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面试】“科技与狠活”

题目:近期揭露食品行业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相关短视频爆火,对于食品界的“科技与狠活”,你有什么看法?
思考:食品安全👉涉及民生,“民生是最大的政治”,积累素材。
题外话:探讨重点:”立场与角度”。
立场: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报的态度。答题时候要找准自己的地位和态度。在题目中思考的其实是“你应该为哪些人去争取利益??” 站在D的立场,国家的立场,人民的立场。
角度:角度相对立场更微观,立场是答题的方向,角度是通往方向的不同道路。“横看成岭侧成峰”。联系与发展、本质与现象、结果与原因、必然与偶然、量变到质变等等角度。学会用哲学的眼光看面试问题。
立场要坚定,角度要丰富。
本题:食品添加剂,下意识会认为是负面的东西。但食品添加剂本身就是科技的产物,诞生的目的就是为人类服务。食品添加剂是一种工具,工具不分好坏,关键要看在谁的手里,如何使用。抨击的应该是不正当制作食品添加剂的不法分子,不仅危害人民健康,而且扰乱市场秩序。往大了说,食品添加剂只是科技的一角,不明真相的群众容易对科技本身进行开炮,长此以往可能助长的是社会“反智”的风气,扼杀的是国家科技、食品工业发展的动力。根本:科技无对错,关键看怎么用。那么
对策就在于:要通过宣传为科技正名,提高辨别力的同时不能将科技污名化。要通过政府行为规范食品行业,让添加剂真正造福到食品工业。企业要通过此次事件了解群众需求,规范自己行为。
回归立场与角度:本题站在公职人员的立场,从人民健康的角度,从良心企业发展的角度,从科技污名化的角度分析。
回答:
各位考官好,非法揭露食品添加剂的短视频一石激起千层浪。披露的内容触目惊心,非法的行为令人发指,而且引发的舆论关键就在于:
一是部分企业背离了人民立场。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奋斗的目标始终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以食为天”,能吃到安全健康的食品是人民最基本的诉求。科技感十足的科技食品,它不顾人民健康,无视人民诉求,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剂,以次充好,令人愤慨。
二是劣币驱逐良币。低价无罪,但不法商家利用xx科技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以低廉的价格占领市场,压缩良心商家的生存空间。长此以往,必将劣币驱逐良币,破坏市场秩序。
三是污名化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科技发展的产物,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合理的使用,能让我们吃到更加可口、鲜美的食品。但所谓的科技食品以非法使用添加的手段,污名化食品添加剂,让人民会产生畏惧心理和抵触情绪。长此以往,不利于食品工业的发展。
不过刀无立场,在杀人犯手中是犯罪工具,在厨师手里能化腐朽为神奇。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用好了造福群众,用不好则危害健康。因此我们需要强化措施,规范食品行业发展,让食品添加剂真正造福于民。
第一是要常态化开展宣传普及。以此次“科技与狠活”的走红作为一次科普契机,宣传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联合行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针对用量标准、正确看配料表等各方面进行宣讲,提升民众辨别食品安全性的能力。
第二是要持续加大监管力度。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紧跟社会发展水平,合理提高食品制造标准,保持对食品生产与制造监管的高压态势。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畅通监督和举报的渠道,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的行为,坚决惩治虚假宣传、高价低质的餐饮市场乱象,一经查实,要严惩、重处。
第三是食品行业要洁身自好。商家要正视消费者的需求,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正确科学的使用。并且要在显著位置标明,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切实保障食品生产的安全性,规范市场经营秩序。
以上就是我对这道题的看法,谢谢各位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