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件事情做成的正确逻辑到底是什么?思维错了,方法就跟着错了
专注,专业,专家,不怕十年磨一剑,就怕一剑磨十年,这不是一个意思吗?好像是哈,说错了,重来。
不怕一年磨十剑,就怕一剑磨十年,没毛病。
如何做成一件事?一般人给的建议是,你得先有个目标,然后这个目标还能能量化,把这个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先实现一个小目标,再实现一个小目标就行了。

比如我想跑步,那么设立一个目标,一年跑365公里,分解下来,一天跑一公里就可以了,很容易对吧。
这句话咋听起来,很对,但是再仔细想想好像感觉哪里出现了问题,哪里出现了问题呢?
我们忘记了做这件事情的目的,跑步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跑公里数吗?肯定不是,是为了让身体更健康,那么想要更健康,每天跑一公里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也就是核心目的没有找到,只是用量化的数量模糊了目的,最终可能你跑步跑完了,也没怎么有效果。
我们再举个例子,我们减肥,大家减肥是为了什么?不少人说是为了让自己更瘦,更好看,那其实很容易,不吃饭就行了,每天光喝水,比啥都好用,对吧?
实际上减肥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在健康的前提下,让自己更瘦,更好看,但是不少人却盲目的追求减掉的斤数,而忽略了健康的大前提,于是乎总是在反弹。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因为我们掉入了一个陷阱,这个陷阱叫做以偏概全,就是设定一个目标之后,只是为了实现目标追逐,实际上,设定目标的目的都没摸清,当然这不是个别人的例子,而是普遍现象。
再比如现在创业很流行,大部分人会对创业有个误区,就是我先得有一笔钱,可能50万,可能100万,之后选定一个项目,可能是某个行业,可能是某个领域,可能是卖个什么产品,再或者开发个产品,然后我开始招聘团队,之后确定把我的产品卖出去,无论是虚拟产品,还是实体产品,卖出去产品就万事大吉,赚钱后扩大规模,规模大了,IPO上市,多美好。
但是比较真实的是,大部分创业都不是这么玩的,怎么玩的呢?

首先先去发现一个需求,而且这个需求点还很大,之后进行满足,等到赚到钱之后,再在此基础上去建立公司,什么时候开始招募团队呢?
等忙不过来的时候,客户太多,回复不过来,招聘个客服,产品需要更新迭代,招聘个技术研发,等到做的再成熟了,为了避免一些法律问题,就需要找法务团队。
从原来的一个人到两个人再到三个人,最后到很大,当然这是理想化的状态,有些人可能创业到一半倒闭了,就没有后续的发展了,但是大部分生存下来的企业都是这么开始的。
简单的来说,创业根本就不是通过设计来完成的,而是通过慢慢优化完成的,而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它的前身也绝对是一个简单的系统,为什么?因为太复杂了,在开始的时候根本就运转不起来。
说了这么多,我想表达的意思就是,当我们想做一件事的时候,不是先去定目标,而是有没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或者是模式,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它,而我们需要的是在这个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一个升级,让它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
听起来比较难懂,我们还举刚才的例子。
刚刚讲了,一般人跑步,就是规定数量,然后跑完,很有成就感,感觉不错,但是是否能达到健身的目的,这个不知道,因为只是用数量来监测,太片面了。
我们可以怎么做呢?首先设立一个框架。
比如我想通过跑步实现什么样的效果?我希望我的哪些肌肉的得到锻炼,我想让自己的身体达到什么水平,那么现在有什么方法可以实现这个目的?
先把总目的提炼出来,形成一个框架,再往框架里面填充东西。
之后开始专注于设计一个简单的健身系统。
比如我现在先试一试每天跑步一公里,再把一公里的感受记录下来,自己的身体变化记录下来,先去尝试一周,看看效果是什么样的。
一周之后,对这种方式进行一个复盘和检查。
这一周跑步了7公里,我都得到了哪些改变,身体方面怎么样?
它离我当初设定的目的还有多远的距离?
我是否需要进行一些调整,如果感觉有需要,就对此进行一个微调,再循环一周看看。
我们并不是要通过做什么,而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先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才能自然而然的变好,不需要刻意,让自己整体,系统的进入更好的状态。

如果我们想去培养一个习惯最好的方式就是,一定要从最简单的,最小的步骤开始,让自己慢慢的接纳,然后适应,这样才能够长久,如果刚开始就大刀阔斧,可能最后只能偃旗息鼓。
梅子90后,咨询我点事,什么事呢?就是和她老公离婚的事情,为什么离婚?她老公借网贷赌博,刚开始借的不多,后来越来越多,直到现在,欠了100多万了。
怎么办?为了避免自己也陷进去,只能选择离婚了,你说不爱也好,你说薄情寡义也好,但是现在还真只有离婚一条路可以选择。
他俩怎么在一起的?梅子大学期间去做暑期工,被她老公玩命的追求,于是就沦陷了,恋情持续了三年,大学毕业就结婚了。
我一直秉承一个观点,就是大学生一定要找一个和自己学历差不多的,你本科可以专科,专科可以找高中,但是你一个本科生找个初中没毕业的,后期分开的几率非常大。
因为价值取向不一样,你可以不信,但是结果就是这么个结果,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谁都想包容,谁都想理解,但是对牛弹琴,牛得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