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杜威:什么是学校】浅悟

2021-02-14 21:28 作者:纪仙臣和雪落樱  | 我要投稿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说来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像他们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不通过各种生活形式,或者不通过那些本身就值得生活的生活形式来实现的教育,对于真正的现实总是贫乏的代替物,结果形成呆板而死气沉沉的局面。这让我不禁联想到,如今幼儿园开始家长们就开始焦虑,各种培训班,早教班,能报的都给孩子报上,幼儿园也是过早的让孩子们学习小学才学习的拼音,珠心算等。更有家长在孩子满月的时候就开始了高考倒计时。这些看起来是为了孩子好,但是这种“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心态,往往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教育的内容除了心理学方面,还有社会学方面。从社会学角度看,这种现象是把教育和社会完全割裂的,幼儿园的孩童正是处于初识世界万千,学习基本生存技能,参与活动体验情感和进行道德训练的时候,如果盲目地为了将来考个好大学做预备工作,培养出的只是一个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会做题不懂得感恩的“小皇帝”。

学校作为一种制度,应当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起来,缩小到一种雏形的状态它应当从家庭生活里逐渐发展出来;它应当采取和继续儿童在家庭里已经熟悉的活动。为什么学生们在家里是一种放松的,愉悦的积极的状态,一到了学校坐在教室里就换了一副模样,变得被动,压抑?我认为可能是学生在学校的安全感缺失,他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成长起来,到了学校这个“脱离”了日常生活的“象牙塔”反而有些局促不安,无法适应。另外在教师“给儿童强加某种概念,或形成某种习惯”的“刺激和控制”下,学生们像羊群一样“驱赶着走”,不知道方向,失去了积极性,变得越来越冷漠,麻木。

学生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学因式分解、微积分有什么用,我买菜又用不着?这个需要我们辩证分析。一方面,学习各科各类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开阔视野,提升能力,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效率。但是,我们能否大胆地想一想,另一方面是不是我们吧学校变成了“一个传授某些知识,学习某些课业,或养成某些习惯的场所。这些知识习惯的价值被认为多半要取决于遥远的将来;儿童所以必须做这些事情,是为了他将来要做某些别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只是预备而已。结果是,它们并不成为儿童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因而并不真正具有教育作用。这是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所倡导的“创设情境调动儿童已有生活经验”的理念相悖。

为什么学生们一听到老师们讲“吃的”,“旅游”,“爱情”,“游戏出了哪款新皮肤了”就打起了十分精神,比讲课还听得认真?原因就在于此。就是在孩子们看来,讲这些“课外内容”就是比“学习知识”感觉轻松快乐,听这些“课外内容”更能联系起他们的旧的生活经验,更容易产生共鸣。这恰恰证明了我们的教育脱离了生活实际。

再举一个例子,比如之前我讲到一个知识点,让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如果氯气泄露了,你是往哪个方向跑?是圪坨村,还是南山?”这个就是结合生活经验考察氯气密度大于空气的性质。学生们的反应一个个都是一脸茫然。与其说学生们没有把生活经验和学习联系起来,倒不如说学校教育脱离生活实际久已。往往这样培养出的孩子缺乏同情心,同理心,道德责任感和为人处世的能力。

我想教育要与生活联系起来需要充分尊重教育的两个方面社会学和心理学。但是这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需要不断尝试的道路。杜威认为这是一种心理学的需要,因为这是使儿童获得继续生长的唯一方法,也是对学校所授的新观念赋予旧经验的背景的唯一方法。这也是一种社会的需要,因为家庭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儿童在其中获得教养和道德的训练。加深和扩展他的关于与家庭生活联系的价值的观念,是学校的任务。在做中学,调动已有经验,教育即生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的教育方针,其中可以看出“教育即生活”的些许影子。

现在教育者们也在杜威的影响下,不断思索探寻学校教育的新思路。例如,现在有些幼儿园开展幼儿技能大赛,让小朋友们学会自己穿衣,叠被子,收拾玩具等。我认为我们的教师也应该调整自己的角色,“教师在学校中并不是要给儿童强加某种概念,或形成某种习惯,而是作为集体的一个成员来选择对于儿童起作用的影响,并帮助儿童对这些影响作出适当的反应。

教师把知识与学生们的情感体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也是一种思路。例如我在讲解离子之间的反应时,在实验室把没有标明的试剂瓶给到每一个学生,在相互滴加反应的过程中观察现象并解释现象。这就与学生们日常生活中在厨房放各种调味料,区分盐与糖,酱油和醋是类似的,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学校教育中很重要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培养的阵地。杜威认为道德教育集中在把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生活的方式这个概念上,最好的和最深刻的道德训练,恰恰是人们在工作和思想的统一中跟别人发生适当的关系而得来的。现在的教育制度,就它对于这种统一的破坏或忽视而论,使得达到任何真正的、正常的道德训练变为困难的事情或者根本不可能。所以,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要学会与人交往,在课堂教育,学校教育,校园人文环境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德育。让我们的孩子们不能成长为只会做题的冷漠麻木的机器,而是生龙活虎、积极阳光、有情有义、爱憎分明的国家栋梁!


【杜威:什么是学校】浅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