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科普—征夷大将军

2020-05-15 10:49 作者:高X某  | 我要投稿

声明:如果不觉得喜欢的话,请不要开喷,有什么错误的话,请指出来,谢谢!


概况

征夷大将军在日本历史上,原为大和朝廷为对抗虾夷族所设立的临时的高级军官职位,本应于停战时即功成身退。“夷”其实是指曾在本州和北海道居住的虾夷族(阿伊努族),而“将军”通常一词指军阶中的高级领导职。征夷大将军的衙门称为幕府,故中文俗称征夷大将军为“幕府将军”,也常简称其为“将军”。而幕府一词来自中国,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

虾夷族人

12世纪末,幕府将军转为所有武士与军人的首领、总代表。1192年,源赖朝于消灭把持朝政的武家政权伊势平氏及东北豪族奥州藤原氏之后出任征夷大将军,创立镰仓幕府,一时间能够统领各地诸侯与军人,故一直保留著将军之头衔,以后的幕府将军皆袭用“征夷大将军”之官位。由1192年开始,大部分幕府将军或武家取代日本皇室与天皇,掌握日本实际政权,直到1868年明治维新为止,相关政治地位日后由太政大臣及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取而代之。


由于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际政权,明朝朝廷也封一部分室町幕府的将军为“日本国王”(例如足利义满)。而镰仓的幕府和江户幕府的将军也时不受封日本国王,但江户幕府的将军由于怕逾越天皇,所以大多时候都自号为“日本国大君”。


征夷大将军为奈良时代至平安时代期间,被派遣至东国的高阶将军的一个称呼。其后,以武家政权之称的幕府成立后,也有将军、公方、大树、大树公、御所等称呼。与此相似的职位有征狄大将军、征西大将军、征东大将军。


奈良、平安时代

所谓“征夷”,就是“征讨夷族”的意思。征夷大将军就是获命去征讨夷族的军事指挥官,自奈良时代起率领军队出征。主要带兵对付抵抗位于京都的大和政权的虾夷人。有史记录以来第一任征夷大将军为大伴弟麻吕。在平安时代,最出名的将军为坂上田村麻吕,在桓武天皇的名义下,他带领军队平定夷人。当虾夷人被赶出本州之后,征夷大将军的名号曾一度被弃用。在十一世纪,清和源氏和伊势平氏为两个最有势力的武士家族,为了控制已经衰弱的京都朝廷,家争斗不断。在1160到底部1185年间,平清盛主导伊势平氏控制了局面,出任太政大臣,建立了第一个武家政权,为以后的武家政权打了基础。

平清盛


镰仓时代

坛之浦之战

平清盛殁后,平氏最终在坛之浦之战败于源氏,政权瓦解。源赖朝消灭奥州藤原氏后,从京都贵族和中央政府中取得政权受册封为征夷大将军。在镰仓建立了日本史上第一个以征夷大将军为首的封建武家政权镰仓幕府,令自己取得实权之馀,亦令天皇在按照法律的情况下继续保持一国之君的地位。在1192年源赖朝被天皇封为征夷大将军,他发展出的军人政权被后人称之为幕府。源赖朝的妻子北条政子所属的北条氏家族在源赖朝殁后取得政权。源赖朝的子嗣源赖家及源实朝相继被杀后,源氏家族被灭。此后征夷大将军都是由皇族或者摄家出任,所以又称“宫将军”或者“摄家将军”,不过他们已成为傀儡,任由世袭执权一职的北条家族废立,实权落在北条氏手上。

源赖朝
源氏家纹—笹龙胆
北条政子

在1274到1281年,蒙古帝国三次进攻日本虽然皆以失败告终,却使幕府元气大伤,开始慢慢地失去了武士的支持。同时,皇室中的两个家族,一为大觉寺统,另一为是持明院统,相争帝位。经镰仓幕府的协调后,两个家族决定以更替方式轮流即位,即二统迭立。惟在1331年,大觉寺统不满此制,大觉寺统的后醍醐天皇也因此被幕府流放。最后,后醍醐天皇利用武士们为幕府的不满,推翻了幕府。

元日战争


建武新政与南北朝

后醍醐天皇

镰仓幕府灭亡后,1333年6月后醍醐天皇重新即位,1334年改元“建武”,天皇的权力也进一步得到集中,设置中央最高机关记录所、杂诉决断所,重整天皇亲政的政治机构,史称建武新政。此时,虽然没了幕府,但征夷大将军一职并没有因此废止,而是继续由皇族担任,成为一个寻常的高位军职。

足利尊氏

但建武新政偏袒公家政策令原来帮助天皇的武士十分不满。1335年,武家大佬足利尊氏发动延元之乱,强迫后醍醐天皇退位,并立持明院统之光明天皇。光明天皇策封他为征夷大将军,建立室町幕府,为北朝。而后醍醐天皇被迫退位后设法逃出,持著天皇象征的三神器复辟,退往大和(今奈良县)的吉野,为南朝。自此,南北朝的局面正式形成。此时的征夷大将军也出现了两个,一个就是南朝原来由皇族担任的将军,另一个就是由武家足利氏担任的将军。这个局面直到1392年,北朝包围奈良,南朝后龟山天皇将三神器交给北朝后小松天皇并退位才结束。


室町时代

统一南北朝的足利义满
足利家纹—二引两

南北朝统一之后,足利家继续把持征夷大将军一职统治日本,虽然幕府的体制更完善,但政权的基础始终建立在各大名上,这令到幕府只能依靠将军个人的威望在镇住大名,加上镰仓公方与征夷大将军的对立,还有层出不穷的政治谋杀以及各地诸侯的反抗、私战亦破坏了各地的政治平衡;而在社会上,各地爆发的一揆(暴动)如同一颗颗不定时炸弹,对整个社会秩序造成大小不一的伤害。虽然,幕府从未放弃稳定全国局势的决心与努力,但在1467年,幕府三管领中的细川胜元与四职中的山名宗全等守护大名的争斗。其范围除九州等部分地方以外,战火遍及其他日本国土,史称“应仁之乱”。由于此一动乱,将军的威望一落千丈,使日本进入将近一个世纪长的战国时代,室町幕府名存实亡,征夷大将军也成各大名争相上洛把握幕政的傀儡。终于在1573年,织田信长流放最后一任将军足利义昭,室町幕府正式灭亡,进入安土桃山时代。

末代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昭


安土桃山时代

织田信长
羽柴秀吉

虽然足利义昭被信长赶出京都后,但他的将军的职位并未真正解除,而且织田信长,以及后来的羽柴秀吉都对利用征夷大将军一职建立幕府来控制天下都没有兴趣(虽然有传闻说平民出身的羽柴秀吉曾经要求成为足利义昭养子,以便取得武家身份建立幕府政权,但被足利义昭拒绝,但这个真实性未知,所以先不采用)。所以直到1588年义昭出家,辞去征夷大将军一职,将军一职才正式空置。


江户时代

德川家康
德川家纹—三叶葵

在关原之战的战后处理结束后,徳川家康成为真正掌控日本的人,需要一个职位来与他的地位所搭配,由于关白一职已经是丰臣家的专职了,名义依然是丰臣家臣的德川家康当然不会用关白一职在掌控天下,加上家康公崇拜源赖朝,于是就想利用征夷大将军一职开幕,从而更好地掌控天下。于是不断拉拢公卿和各大名,为将军一职作准备,终于在1603年获朝廷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并开设江戸幕府,成为江户幕府的初代将军。至此丰臣政权对日本的管治正式结束,进入江户时代。在开设江户幕府后,日本各地本来臣从于丰臣家的大名纷纷转向臣服于德川家,直到1614年,只剩下淀殿、丰臣秀赖母子没有对幕府表示臣服。最终徳川家康在同年冬天和1615年夏天发动了大坂冬夏两役,使丰臣家彻底灭亡,奠定德川家两百六十多年的基业。不过,在此其间,当四代将军德川家纲即将去世时,大老酒井忠清曾打算让有栖川宫幸仁亲王继任成为宫将军,当年镰仓“宫将军”的情况差点有可能复活,不过后来还是被家臣堀田正俊阻止了,酒井忠清之后也被新上台的五代将军—德川纲吉革职了,从此之后,再也没人提出过宫将军的方案。最后,1868年德川庆喜实行大政奉还,江户幕府结束,同时,征夷大将军一职也随着江户幕府的结束而彻底废除。

大政奉还
江户幕府末代将军—德川庆喜


逸事

黑船来航

在欧美,由于将军的长期世袭统治,到后来欧洲人执访日本,一直误以为将军就是天皇;直到江户幕府末年,美国派到日本的特使一开始也还没有弄清楚,直接尊称将军为“Emperor”,意为皇帝,直到后来才知道了天皇与幕府将军之间的关系,所以改用“大君”的音译“Ty-coon”


孝明天皇

孝明天皇因为不满幕府不能攘夷,曾质问时任征夷大将军德川家茂何时才能征夷。

德川家茂


内容主要来自维基百科

小科普—征夷大将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