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古相思曲》历史考据

2023-09-03 02:51 作者:陈贺诗  | 我要投稿

《古相思曲》中的九国时期是一个多王朝融合的架空王朝,具体形容一下,应为:一个有着唐朝政治制度,五胡十六国分裂格局,汉朝以上生产力水平,以及宋朝饮食文化的架空王朝。 先谈政治制度。最明显的线索应为李拥在景平三十年时的官职——节度使。 这一职位在唐朝建立,最初是为了戍守边疆保卫国家,最后却演变为格局势力,成了导致大唐衰败的重要因素。从剧中的情节来看,在景平三十年时,南晟的节度使也具备着非常高的政治权利,李拥兼具着司法和行政两项大权,同时又掌控着军队,想必如果没有成为宰相,他应该也能凭借节度使这一身份,来搏取他想要的东西吧。 第二点作证也是出自李拥身上,就是他的“高中魁首,十年七迁”,这里说得高中魁首,无疑是指科举,而科举制的建立也是在唐朝。 再来说为什么是五胡十六国而非春秋战国。 中国历史上分裂的时期很多,但五胡十六国绝对是最混乱的一个时期,因为这个时期,除了中原王朝自身的分裂和对立,还有着更难对付的“五胡乱华”。来自游牧民族的冲击使本就处于战乱和分裂中的中原王朝雪上加霜,百姓民不聊生。在《古相思曲》中,北烈具有许多游牧民族特点,比如以弯刀为常见武器,军事上以骑兵闻名,还有服饰妆发上也有一些游牧民族的特点。但是,从up主今朝残阳的动态里我们可以找到一张九国地图,上面显示的北烈疆域,涵盖了如今的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这些地方自古以来都是粮食作物的主要产区,按理来说,居住在这些地方的人民应该以农耕文化为主,那么为什么北烈的人身上会有这么多游牧民族的特点呢?我们可以合理推测,北烈是一个由游牧民族侵略中原地区而建立起来的一个多民族融合,但以游牧民族为统治阶级的国家,这样的情况,更符合五胡十六国时,五胡乱华的背景。 然后是第三点,要讲明白这一点,就要先弄明白汉朝的生产力水平到底怎么样。汉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生产力飞速发展的朝代,因为一个重要的技术在这个时期取得了巨大突破——铁的冶炼。铁的广泛运用,使得汉朝在军事与农业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在《古相思曲》中,铁器也是非常常见的,例如虎豹营的装备,沈不言用于刺杀李拥的匕首,箭矢的箭头,还有沈不言的鸡蛋小兵。这说明,南晟的生产力水平,至少在与汉朝齐平的水准。 第四点应该是比较有争议的一点。因为饮食一般是与农业生产水平持平发展的。但在《古相思曲》中,一直有一个从未出现但非常重要的道具——铁锅。在陆鸢三十六岁为沈不言准备的晚餐中,有一道菜是青菜炒香菇。这道菜看似平平无奇,但却用到了一个特别的烹饪技术——炒。炒这项技术是在宋朝出现的。而作为这项烹饪技术的基础,我们非常熟悉且如今扔在使用的传统铁锅,也是在这一时期被发明出来的。铁锅与炒菜技术的组合,可谓是极大的丰富了中国人的餐桌。我想片头曲中的“九国时期,烹饪技术飞快发展”,或许也有在暗示这一点的可能。 另外,糖这一点也可以作为佐证。在第一集沈不言与陆鸢同游上巳的场景中,我们可以看到路边有一个卖糖人的摊子,后面的火烽堡之战中,也运用到了用糖制造烟雾弹的方法,这两点都说明南晟能制糖且不缺糖。其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制糖的国家。诗经中就有对糖的记载,“周原䏓䏓,堇茶如饴”,说明我们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将谷物制成饴糖的技术。《楚辞·招魂》中又有“胹鄨炮羔,有柘浆些”,这里的“柘”就是指甘蔗,说明我们在东周时期就开始种植甘蔗,并已经有了榨取和浓缩甘蔗汁的技术。而到了唐宋时期,现代场景的冰糖和白糖就有了雏形。结合剧中对“烹饪技术进步飞快”的特意描写,饮食这块对标宋朝应该是没有问题。

《古相思曲》历史考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