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儿索食
猫儿问(索)食
《大庄严论经》
【原文】
猫生儿,以小渐大。
猫儿问母:“当何所食?”
母答儿言:“人自教汝。”
夜至他家,隐瓮器间。有人见已,而相约敕:“酥、乳、肉等,极好复盖,鸡雏高举,莫使猫食。”
猫儿即知:鸡、酥、乳酪,皆是我食。
【今译】
母猫生了只小猫,小猫在母猫的哺育下渐渐长大。
有一天,小猫问妈妈:“我不吃奶了,我该吃什么,哪些食物可以吃呢?”
妈妈不包办一切了,回答小猫儿说:“你自己出去找食物,人们自然会教你的。”
夜里,小猫来到人的家里,躲在瓮坛子罐子中间。
人看见了猫,便警觉地互相提醒说:“酥油、乳酪和肉等东西,都放在器皿里,要小心盖好;小鸡雏的笼子也要放置在高处,莫让猫吃了。”
于是小猫儿就知道了:鸡雏、酥油、乳酪和肉,都是自己的食物。
【赏析】
这则故事是佛经中的一则讽刺寓言,原意是讽刺“世间法”,认为世俗的做法往往只能收到相反的效果,正如人们发现小猫躲藏在坛坛罐罐间伺机觅食,人们的防猫的嘱咐恰好成了猫儿偷食的引导,这些警戒和提醒正好告诉了小猫什么东西可以吃,藏在哪里。
现实世界是很复杂的,“一法立而百弊生”,有人借法制而鱼肉百姓,舞文弄法,以售其奸,在历史上并非鲜见。
但是,这则寓言在客观上揭示了一条教育规律,只有让受教育者见世面才能学到知识,孩子只有投入大自然和社会的怀抱,经风雨,见世面,才能获得真知,培养出真正的生活能力,因为生活是最好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