结笔记关键字,生理的累倒在其次,我一个ADHD患者,坐下来总结几小时关键字能把我烦死~~~冷静,冷静,老碧要努力成为一个有耐心的人!

不过平心而论,比起现在这种状态虽然压力感小一些,大脑却接近枯竭的状态,我居然比较怀念前几天——压力感仅仅是让每天的心理状态焦灼狂躁而已,现在的生活感觉除了轻松,一无是处——唉,觉得自己真是废柴扶不上墙。
生病休养,瞅了瞅柯朗的《微积分和数学分析引论》,这本书用“区间套定理”定义无理数的。史济怀老师的书上到区间套部分也有这个证明,有点意思。
还有就是马上放假后又得在其他平台继续写文学以及语言学方面的内容,看了看《水浒传》和《语言学》专业书找找感觉。

最近会在每天写文章以外加入一些其他任务,加深之前的一些学习内容,或者恢复一些之前的习惯和计划,毕竟现在写文章的节奏差不多上轨道了,转移一下注意力,也不是坏事。省得心态因为每天在平台上的反馈起起落落~
日程打卡:
进度
佛系进度。
遇到的问题
还好,逐渐恢复中。
反思
重新开始加压,增大任务量,提高基本能力和抗压耐受度,再恢复正常任务量。
次日计划
《微积分学教程》:137~151页;
《法理学》:101~105页;
《微观经济学十八讲》:14~15页;
《普通心理学》:112~127页。

一直有关注老碧的宝宝一定知道,老碧曾经说过,每周聊一个关于学习的话题。
这一周老碧身体状态一直不太好,今天才感觉稍稍开始回血,所以,我们今天就进入第三个话题了哦!
我们的日常生活,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严格来说,都是一个“管理”的过程。
管理是一个经济学名词,意思是对既有资源进行有效的规划,组织,控制,以达到预期目的的过程。
通俗来说,我们常说的创业,是一个用已知获取未知,用已有获取未有,将自己拥有的变得越来越多的过程,而管理,则是把这个过程理性化,组织化,细节化的过程。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知识,工作的过程是为了创造价值,所以都可以看作是一种类型的创业,所以,管理的思想便可谓无处不在。
而“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便是在这个人们不断寻求学习和工作效率时,所总结出来的两套最重要的方法论。
当然,这两套方法的拥泵者往往会认为另一套方法low爆了——然而,老碧亲身践行的结果便是,这两套思想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值得吸取借鉴的地方,也各有其刻板化的地方。
把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取出来,组织在一起做一份规划再结合自身的特质不断修正,就是一份完美规划了。

“时间管理”的核心就是教你如何组织时间,如何规划事务,如何安排事情的完成顺序,……等等。
我们今天先介绍“时间管理”的第一个重要法则——
记录时间——
对老碧最早几篇文章有印象的宝宝一定记得老碧说过,不要看别人每天能看多少多少书,每个人是不一样的,甚至,同一个人不同时期的情况也不会是一样的。只要能够坚持一个习惯做下去,不出半年就能取得一开始无法想象的惊人效果。
比如老碧半年前码两千字要休息半个月才能缓过来,现在日均码五千字以上都很稀疏平常,这就是习惯化和反复练习的作用。
于是乎,任何知识或者技能的学习提升,坚持是最重要的;而坚持的前提是,你能了解你自己的身体极限,比如,在保证注意力和效率的情况下,看一本书最多能看多久/多少页?
其次,比起着急冒进,坚持一个事务更需要的是高效低压,那么安排的时间或者页数就不要超过极限的六成为最佳,比如,你看一本书到第十页的时候,开始疯狂走神,出错,烦躁,看不下去,那就从每天看六页开始,坚持半年也能看一千多页,相当于两本大学专业书了。
当然,这是保守计算,因为人的阅读能力是会随着知识积累而逐渐增加的,所以半年时间把一门课一项技能学到一个不错的程度对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普通人都是不难做到的。
即便前景如此乐观,老碧也不建议在一个计划刚进行不到一个月就增加每天的任务量,盲目冒进,容易导致迅速进入学习瓶颈期,因为心态崩坏而放弃!——自学前三个月,心态积极自信胜于一切*3!

今天就先聊到这里,我们明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