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时依旧#匆匆那年——慕容复
风度翩翩,弱冠之年便在武林中声名鹊起,北乔峰南慕容是对他的赞叹,王语嫣为之心折,段誉因之自卑。慕容复无疑是个凤凰般的男人。但是这只骄傲的凤凰却始终未能寻觅到可以栖息理想的梧桐,终生在无奈中挣扎,在理想前彷徨,幸运和不幸在这个男人身上交杂缠绕,他终身都不得解脱。最后以癫狂收场,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那么慕容复的人生无疑便是一个悲剧。

生在慕容家族就注定了慕容复悲剧的一生,作为这个业已没落确实不忘复国的家族唯一的希望,想必慕容自己也会有很多的酸楚,在这个几乎无法完成的使命面前,慕容复失去了一切,他只能不断的为那个如空中花园一般的复国理想而劳累奔波,在理想面前,一切七清六欲都必须得舍弃,慕容无疑是孤独的,邓百川,风波恶,包不同,公冶乾尽管对他很忠诚,但他们未必能真正理解这位公子,风度翩翩的外表之下掩藏着慕容复一课孤寂的心。父母和家臣的期许,一个民族的期望压在慕容那未必坚强的臂膀之上,理想的压力始终如一堵围墙一般,死死的封住了慕容出路,最后他在里面耗尽了才情和力气,而理想的破灭也吹响了这只凤凰的挽歌。

一个只能依靠理想活着的人是痛苦的,在现实中慕容不断的意识到现实和理想的距离,年复一年的奋斗却总是换不到结果,慕容的凄然是可想而知。凤凰在失败未必便能涅磐,慕容博选择了放弃,大彻大悟,但那是以一份至深沉重的体验为代价的,然而慕容复却做不到这点,他没有那么深刻的生命体悟,自小根植于内心的复国之志驱使他在这条路上不断的走下去。王霸雄图,血海深痕,又有几人能如慕容博 一般看的透呢。在这里金庸以智者的口吻向我们传递着他对于生命的感悟,但是人终究只是尘世的动物,悟的透又有几人呢。

慕容复的人生承受了太多的责任和压力,和段誉相比慕容显然是不幸的。慕容自小便没有父爱,母亲的严厉未必能带给他多少温暖,一生中也没有真心的朋友,很多人责怪慕容不该愧对王语嫣的深情,然而在复国的理想面前。即便是使命都可以舍弃,何况是男女私情呢,漂泊四海,奔波一生的慕容复始终没能感受过幸福,或许只有当他癫狂之后,在一片万岁声中,他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和满足,而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却未免太大了。反观段誉,备受父母和伯父的疼爱,可以忤逆父辈的意志而去做自己所喜欢的事,在段誉身上。我始终位能看到责任在何处,作为一国之储君,家族之希望。段誉断然是没有任何理由为了自己的快乐而活着,我始终不喜欢段誉的原因也在于此,抛开了责任,任何的追求便会流与荒诞。段誉以一种极其顺畅的体验完成了生命的流程,而慕容则在坎坷中饱尝世间的艰辛,如果说年轻的段誉是以出世的方式生活,那慕容便选择了最为入世的方式来完成生命。在压力和责任之下压抑着自我个体的光彩。获得的只是一个暗淡的人生。

记得年少时读孟子,印象最深的便是一句话: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慕容虽历尽挫折,却始终不悔其志,亦令人敬佩。我无意为慕容辩护什么。诚然,用天下人的鲜血来实现一个家族的梦想不是多么高尚的事,但是我们无法去苛责慕容复,他自身也是这个梦想的受害者。或者换言之,如果没有这个理想的牵绊,慕容可以获得一个更加自然和幸福的人生。但这些终究只是我虚幻的期望,慕容复所背负的过于沉重。以至于整个人生在这份沉重的压抑下失去了光彩。慕容复是坚强的,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并未将他击到,我们看到他一次又一次的愤然前行,而慕容又是脆弱的,家族的重担之下的他也许从来不曾怀疑过这个梦想本身,也许即便他困惑过,迷茫过,却终究没有勇气去卸下沉重的包袱,最终在家族期望构筑的围墙之下暗淡了生命。凋零了人生。

慕容复所留恋的已经逝去,戴着纸冠,享受着这份虚幻的荣耀和满足。一只凤凰以这种极端残忍的方式离我们远去,或许还能留下一两片华美的羽毛,上面流着生命的血和泪。
朱雀桥,野草花,夕阳西下,凤凰声声碎,
王孙落魄,美人泪,后世书生醉。
今夜,我大概醉了,只为慕容,为那只骄傲的凤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