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100、金融资本

2022-04-24 12:01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徐禾主编】

【如有错漏或其它问题,欢迎指正】


100、金融资本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形成及其统治,是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之一。

  金融资本是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溶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一种资本形态。列宁对金融资本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实质作了科学的阐述,他指出:“生产的集中;由集中而成长起来的垄断;银行和工业的溶合或混合生长,        这就是金融资本产生的历史和这一概念的内容。”[i]

  生产集中是金融资本形成的出发点和物质基础。在工业中,自由竞争引起生产的集中,生产集中达到相当的程度,就必然引起垄断组织的产生。

  同时,生产的集中又推动着银行业也走向集中,并导致银行垄断组织的产生。这是因为,高度集中的工业企业,一方面在再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大量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这只有大银行才便于作为存款加以吸收;另一方面,它们又经常需要从银行取得大笔贷款,而这也只有大银行才可能提供。在工业生产集中的推动下,日益增大的银行资本和银行业务,越来越集中于少数在竞争中获得胜利的大银行手里。这些大银行实力十分雄厚,在银行业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它们彼此订立垄断协定,划分势力范围,组成了庞大的银行垄断组织。

  由于银行业的高度集中和垄断,使得银行和工业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垄断前的银行,它的主要作用是在支付方面充当简单的中介人。那时,银行和工业企业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短期信贷来建立,因而是不稳固的。但是,当银行业和工业都已高度集中并形成垄断以后,情况就根本改变了。这时,银行和工业企业之间不仅业务往来已十分频繁,而且银行贷款中长期信贷的比重也日益增大,它们之间已结成了比较牢固的关系。这意味着银行和工业企业的利害关系已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工业企业的盈亏对银行已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种情况的出现,促使银行必须通过各种方式确切地了解工业企业的全部活动和营业状况,以便对企业及时加以监督。不仅如此,银行还按照自己的需要,用扩大或减少信贷等办法,对企业施加影响,甚至完全决定企业的命运。这样一来,银行的作用实际上就由一个普通的中介人变成拥有无限权力的万能垄断者了。

  大银行除了通过信贷来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渗透和控制外,还直接参与工业企业。它们通过购买工业企业的股票,发行和推销公司债券、创办企业,“整顿”或“改组”经营失利的企业等方式,对工业企业进行广泛的控制。而另一方面,在银行向工业加速渗透的过程中,工业垄断组织也通过购买大银行的股票和自己开设银行等办法,积极参与银行业,把它们的势力直接打入银行方面来。

  继上述银行和工业垄断组织相互参与和控制之后,它们之间的人事结合也迅速地发展了起来:银行垄断组织和工业垄断组织的董事和经理们,彼此在对方的领导机构中兼任要职,这就进一步加强并巩固了垄断银行资本和垄断工业资本的结合。

  于是,在资本主义的经济过程中就出现这样一种新的现象,即: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二者混合生长。尽管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的名义仍然保留着,但仅仅是名义而已,实际上二者已经溶合在一起,成为一种新的资本形态了。

  这种由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溶合或混合生长起来的资本,就是金融资本。

  与金融资本的形成相适应,产生了金融寡头。所谓金融寡头,就是掌握着金融资本并借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的一小撮最大的垄断资本家或这种资本家集团。他们控制着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真正统治者。


[i]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41页。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100、金融资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