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4场文学活动,符合条件的作者老师赶紧报名!
分别是:
首届杨升庵文学奖
“时代气象 中国精神”重大文学创作与出版工程项目选题(作品)征集
第二届“李渔杯”微童诗大赛
首届观音山杯·生态文学奖。
其中有两个都是要在9月30日前完成报名,时间紧迫,作者老师们注意合理安排活动时间。
一、 首届杨升庵文学奖
征集范围:面向全国及全球华语作家。
作品时限: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中国大陆地区经国家批准的出版社、期刊首次公开出版或发表的原创文学作品。
作品体裁:诗歌集(含古体诗词)、散文集、戏剧文学(舞台及影视剧文学剧本)。反映家规家风家训和家国情怀题材的诗歌、散文、戏剧作品予以重点关注。
征集时间:2023年4月21日至2023年9月30日(以邮戳时间为准)。
特别说明:不接受评审年限内已获国家级其他文学奖项的作品申报。
奖项设置
(一)主奖类:设“杨升庵文学奖·诗歌奖” “杨升庵文学奖·散文奖” “杨升庵文学奖·戏剧文学奖”三类。
各类评奖2部,共6部获奖作品,每部奖金10万元。
(二)杨升庵文学本土创作奖:为鼓励本地作家创作,如本届评选新都作家作品未入围主奖类,可在新都作家投稿中遴选1-2部优秀作品作为“杨升庵文学本土创作奖”实施奖励,每部奖金5万元。
二、“时代气象 中国精神”重大文学创作与出版工程项目选题(作品)征集
活动主题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学和出版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推动新时代文学创作与出版从“高原”走向“高峰”,江西省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西出版传媒集团”)联合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设立“时代气象 中国精神”重大文学创作与出版工程项目。
选题(作品)评选条件及要求
1.“时代气象 中国精神”重大文学创作与出版工程项目由作家自荐和提名评委推荐两部分组成,旨在推出一批具有中国气质、原创精神、独立品格的文学精品。
2.征集选题(作品)体裁包含长篇小说、长篇纪实文学、长篇散文。选题(作品)包含不少于1万字的作品样章与不少于3000字的作品梗概。
3.凡尚未以中文版单行本正式出版和在公开刊物发表的的汉语长篇原创文学作品均可参评。参评作者应保证对参评作品拥有完整、独立的著作权。
选题(作品)实施环节
1.入选该项目的作者,与江西出版传媒集团签订项目承诺书。集中创作时间为1年。长篇小说应确保在25万字以上,其他体裁的作品应确保在15万字以上。作品初稿完成后,由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改稿会,组织相关专家对已完成作品一对一进行改稿,打磨提升作品质量。
2.经专家认定后,作品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百花洲》杂志优先出版、发表。
3.作品发表、出版后,由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国内著名作家、评论家召开作品首发式暨研讨会,并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推广作品。
4.作品出版、发表后,江西出版传媒集团积极组织申报全国相关文学奖项。对获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重要奖项的作品,再给予一定的奖励。
三、 第二届“李渔杯”微童诗大赛
作品要求
1、无论参赛者年龄,都要遵循用少年儿童的语言去表现少年儿童世界里的诗,讲述中国少年儿童的故事,要求情感真切,忌内容空泛和辞藻生硬、堆砌。
2、同一作者,每人限投稿≤10首(按照大赛投稿系统时间顺序及作品顺序,自动截取或由评审小组工作人员截取)。
3、每首参赛微童诗,应≤140字以内,不超过四行,一律为现代诗(即新诗,不包括近体诗、古体诗);题目不限。
4、投稿的微童诗须是未在国内外各级、各种出版的报刊上(含内部报刊、以书代刊)、网络媒体上(含自媒体)发表、推送过的原创作品。
5、凡参赛的微童诗,不得同时参加第三方其他征文大赛。
6、参赛作品文责自负。如发现作品涉及抄袭和部分抄袭的,查重内容相同、相似超过20%及以上的,立即取消本活动参赛、获奖资格。
四、 首届观音山杯·生态文学奖
征集及颁奖时间
征 集: 2023年8月15日至2023年12月31日
颁 奖:2024年6月5日
奖项及奖金设置
一等奖:1名,奖金10万元。
二等奖:3名,奖金各5万元。
三等奖:5名,奖金各3万元。
佳作奖:20名,奖金各5000元。
说明:奖金一律以人民币支付,所有奖金均为税前,获奖者自行完税。奖项允许有空缺。奖项经费由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支持。
征集范围及评奖基本原则
(一)征集范围
1.观音山杯·生态文学奖的评选范围为所有与生态有关的文学作品,无论散文、诗歌、辞赋、小说、剧本、评论、报告文学。首届参评作品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开出版的汉语作品集和公开发表的单篇作品(散文、评论、报告文学原则上须4000字以上,小说原则上须1万字以上,诗歌原则上须50行以上,剧本原则上须3万字以上)。
2.获过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全国重要文学奖项的作品不得参评,获过其他“生态文学奖”“自然文学奖”的作品不得参评。
3.用少数民族文字创作的作品,作者应以其汉语译本参评。
4.用外国文字创作的作品,作者应以其汉语译本参评。
5.多卷本作品应以全书参评。
6.参评书籍必须提供原件八份,报刊发表的作品必须提供原件一份、复印件七份;获奖作品须提供电子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