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类群星闪耀时的“那个沉默单位”——《量子怪才·狄拉克传》

2023-07-05 17:51 作者:LSmiler  | 我要投稿

我不知道你是否想过自己的31岁会取得怎样的人生高度?

有某个名字被戏称为计量单位的英国人,并没有“给予答复”,却给出了答复——

大概就是拿诺贝尔物理学奖吧!

他叫保罗·狄拉克,量子力学的奠基者之一,31岁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想想也真是可怕又令人艳羡,这可是别人的31岁啊!

由于狄拉克习惯沉默寡言,与周围人的对话难免局限于“是”或“不是”这样的“二择一”,我想,倘若哈姆雷克独自徘徊时遇见并且与他对话,“TO BE OR NOT TO BE?”应该能得到“标准”答案。

要说还是他当年在剑桥的同事有创意,发明了“1 狄拉克”这个“惊世骇俗”的计量单位来表示一个人的健谈程度——即

 1 狄拉克=1个单词/小时

(1 Dirac= 1 word per hour)

沉默寡言并不是所有天才的标配——虽然善于思考的人往往“无暇表达”是常态。

可能令人意外的是,狄拉克这位被称为牛顿之后英国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并没有一个十分融洽的家庭成长环境

狄拉克的父亲时常家暴妻子、辱骂亲生的三个孩子,这就让狄拉克一直不知道亲情或爱情是什么,也造成了狄拉克后来的“沉默寡言”,甚至有自闭症的可能。

这位父亲除了脾气极大、暴虐,居然还特别吝啬,小狄拉克展露天赋有机会第一次去剑桥上学,却因父亲不愿意出钱而作罢——

这可是亲儿子啊

由于夫妻关系时好时坏,他的母亲自然需要寻求一种情感寄托,在溺爱狄拉克的同时也对这个小儿子产生了一种近乎病态的依赖——而这种亲情关系一度成为狄拉克的精神负担。

狄拉克有一位哥哥与妹妹,这两位都资质平平,而因为弟弟过于天才,哥俩的关系逐渐从融洽走向崩溃,家庭不睦、成长不顺也为狄拉克的哥哥后来自杀埋下隐患。

当然,狄拉克是被上天垂青的幸运儿,他是个天才——似乎西欧世界里,姓“狄”的都有两把刷子,如狄俄尼索斯或者狄安娜什么的——并且,天赋并没有被时代忽略,纵使家庭环境极差,狄拉克依旧有机会一度摆脱糟心的家庭乱事,接触到良师益友,一步步走上自己的辉煌人生。

因为他足够优秀,优秀到可以让别人容忍、欣赏他的固执、沉默等一切“古怪”。

只是,让身为读者的我站在现实角度想,如果这是个“资质平平”的孩子,出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是不是高概率一辈子就“碌碌无为”了呢

我们自然不是在这里探讨亲子关系对成才的促进性,天才属于异类,也就是“outlier”,自然不能以常人的眼光看待。

1923年,出生于1902年他还是一位剑桥大学“怯生生”的新生。

仅仅2年,1925年,他就已经成功建立了量子理论的数学基础,并凭借名为《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的论文跻身学界新星,无数目光开始注意到这个“怪才”。

正是狄拉克开启“一代宗师”的辉煌人生的同年,他的亲哥费利克斯由于活得实在憋屈,终于决定不憋屈了——费利克斯遗体旁的玻璃瓶中,有氰化物残留。

或许,璀璨光辉之下的阴影,总是难免的吧?

到了1927年,鼎鼎大名的索尔维会议召开,一众教科书名词的合影中,坐在爱因斯坦身后的“小杆子”正是狄拉克。

虽然狄拉克是爱因斯坦的死忠粉,但量子力学也算是对爱因斯坦某些理论的“颠覆”。

1932年,狄拉克成为剑桥大学的卢卡斯教授。

这学界“至尊宝座”卢卡斯数学教授席位,可不是“光影魔术手”——那个工业光魔的老板——乔治卢卡斯捐赠的荣誉衔,这个教授席位可追溯到查理二世执政时的1663年,比今天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历史都长!

到2023年的今天,获此荣誉的还不到20人,狄拉克跻身的这座“万神殿”,有牛顿、惠斯顿、查尔斯·巴贝奇等前代神,足以见其份量。

值得一说的是,到了1980年,霍金也成为其中之一。

1933年,他来到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人生的小船不用桨——全靠浪”另一位“花心”天才薛定谔一起分享了那一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从籍籍无名到荣誉加身,狄拉克仅用了10年

如果我们仅仅看到天才的“轻轻松松”,显然忽略了这本近43万字传记“中细致且严谨”的【厚重】。

狄拉克的天赋异禀从小就展露,如果被惯着各种贪玩,怕不是个“伤仲永”,不爱运动的他醉心于数学,成长过程中的多数时间——大概是除了睡觉和吃饭以外的时间——都在学习和思考。

他是孤独且沉默的,但这种内在修炼培育了狄拉克的“小宇宙”,等到某个“原点大爆炸”,狄拉克通过各种符号和算式演绎出的成就,就像今天各种星空照片各种绚烂夺目。

如果说狄拉克一生都在追求用数学“阐释”世界的本源这种“极致简单的复杂”——如狄拉克方程,那么,狄拉克早年糟心的求学历程,则给今天的读者又一次“阐释”了“将事儿做到极致会获得怎样的成功”。

我们当然不必苛求拥有狄拉克这样的天赋,而是说,在面对花花世界各种唾手可得的“诱惑”前,是选择坚持既定的行进路线,还是迎合欲念“停车坐爱枫林晚”?

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风波,狄拉克在风云突变的历史背景中仍坚持着自己的学术追求和信仰,这是多么不容易——即使是天才,也不会那么随随便便成功,何况是你我这样的“碌碌凡俗”?

本书开头引用了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在《论自由》中的一段内容——

一个社会对怪癖的容忍度通常与这个社会拥有的天分、精神活力和道德勇气的多少成正比。现在鲜有人敢行怪诞之事,这正是这个时代的危险之处。

让我们把时间线展开,似乎这两句话同时适用于今天的2023年《论自由》所属的1869年

我们当然不必刻意追求与宣扬怪癖,而是要从狄拉克这样怪才的传奇人生中提炼出一些“普适性”原理:

个人的成长与成功,必然与大历史的进程交织,但无论你是否天才,是否有怪癖,是不是与周围“不相容”,在保持好奇心与探索欲的前提下,全身心投入自己想做的事儿中,才能有机会引导某个领域前进的方向。

不管人们各种形式的存在,会被别人以怎样的形式理解,或者不理解。

每当夜晚来临的时候,每当孤单包围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孓然一身的是自己,顽强不屈的是自己,真正懂自己的,永远只是这个星球上最独一无二的自己。

让后人从传记中获得力量,才是这些大人物即使去世很久也能散发光辉的精神遗产

最后,聊一些《量子怪才》之外的内容

中信出过不少大人物的传记,如先前超热的《乔布斯传》和《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冒险人生》,也有像《量子怪才》和《哥德尔传》这样相对小众的内容。

相较于商业大咖给世界提供了可触及的产品,科学大佬们的成就往往不那么“亲民”,不管是狄拉克还是哥德尔,量子力学、弦理论、不完备定律等属于每个字都明白但连起来就不知道是说什么的“天书”。

于是,读这样大人物的传记,我们就需要着眼于天才们所处的时代和国家,他们的成就必然牵扯到政治、军事等宏观领域,甚至,我们要把几位有互动的人物的传记——如《世纪末的维也纳》《进步知识分子的生与死》《昨日的世界》等——“拼合”起来读才能观察到更大的图景。

这类书,浅读亦可,若是深读,也能读出很多关于大时代下个人一生跌宕的规律。

这本狄拉克的传记中出现了如泡利、海森堡、薛定谔、奥本海默、费曼、爱因斯坦等人,可以说是一个时代一群人物的“静态电影”——大佬也有自己的鲜活形象!

比如,大名鼎鼎的奥本海默曾试图用毒苹果害死布莱克特——这位布莱克特也是一位物理学大佬——你们可以猜猜杀人动机是啥?

不知道即将上映的《奥本海默》中,这段“往事”如果呈现,又会被诺兰怎样表现呢?

如果觉得内容比较有趣,你还可以通过这些传送门邂逅更多精彩:     

【1】尚书堂——关于书的品鉴报告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357273

【2】闲扯儿——陪你聊聊番剧和手游的那些事儿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97797

【3】崩坏3圣痕故事——游戏里也有历史与文艺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66580

【4】崩坏3圣痕故事(视频版)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64330

【5】为你读诗(视频)——每晚一首,祝你今夜好好眠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167208

【6】各种花式闲扯儿——总有一款能讨你欢心的吧~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76795


人类群星闪耀时的“那个沉默单位”——《量子怪才·狄拉克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