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茅台的成长速度还恐怖,ROE也超高,立讯精密,精密制造龙头
“这是价值事务所的第1356篇原创文章”
《价值事务所》的老读者应该都清楚,所长个人对代工厂这门生意可以说是情有独钟,因为不论哪个行业的代工厂,基本都属于资本密集型+人力密集型,换句话说,就是大者恒大、强者恒强的头部集中式生意。
一方面,头部集中的行业特性会使得行业内的竞争格局极难发生改变,另一方面,不论下游行业的竞争格局如何变化、谁最终胜出,上游卖铲子的都是最终的赢家。典型如服装行业,阿迪近两年明显有走下坡路的趋势,耐克虽然稳得住,但增长也确实有所放缓,而lulu、国产李宁、安踏这几年却发展迅速,服装行业的代工厂,不论申洲国际还是华利集团,曾经是阿迪、耐克的供应商,现在也是lulu、安踏、李宁的供应商,他们总能有增量。
此外,由于代工厂接的是所有品牌的活,很多时候都有一种“产业后周期”属性。在下游日子好过的时候,下游会给上游大把大把砸订单,由于头部效应,头部企业的订单是最多的,产能也是最供不应求的。
当下游日子不好过的时候,下游企业首当其冲会受损,但上游一方面还有之前的订单,另一方面面对的是全行业所有下游企业的订单,他受损会稍慢一些。当上游开始感到寒冬来临时,可能冬天还没开始多久,好日子就又来了。
典型如CXO,医药行业全球投融资放缓是2021年下半年开始的事情,但头部CXO业绩开始放缓却是2023年的事情,等2023H2或者2024年投融资环境好转后,CXO就又要开始忙不过来了,他们遭遇的冬天较那些生物医药企业来说短太多太多了。
服装也是一样,海外大牌开始去库存是2022年H2的事情,但头部申洲和华利开始感到压力却是2023H1的事情。根据他们的说法,2023Q2各大品牌去库存便接近尾声了,换句话说就是,下半年日子就又能好过了。
再比如消费电子,这几年消费电子啥情况大家都懂的,所长应该都不用多说,这两年小米的投资者交流都只汇报库存去到什么水平,业绩都是匆匆一句话带过。
而上游消费电子的代工厂,立讯精密又是什么情况呢?也就2021年利润略微受到点影响,2022年公司又恢复了不错的增长,2022全年实现营收 2140 亿,同比增长 39%,扣非净利润84.42亿,同比增长40.34%。

2023H1,根据公司的业绩展望,归母净利为 41.6-45.4 亿,对应的是10%-20%的同比增长,实在比下游相应企业日子好过了太多太多。
01
价值事务所跑赢大盘
2023Q1,立讯精密的营收为 499 亿,同比增长 20%,扣非净利 17.7 亿,同比增长 16%。H1扣非指引是同比11%-24%的增长,乍一眼看上去好像不是太高,但已经非常好了。
要知道,隔壁小米2023Q1营收同比下滑18.91%,其中,智能手机同比-23.55%,IoT与生活消费品同比-13.57%,且看各大券商对小米的预测,H2业绩都不一定能同比恢复。
这里我们只是拿小米举例子,其实下游的消费电子企业,一个比一个日子更不好过,横向一对比,立讯精密的业绩其实非常不容易。
毕竟按立讯这个身处行业第一线的代工企业的话说是,“对于电脑、平板这类产品,由于前三年居家上课或办公相当于提前消费了,所以今年甚至明年上半年,大家还是会去消化,去把三年期间因为工作学习而提前透支消费的产品需求扺消掉,这是一个不好环境下存在的客观因素。对手机而言,现在除了高端手机以外,普通手机大家都觉得千篇一律,再加上品质的稳定,使用周期会更长,因此,手机除了高端的产品外,其他应该都还是属于存量甚至是缩量的情况。”
总之就是今年一整年甚至到明年H1,消费电子的大环境可能都不会太好。
至于公司为什么能逆行业大环境保持不错的增长,主要原因在于公司大客户苹果的销量还比较稳定,立讯于上半年淡季承接了数百万部苹果 14 Pro max 的增量订单(手表、耳机还是有下滑,全靠苹果手机的新订单),这充分说明立讯自身实力强悍,以及代工厂就是头部集中的生意,所以立讯才能拿到iphone的增量大单。
虽然整个消费电子行业下半年乃至明年上半年日子依然不太好过,立讯当下以及未来相当一阵子的业绩都需要靠消费电子,但对于今年下半年的展望,公司仍充满信心,在四月底的投资者交流中说道,“我们相信下半年会比一季度有所回暖。”

对此,所长的看法是,一方面,今年是MR创新元年(苹果的MR产品问世,虽然不一定能卖多好,但这能说明一个趋势),另一方面,下半年一般是消费电子的旺季,各个品牌都将在下半年发布新品,如苹果IPhone15,虽然普通消费电子产品近几年承压,但以苹果为代表的高端手机整体销量还比较稳定。
这里我们可以再拿小米举个例子,前文提到小米近几年业绩非常“惨淡”,但它的高端手机业绩却非常亮眼。根据第三方数据,2023年Q1,小米在中国大陆地区人民币4000–5000元价位段的智能手机销量排名中位列安卓厂商第一,市占率同比提升7.7个百分点至24.1%,正是在高端手机的带动下,其中国大陆地区智能手机ASP(平均销售单价)创下单季度历史新高,同比增长超过18%。
此外,公司的汽车电子品类布局在下半年也会加速落地,单车 ASP 提升明显,整体汽车业务将实现 50%以上增速。说到这里,也补充一个背景,2022年,立讯精密宣布已与奇瑞集团(奇瑞QQ背后的公司)搭建 ODM 共同造车平台。
虽然消费电子大环境仍然不佳,但2023年立讯的业绩整体跑赢大盘问题不大。
02
价值事务所“永续属性”
作为上游代工企业,只要能做到实时和客户沟通,一直满足他们的新需求,基本就可以永不过时,相比于需求变化叵测的C端,B端客户的需求还是很容易沟通的。立讯从一开始的PC到智能手机,再到智能可穿戴设备、AR/VR,乃至前文所讲的智能汽车,基本每一步都走得恰到好处。

根据投资者交流的说法,除技术门槛较低的项目外,目前大部分项目从立项到实现收入周期大致在1-3年,但实现收入后往往也需要2-3年的商业孵化期才能达到盈利状态,因此,新项目从第7年开始才能具有优势、脱颖而出,从而为公司持续带来正向的、良性的循环,这也是公司一直坚持做好三个五年的短中长期规划的原因。
立讯当下的孵化项目中,甚至还有医疗的存在。根据公司的说法,自己通过多年打拼已在消费电子、通信行业积累了光、声、电、磁、热、射频等综合能力,所以,切入医疗方面的手术、影像类等设备产品线还是比较“丝滑”的。
至于大家所担心的产业链外迁问题,我们倒是可以看看立讯自己的说法:
“外迁的主要原因是受成本、大环境加上地缘政治的影响,但消费电子是迭代比较快的产业,新产品的开发迭代非常依赖中国所具备的NPI能力以及工程师力量,所以新产品更多保留在中国,迭代的旧产品往人力成本低的越南迁移,这是比较大的趋势。
我们在2016年便启动越南投资,目前运作趋于成熟,4年前也在印度金奈购买了前Nokia和Moto两个完善的生产厂区,有5倍于目前厂房的扩建土地,现在配合欧洲通讯客户在保证3年价量的前提下已在去年底投产,也承接了印度重要通讯营运商的一些网通产品业务有序推进,目前尚不存在大家担心的营运问题。
至于消费电子客户,我们会谨慎考虑,因为投资重、需求波动大、政策影响也大,我们会考虑轻资产方式谨慎或合作前行。大家看到宁德和福特在美的模式,应该是有能力的中企在目前特定环境下不错的选择。”
也正是因为代工行业独特的商业模式和立讯精密自身的优秀,造就了它恐怖的增长速度,营收规模从2010年上市时的10.11亿增长到2022年的2140亿,暴涨210倍,净利润也从1.16亿增长到91.63亿,增长近80倍,这样的增长速度不说吊打贵州茅台,甚至找遍大A都看不到几个竞争对手。而且它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都在20%以上,这哪里像一个制造业公司,妥妥的高科技公司呀。
最后附上市场对立讯精密2023-2025年净利润一致预期:121.94亿、152.72亿、187.35亿。
(注:数据来自wind,仅做参考,且市场每分每秒都会有新的一致预期,利用市场一致预期需谨慎)
声明:文章仅记录作者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巨大风险,需谨慎谨慎再谨慎,希望大家像对待装修房子一样对待自己的投资,不要让挑公司的时间还不如你挑家具的时间来得多,你对待小钱能反复权衡,怎么对待大钱反而如此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