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途末路是第三方的感受,并非自我的体验
穷途末路是第三方的感受,并非自我的体验
2022-01-22
当年《末路狂花》带给了我一种舒畅的感觉,好像第一次看到电影里面可以如此这般一样,毫不夸张的说,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感觉并不比《沉默的羔羊》低,至少在初三的那个周末是如此的!
那个时候,我突然想到了一个成语“穷途末路”,但是她们是如此的开心和自由,而我看到的时候也是如此,感觉这样活着才有劲,虽然我知道这样并不对,但是至少要比“穷途末路”感觉上要自由洒脱点,至少不是那么沉闷的!
我其实并不知道穷途末路到底是什么意思,毕竟我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成语对于我来说仅仅只是一个成语罢了,最多是知道解释:形容面临绝境,无路可走。
感觉能感觉到一点,但是实际上只要是自己没有经历过,就不会感同身受,那么也就不会感觉到什么。就像是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虽然我感觉她们是穷途末路了,他们自己也感觉到了,但是那种感情的转变是我所不可体会的。
就像是《老无所依》的一种情形,虽然知道,但却无法体会,所以才会感觉这样的电影沉闷,至少不如《末路狂花》来的自在,或许这里面有一个“狂”字吧!突然又想到了《完美的世界》,可以说是穷途末路,但是却是“完美的世界”……
其实有这样的一种感受,只有别人才会说你“穷途末路”,自己反而并不会感觉到自己有这样的状态。《完美的世界》里面主角没有,就算是《末路狂花》里的两位,甚至都感觉不到她们有过这样的感受!
这个虽然是个形容词,但是也有点可怜可惜的韵味在里面,自我感觉不到,反而让别人感觉难得要死。
或许当我们真的要穷途末路的时候,那也说明我们经历了很多艰难时刻,而经历的多了,也就不在乎这些所谓的经历了,也就开始自然而然的习惯。而当我们可以习惯的时候,那么也就无所畏惧了,就像是我之前说的,人有时候最痛苦的事是道路太多,无路可走反而简单一点,真的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也就不在乎任何东西,无所谓怎么办了,那个时候就直接走了,哪里都可以。而如果如此这般的时候,那就根本体会不到所谓的穷途末路了。
所以,那些都是我们第三方的感受,我们站在另外的一个角度感觉,不对啊,他有点太难了,感觉都穷途末路了!
《末路狂花》这是我们翻译的名字,而实际上就叫《Thelma and Louise》,没有末路的意义,或许那一段简单的旅程,才是真正的生命。
当然,这样的述说好像不符合主流价值观,或许也就因为如此,所以他是分级电影,但至少给了我们许多的思考,至少我在这里思考过这样的一种可能。
而我之所以如此的话,就是因为在我感觉已经无路可走的时候,我都没有想到穷途末路这个词语。但是当我看到另外一个什么都比我好的人在推销一些东西的时候,我却感觉到了他的穷途末路。虽然只是一瞬间的,但是感觉却如此的深刻,至少印象深刻,那个时候我就想到了《末路狂花》。
或许对于他来说,什么都好的样子就算是电影里的样子了,而我却还在感觉他是否“穷途末路”。那只能说明我永远都只是一个看电影的人,至少没有深入了解过他们,哪怕是电影里的他们!
————完————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
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
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