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你知道该怎么断句吗?
这是我根据近十年的教学经验整理的口诀!
完全是宝藏!
千万不要错过这一期精彩!
请跟我一起多读几遍下面的口诀,口诀在手,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文言文断句了。
面对试卷莫惊慌,熟读文段是关键。
先看人物说的话:
“白”“曰”“告”“诉”“说”“话”“言”。
句中连词引注意,分析句式上下文。
再看句末虚词多,
“也”“哉”“邪”“焉”“乎”“已”“矣”。
前后结构看清楚,对偶排比和并列。
主语不同要划开,动词谓语是关键。
特殊句式要明析,课内相似找文段。
发语从来是关键,明白以后前划断。
接下来大仙儿就挨着挨着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几句浓缩后的精华到底是啥意思。
一、主语不同要划开。
在阅读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注意到的就是一些醒目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比如官职、国名这样的专有名词就需要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

二、再看句末虚词多。
虚词出现的地方就一定要在后面给划上一刀啊亲!
但是也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

三、注意一下常见的放在句首的发语词、表敬副词。
夫、惟、盖、凡、窃、敬、请、苟、若、岂。
放在句尾的语气词:
者、也、矣、焉、乎、哉、与、耶、耳。
四、看人物说的话。

再来总结一下常见的标志词:

五、前后结构看清楚,对偶排比和并列。
比较简单的一种方式是顶真,举个例子:
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这句话应该在哪里切一刀呢?答案是非常明显的。
在中间的部分切一刀,这是一个顶真句嘛。所以就变成这个样子了:
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六、特殊句式要明析,课内相似找文段。
“不亦……乎”在古代是一种比较委婉的反问句式,句中的“亦”字是副词,可以翻译为“也”,“乎”字是疑问语气词,可以翻译为“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可乎。
划分一下吧。

七、分析句式上下文。
文言文断句的时候不是完全脱离原文的,还是需要结合原文进行理解的。尤其是有些不能根据上面几种方法判断的话,就需要练习上下文了。
如果你能学着把这些吃透,你的断句就像只需要握着手术刀一样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