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孙之獬出身阉党,降清后主张剃发,他的结局最终如何?

2021-10-03 08:05 作者:纵横五千年  | 我要投稿

清朝入关后,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占领了江南、西北在内的大片领土。于是在1645年,摄政王多尔衮以顺治帝的名义下旨,全国“官军民一律剃发,迟疑者按逆贼论斩”,这就是著名的剃发令!在这道命令背后,有一个明朝的汉人降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此人就是孙之獬!那么,孙之獬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一、魏忠贤的党羽

孙之獬是山东淄博人,在明朝天启二年考中进士。那一年的科举,有不少名人上榜,比如说一甲状元文震孟,后来进入内阁,出任东阁大学士;还比如说名列二甲的卢象升,还有成为宣大总督,指挥军队平定农民起义,最终与清军交战时战死沙场。可是,这一榜的进士之中也出了一个大败类,他就是孙之獬!

先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在馆试后出任检讨之职。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孙之獬的父亲病死,他按照规矩回乡守制。三年后,孙之獬回到朝中做官,他投靠了魏忠贤,成为阉党的成员,所以仕途还算顺利,成为顺天府乡试的主考官。当时,阉党成员崔呈秀的儿子崔铎,根本不会写文章,却通过孙之獬的关系中举。

二、清朝的官员

崇祯帝即位后,魏忠贤倒台,由魏忠贤审定的《三朝要典》也被毁掉。可是孙之獬居然反对毁掉《三朝要典》,抱着这本书到内阁痛哭。崇祯帝大怒,免去孙之獬的官职,此后孙孙之獬一直待在老家。直到1644年,清军入关后,孙之獬重新活跃了起来,被清朝任命为礼部左侍郎、翰林院侍讲学士。

当时,清朝还没有强制推行剃发令,所以官员上朝时分为两班,一班是剃发的满族官员,另一班是没有剃发易服的原明朝官员。孙之獬为了向清朝统治者谄媚,主动剃发易服,还让家中的妇女全部穿上满族装束。结果,孙之獬的行为遭到了朝中满汉官员的嘲讽,满汉官员都不让他进入自己的行列之中。孙之獬很生气,于是向朝廷上了一封奏折!

三、败类的结局

孙之獬在奏折中说道:“陛下平定中国,万里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清朝统治者认为孙之獬的奏折很有道理,于是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推行剃发令,结果引发士大夫的不满,“江南百万生灵,尽膏野草,皆之獬一言激之也”。后来,孙之獬在江西任上,还残酷打压前明的宗室。

1646年,孙之獬遭到总兵金声桓的弹劾,说他擅自为副将高进库、刘一鹏加授总兵衔。摄政王多尔衮听说后很生气,免去了孙之獬的官职,并且永不叙用。孙之獬回到家乡后,正赶上山东爆发了谢迁的起义。义军声势浩大,一举攻破了县城,将孙之獬全家活捉。最后,孙之獬“孙男四人、孙女孙妇三人,皆备极淫惨以毙”,他本人被缝上嘴,然后被乱刃分尸。朝廷得到消息后,没有给孙之獬任何抚恤。

参考资料:1.《清史稿》;2.《清稗类钞》;3.《研堂见闻杂记》

孙之獬出身阉党,降清后主张剃发,他的结局最终如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