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的抽动症还有康复的可能吗?
有些孩子在平时生活中经常会眨眼睛,摇头,做鬼脸,家长可能觉得孩子是调皮没有太过在意,当家长引起重视的时候,孩子的抽动症可能已经很严重了,这样一来就错过了干预的最佳时期,孩子的情况会越来越严重。有些家长问到,什么样的孩子会容易患有抽动症呢?


一:家庭不和谐

孩子从出生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导师, 家长在孩子的成长发育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毛家组的一举-动都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和生长发育。 不和谐的家庭和负面情绪比较大的家庭,不知不觉也会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隐患,有些严重的会影响孩子的神经系统表达,从而导致孩子出现抽动症的现在。


二:兔疫力低下的孩子

免疫力低下,容易感冒的孩子也很容易患有抽动症,有很多抽动症患儿在确诊抽动症之前就有感冒,炎症、过敏的情况,而且如果孩子有感冒或者是咽炎一直没好,孩子会时不时出现清嗓子的情况,所以提高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很重要,家长平时的时候可以多让孩子吃水果蔬菜,保持均衡的影响。


三:教育方式不当

在孩子的成长发育过程中,神经系统随着身体生长发育而发展,但是在这期间,有些家长的教育方式有些偏激,没有良好的对孩子进行教育,有些家长过度宠溺孩子,有些会严重地责骂孩子,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慢慢地会让孩子的神经反应难以自控,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发育,另外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
首先,对 患病的孩子:我知道症状给你们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不适,更有老师和小伙伴异样的眼神,令你们觉得自己是个“怪物”。其实,你们和别人的不同只是在于,你 们的神经系统在和大脑进行“对话”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故障。情绪控制有可能缓解这种故障,而紧张则加剧这种故障。幸运的是,这种故障不一定永远存在,并且 也不影响智力和身体的灵活性。你们仍然可以去参加感兴趣的活动,比如阅读、绘画、体育运动等,有些患者感觉,当他们投入地做一件事时,抽动频率会降低。你 们身体上的这种不适,让你们变得更加敏感,所以,你们更容易体会和理解别人的困难对吗?那么,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吧,你会从中获得更多的自信和快乐!而自 信能够抵消疾病带来的不适,让你有更多机会走出疾病的阴影。
其次,对患儿的父母:我知道 你们承受的心理压力丝毫不亚于孩子。疾病的治疗、预后、会不会影响孩子的未来?都是家长经常问到的问题。你们关心孩子,但是束手无策,因此焦虑,我完全能 够理解。但是,有些父母一看到孩子抽动就说:你看你又抽了!或者虽然不说话,但是一脸愁容。往往,这样的结果是孩子更加紧张,抽动得愈加频繁。其实,除了 积极就医,家长最需要做的是面对和接受——接受自己孩子的“与众不同”,接受症状的长期伴随。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与众不同”并不影响父母对自己的爱, 这样才能消除孩子的焦虑情绪。事实上,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到了成年还有挤眼睛症状的患者,他们正常工作,正常生活,我想,一方面他们症状可能轻微,另一方 面,他们很可能有一双心理非常强大的父母。

另外,有些家长喜欢要求孩子“忍着点”,而孩 子往往忍不住,甚至越要求忍越抽动频繁,令家长大为光火,以为孩子是在和自己对着干。其实,抽动之前常常伴随着一些身体局部的异常体验,比如觉得嗓子发 痒、眼睛干涩疼痛等不适感,这些感觉让患者产生做一些动作的冲动。这种冲动起初尚可忍受,但随着忍耐的增加,冲动也变得越来越强烈,直到不可控制地发出 声音或者做出动作。此后,身体的不适暂时得到缓解,但一段时间以后又会重新进入这样的循环。因此,让孩子“忍着点”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