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史图馆】法國史學史

2018-11-07 16:56 作者:史图馆  | 我要投稿

本期作者:蒙德

本文为史图馆专栏约稿,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史图馆立场无关


为了照顾我老婆,以及第二个女儿出生之后一些问题,所以法国史学史的第二章拖了非常非常久的时间,在这里向b站的各位读者说一声抱歉。

在回顾法国史学史第一章的评论区的时候,我看到一位ID为Wfgfls的朋友问了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与地中海世界这本书的情况,以及有没有一些相关书籍的推荐。

首先呢,对比一下费尔南·布罗代尔这本巨著的数个版本,我们可以发现一开始法语本第一版被删去了“环境的作用”中地理史学与决定论,在第二版当中加入了能否构建出一个地中海经济的模式。特性(l’identie)是历史学的重要基础,而历史学也是一门研究变化的学科,因为有了变化,所以才出现了差异,出现了特性。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地区内之间特性之间,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因此地中海这本书十分注重比较在同一时段内不同环境下所发生的人与事。看待一本书的角度很多,我们可以从环境方面入手去看待布罗代尔的史学范式,也可以通过比较来观摩他的范式。这里只在比较上来看布罗代尔的地中海。

  而其他书的推荐的话,我觉得可以从年鉴派开始,比如布罗代尔的《La Dynamique du capitalisme》(资本主义的动力),《L’identite de la France》(法兰西的特性),吕西安·费弗尔的《La Terre et l’evolution humaine introduction geographique a l’histoire》(大地与人类演进),《Un destin:Martin Luther》(马丁路德的时运,这本书中译本翻译质量据说不怎么样,请谨慎购买)。其他像马克·布洛赫,弗凯,法尔日,穆尼埃都十分推荐。

恩斯特·拉维斯(Ernest Lavisse)在1881年的《Questions d’enseignement national》中提到“德国大学和德国的学者形成了德国的精神支柱。一些德国学者和政治家都相信通过对德国历史的认知来普及爱国主义教育,从而达到让德国伟大起来的目标。在那些人的著作的扉页刻着的是 ‘对祖国的神圣的爱产生一种精神’‘刚刚经历普法战争失利的法国人毫不掩饰的透露出对德国教育体系的渴望,一些教育界人士甚至将普法战争的失利一部分归结到教育体系上面去对于他们而言,法国应该像经历耶拿战败之后的普鲁士那样重建自己的教育体系。

   对德国的崇尚我们在以下的数据中看出。“从1879年到1939年之间,巴黎文学院的教授,讲师们有18%都在德国待过。”参考德国同僚的著作已经是一种时尚,在朗格诺瓦与赛诺博斯的《历史研究导论》当中,149个页内注释里有33%是引用的德国学者的论述,而在引用期刊论文的35个注释里面,8篇文章当中有5篇是出自德国学者之手。更不用提赛诺博斯在1881年的文章《L’enseignement de l’histoire dans les universites allemande》中的研究对象就是德国大学中的历史教育。而这篇文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法国学者对德国的研究工作已经成了一种正确,并且给读者们一面对比德法科学竞争的镜子。在这个情况下,法国学者开展对德国大学的研究十分正常了。

访问德国大学的法国学者们对德国大学的特点无法忘怀。其中最主要的特点便是多所大学所拥有的影响力并不亚于索邦。索邦所承担的任务过重某种程度上也让其无法成为一个革新的中心。德国大学的地理上的特点也十分有趣。在19世纪,分裂的德国领土上,很多统治者都致力于发展自己领地内的大学。如施蒂希维所言,这提供了一种流动性,从而成为了学术市场。教师与学生们为了谋求更好的教育环境,更好的职位频繁的去进行交流活动。而在法国,学生们只是自由听课者。大学所设的课程了吸引来了许许多多动机不同的公众,由于缺乏专业的课程,各个学科无法界定自己的学术研究范围。这一点与早早完成转变的德国人相反。这也难怪恩斯特·拉维斯感叹“德国大学既是自由的又是有组织的。科学自由,方法自由,教师拥有自由,学生也同样拥有自由。这不仅没有导致混乱的发生,恰恰相反,还出现了一种最高的和谐。”

恩斯特·拉维斯用德国大学的情况来攻击前来索邦的社会听众。恩斯特·拉维《L’enseignement superieur en france:Etat actuel-projets de reforme》的第60页记述了这段有趣的历史。“我从巴黎文学院的梯形教室高处往下看去,发现这所学院的一位拥有助学金的学生站在两位随从的身旁,而那两位随从的女主人们却坐在教室第一排的座位上。有着助学金的学生站着,而随从们却坐着。”在他的另一本著作《Questions d’enseignement national》的217页我们可以找到对德国大学的描述。“眼镜架在听者们的鼻梁上,头发的样式从母羊型到拉斐尔的环形卷发,在这里你找不到走向时尚最前面的人。但这里却聚集着过去五十年里所有的时尚。”

德国的大学除了这些衣着破旧,却愿意将自己奉献给科学这个神圣事业的听者外,还拥有丰富的教育经费。当南锡大学还在为怎么存放自己的几百本书而头痛的时候,德国人已经买下了斯特拉斯堡的一座拥有50万藏书量的图书馆。加布里埃尔·莫诺发现一个更悲伤的故事,法国高等教育的全部支出还不如德国那么多大学之中一所所花费的多。(De la possibilite d’une reforme de l’enseignement superieur)

 方法的时代,法国史学编纂学的方法转变是什么样的?又为什么与政治相挂钩?一种批评性的博学(Erudition)又是如何出现的?恩斯特·拉维斯如何带领当时的法国学者们去定义历史学?在法国史学史的第三章我们再来进行详细的论述。

【史图馆】法國史學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