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开始反思:中国大批量生产防寒服,印度只能高价采购

文/行走斯图卡
现在中印两国在边境高原地区的较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高原高寒地区,看谁能保障保证自己的士兵可以安全过冬;相比于中国的准备充足,印度开始陷入了物资短缺的窘迫局面,这让一直吹嘘自己国力的印媒也开始反思起来。
据环球时报10月24日援引《印度论坛报》的报道称,当新德里当局意识到,他们部署在中印边境高原地区的士兵,不得不在极寒条件下过冬时,就开始疯狂采购各种过冬物资,从极地防寒服到登山装备,印度政府和国防部的官员前往欧洲、澳大利亚和美国,寻找一切他们能够找到的资源。
但是这些采购,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不少是二手货,有的甚至是不合格产品,有印度审计机构就指责陆军高价采购了3万个不合格的睡袋。此前印度军队曾经展示过一套采购来的防寒服和高原登山装备,那是瑞士户外用品名牌“黑钻”的产品,一整套装备需要好几万人民币,很明显,不是每一个印度士兵都能用得起这样的产品。
《印度论坛报》指出了一个非常尴尬的事实:尽管印度是生产服装、鞋帽的大国之一,却没有足够的技术为自己的军队生产合适的高原防寒服,甚至连帐篷、睡袋、战术背包和手套都全部依赖进口。
相比之下,中国却没有这样的后顾之忧,同样是服装和户外用品生产大国,中国有足够的技术为前线士兵生产最好的装备。央视和《解放军报》近期报道显示,解放军紧急研发并生产了一批新型防寒被服,技术含量高、保暖效果好、整体材质轻,组织了国内多家厂商生产,近期将全面配发边境一线官兵。
据报道,这批新型防寒被服采用了最新保暖材料,防水透气还能防磨,大批量采购的价格低得惊人,例如防寒靴只需要二三百元,与印度形成了鲜明对比。
此前美国《国家利益》网站也进行过类似的对比,他们特别提到了中国在边境修建的新型军营,也就是前不久亮相的保暖方舱,这种模块化军营不仅保暖效果好,而且功能齐全,相比之下,印度只能有什么用什么,甚至只能用二手货。
中印边境对峙,不仅仅是意志的较量,而且还是国力的比拼。印度打肿脸充胖子,让自己的士兵在天寒地冻的荒郊野岭受苦受难,解放军则在温暖的营房里吃着热腾腾的饭菜,胜负结果已经一目了然。
印度这是过高估计自己的结果,不仅抢不来土地,又当了肥羊被人宰,说不定印度采购的那些装备,也是中国工厂生产、欧美商家贴牌的。印度国内很少有这种苦寒之地,非要跑到喜马拉雅山区跟中国人较量,丢了面子又失了里子,这真是自讨苦吃。
强大的制造业是我们稳坐钓鱼台的底气,其实在今年抗疫的时候,中国制造业就已经爆发出惊人的产能,当中国的工厂开足马力生产物资后,我们能够向前线的医护人员提供完善的个人防护用品,当美国的护士用垃圾袋做防护服的时候,我们的护士是里三层外三层的防护,这让很多外国网友感到疑惑,到底谁才是发达国家,谁是第三世界。现在,印度想跟中国比拼制造业产业链,自然会输得体无完肤。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这句话果然是真理;中国正在进行产业升级,向高端制造全面进军,届时勤劳的中国人,将包揽高中低的生产能力,试问这天下还有谁能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