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无尽二战:《猎杀T-28》、《五个火枪手》、《巴斯克人》登场载具介绍

在这篇设定文字当中,我会向大家介绍长中篇《猎杀T-28》、《五个火枪手》与《巴斯克人》当中登场的多型装甲车辆。
首先,有请《五个火枪手》结尾处登场的StulG 33B突击炮。与我国不同,中南半岛各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技术装备在50年代很难自给。为了帮助新生的越老柬等盟国,TG、苏联都向中南半岛支援了大批武器装备,这当中既包括我军缴获的日械,也包括苏军缴获的德械。



越南人民军(VPA)接收的德械数目最多,型号也最为庞杂。根据档案记录,他们至少接收了三辆StulG 33B型150毫米突击炮,并将其中两辆送往本州战线参战。很多亚洲人民义勇军指战员,都对这种方方正正的铁盒子有印象。
在本州战场,StulG 33B大部分时间都在干老本行,也就是作为随伴步兵的自行火炮、通过直瞄/间瞄射击方式毁伤日帝残余野战工事。偶尔,它们也会在巷战当中充当工兵分队的攻坚火炮,有条不紊地拆毁一座座房屋。
除此之外,VPA指战员还向PLA老大哥虚心学习,开创了重型突击炮的新用法。它们曾经发射炸药包+木杆+木塞土造的超口径弹,像PLA炮兵“迫击炮送炸药”那样,把上百公斤烈性炸药砸上日帝残余头顶。它们也曾把圆桶状的炸药包,换成捆扎结实的补给袋,向遭受敌军围困的己方环形阵地,送去急需的食水弹药。在《五个火枪手》中,两款特种弹药均有登场,敬请期待,。


接下,介绍一下《巴斯克人》当中登场的M-47。图中这辆“巴顿”,录属于赎罪军团“三色”机步师“塞万提斯”团。它在关键时刻拯救了孤立无援的主角,但随后便毁于——在此不做剧透。
该车第一任车长是个拉丁裔美国人,曾在家乡经营炸鸡店。他将坦克命名为“Los Pollos hermanos”,自信能同所有车组乘员成为兄弟。此人虽在1954年早早阵亡,但坦克的绰号与卡通标志,却一直流传了下来。



补充说明,赎罪军团是弗朗哥政权取悦美英的工具,主要在布列塔尼战线与北意大利战线作战。根据苏美英法四方签定的备忘录,赎罪军团只能从前西班牙国民军成员后裔,以及长枪党徒的家庭乘员当中招收志愿者。
由于这些限制,赎罪军团的征兵效率始终提不上去,送上前线的新兵始终无法填补缺口。为了维持编制表,美军不得不向赎罪军团长期调拨官兵;弗朗哥政权也会耍些小手段,采用威逼利诱的方法,逼迫穷家小子到前线充当炮灰,替大城市的富人孩子流血……

最后自然是压轴戏,来自《猎杀T-28》的光怪陆离。插图中共有三辆履带式装甲车辆与一辆无防护前驱汽车,均和工程狂人西科洛斯基男爵关系匪浅。
粉色的甲壳虫,是男爵的私人座驾。这位大技霸在德三外籍志愿兵师赫赫有名,有着众多古怪癖好。不过,他选择粉色涂装并非心理变态,而是要在火光熊熊的轰炸现场,更好地隐蔽座车,英国皇家空军(RAF)的部分轰炸机,就曾采用类似涂装。



从苏军手中缴获的Bat-M工程车,是男爵改造装甲车辆的重要工具。其装备的起重机,能够轻松地吊装各种大型零件,例如坦克炮塔。巨型推土铲更是好用,可以把废旧零件与罹难奴工与意外丧生的技工尸首,三两下推进埋尸坑。



图中的T-28坦克,则是《猎杀T-28》的主角车。西科洛斯基对多炮塔坦克情有独钟,坚信多炮塔才是坦克发展的正途。他认为,1956年的东西两线(尤其西线),已经重陷阵地战泥沼。性能均衡的多炮塔中型坦克在这种极端战场环境,天生就比单炮塔坦克优秀,必须大力发展。
1955年,西科洛斯基曾对一辆T-28进行改装,为其更换了KV-1重型坦克炮塔(安装KWK 40 型48倍口径75毫米坦克炮),并将左侧机枪塔更换为二级主炮炮塔,往里面塞了一门PAK-36型37毫米反坦克炮。



男爵将这辆坦克命名为“纳德齐克战锤”,认为其既能用主炮摧毁敌军坦克与永备工事,也能以二级主炮消灭装甲车辆及土木工事,还可以凭借机枪塔横扫敌军步兵,并且这些工作还能同时完成。然而,坦克在北意战线的实战表现,却与他的预测大相径庭:
改装后的T-28,主炮只能有效毁伤谢尔曼、彗星等老式盟军坦克,对M47等新型坦克基本无效。不仅如此,75炮清理钢筋混凝土碉堡的效率同样低下,往往需要7到9次命中,才能让一座永备工事丧失战斗力。
至于37毫米二级主炮,那东西打装甲输送车都吃力,更别说野战工事了。机枪塔倒是能有效对抗步兵,问题是坦克仅仅安装了一座机枪塔,而且里面只有一挺MG-34。无论如何也不够用......




外籍志愿兵师的装甲兵,曾经自制了一款改良型机枪塔,能够容纳一杆20毫米反坦克枪,外加一挺缴获的布伦机枪,但这种改进只是治标不治本。1955年冬季,T-28“纳德齐克”,终于被南意陆军的57毫米M1型反坦克炮摧毁;男爵得知噩耗后,表示“早在预料当中”,随即开始了第二辆T-28的改装。
这一次,西科洛斯基全面吸取经验,大幅强化了T-28的防护性能与枪炮火力。先说防护性能,男爵为坦克加焊了足足两吨附加装甲,并且完全取消了二级主炮,同时还把两个机枪塔更换为更圆更大也更耐揍的新型号,能抵挡两百米外射来的12.7毫米穿甲弹
机枪火力方面,新T-28的两个机枪塔,最多能够塞进六挺坦克机枪,而且兼容MG-34、贝莎、勃朗宁、DT、ShKAS、SGT、九七式等各种型号,足以压制从任何方向进攻的步兵班组。


主炮方面,西科洛斯基为坦克换装了百夫长AVRE工程坦克的炮塔,以及三倍功率的炮塔旋转电机。新型炮塔装备一门165毫米破障炮(拥有垂直——水平双向稳定器),发射威力强劲的重型碎甲弹,无论对抗永备工事、坦克装甲车辆还是开阔地带的步兵,都有令人咋舌的杀伤效率。男爵手搓的新型旋转电机,更是让炮塔旋转角速度达到了75度每秒,理论上能够先于任何现役坦克开火。
为测试改装后的T-28坦克,西科洛斯基专门找来五名俘虏,打算让他们充当测试车组,在靶场一直战斗到死。不料,五人却对他反戈一击,不仅打瘫了维修工厂,还把男爵秘密研制的“终极中型坦克”原型车顺手送走......


PS:在我的小说当中,这辆“终极中型坦克”,其实是三号坦克的深度改进版本。它在车体首上等多个部位,都堆砌了“混凝土装甲”,防护性能有了一定提升。与此同时,它还安装了西科洛斯基亲自设计的炮塔,据称可以安装截短身管的KwK36型88毫米口径坦克炮。至于它的参考原型,那当然是《战场女武神》登场的雪绒花坦克。不过,我并不喜欢原车的蓝白黄三色涂装,于是便改成了一战风格的蓝黄褐三色迷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