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长城、长安三足鼎力撑起中国品牌脊梁

2021拉开序幕,中国汽车市场也展开了新的一页。在受疫情笼罩的2020年,乘用车市场同比下滑达到6.8%,车市两极分化愈演愈烈,有些品牌已黯然离场,而以吉利、长城、长安为代表的三大品牌三足鼎力,强者恒强,撑起了中国品牌的脊梁。
吉利超额完成任务 2021年“剑指”153万辆
2020年,吉利汽车虽然相比2019年同比下降7%,但是132万辆的销量依然超额完成了修订后销量目标,市场占有率也稳健增长。 此外,2020年10月,吉利汽车全球累计销量超过1000万辆,成为了首个实现乘用车产销突破1000万辆的中国品牌车企。近日,吉利汽车定下2021年剑指153万辆销量目标。

具体数据方面,2020年吉利汽车累计销量1,320,217辆。其中,领克品牌全年销量达175,456辆,同比劲增约37%;新能源领域,几何A、几何C、帝豪EV、帝豪GSe等新能源及电气化产品,全年销量为68,142辆;海外出口方面,出口量同比增长25 %,达到近7.3万辆。
具体车型方面,吉利汽车的爆款车型依旧表现出色,以帝豪家族为例,全年销量233207辆,连续九年稳坐中国品牌轿车销量冠军,累计销量已超309万辆;博越家族全年销量240811辆,稳居SUV市场第一阵营,累计销量已突破110万辆。

此外,得益于吉利全球模块架构,吉利近年推出的新车整体呈现高品质、高技术、高价值的发展趋势。以BMA架构下的首款SUV缤越为例,全年销量127045辆,缤瑞全年销量72360辆;而代表"科技吉利4.0时代"的星瑞继上市首月销量突破7000辆后,第2个月就成功破万,12月销量创下12077辆的新高,已成为吉利的又一有力销量增长点。
对此,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2021年我们将继续深耕国内市场,不断提高在市场占有率,继续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加大在东南亚各国投资力度,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加大前瞻科技方面的研发投入,形成自主可控的科技优势”。
长城连续5年破百万销量 市值突破4400亿
2020年,是长城汽车的而立之年,面临行业的寒冬,在魏建军的领导下,长城汽车通过深入变革和创新思维,寻找到了新的突破口。近日,长城汽车公布全年111万辆新车销量之际,公司市值再次迎来猛增,市值突破4400亿,相比年初增长了7倍有余。

具体来看,长城汽车旗下四大品牌纷纷取得佳绩。其中,哈弗品牌第11次夺得中国SUV市场年度销量桂冠;长城皮卡连续23年保持国内、出口销量第一,市场份额占据约5成;WEY品牌累计用户突破40万辆;欧拉品牌销量也实现持续破万。

车型方面,哈弗H6 2020年累计销量则达到37.68万辆,累计91个月稳居SUV月度销量冠军;哈弗M6全年销量达到15.4万辆,同比增长30%。此外,全新产品哈弗大狗累计销量也达到2.87万辆。
在2020年,长城重磅发布了“柠檬”、“坦克”、“咖啡智能”三大技术品牌,过去一年发布的多款新车均脱胎于此。新平台赋能下,“柠檬混动DHT”、“咖啡智驾”也相继发布。以此为基础,长城在2021年还将继续加速转型。根据规划,在柠檬混动DHT技术,以及咖啡智驾智能驾驶技术的加持下,2021年长城还将有更多全新车型上市,将长城汽车推向新高度。
长安乘用车同比增长20.6% CS75系列成为爆点
对于长安汽车来说,2020年同样是增长大年,集团时隔一年再次越过200万辆大关,同比增长14%。其中,占总体销量75.04%的长安系中国品牌销售达150.36万辆,同比增长12.9%。乘用车销量达到978398辆,同比增长20.6%。

值得一提的是,在乘用车方面的增长得益于蓝鲸NE1.5T高压直喷发动机量产上市,势能得到补强的长安“蓝鲸家族”车型被越来越多的用户认可。其中,长安CS75系列2020年完成266824辆,紧随哈弗H6,成为今年SUV市场的爆款车型;长安逸动2020年完成174912辆销量,成为自主品牌少有的月销2万辆以上的轿车车型。其他车型方面,CS55完成109929辆,CS35完成95211辆销量,长安UNI-T发布半年完成68556辆销量,欧尚系列完成销量1523258辆。

2021年,在“蓝鲸家族”的赋能下,长安汽车还将推出更多新产品。例如新款CS85 COUPE以及高端UNI序列的第二款产品UNI-K也将于上半年正式上市。与此同时,携手华为、宁德时代打造的高端电动智能也在加速推进。
对此,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2021年我们要时刻保持转型决心,坚定不移推动第三次创业,把效率和软件能力打造成为核心竞争力。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应对危机和困难的准备,狠抓危机防范、风险控制,牢牢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写在最后:
总的来看,自主三强逆市飘扬,均出色的完成了既定目标,并将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发挥到极致,对合资品牌形成巨大的挑战。据乘联会数据显示,自主品牌的市占率达到42%,同比增长达到1.2%。2021年,竞争还将加剧,中国品牌将面对更严峻的市场局面,如何打破格局,重塑自我,创新求变,是所有中国品牌需要解决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