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手足口来了?家里有宝宝一定要小心!做好预防少受罪!
手足口病,每年都会出来肆虐一番,虽然大家都知道它没那么可怕了,但依然是妈妈们最为头疼的。因为这病传染性高,说来就来,又是发高烧又是长疱疹,宝宝受累,也操碎了妈妈们的心!
面对传染性强的手足口病,妈妈们到底要如何应对呢?别着急,妈妈们想知道的,重庆佑佑宝贝妇儿医院来为大家讲清楚。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有基本相同临床表现的儿童传染性疾病。近期大家所关心的所谓“新型”手足口病实为柯萨奇病毒A组6型(即CV-A6型病毒)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相比于容易出现重症的EV-A71型病毒,只是病原类型不一样,而且CV-A6还是导致手足口病的主要病毒,因此“新型”并不新。
CV-A6病毒和其他手足口病毒所致皮疹的区别在于它通常会遍布宝宝全身,如躯干、四肢、胸背、大腿等部位,而且会出现大疱样皮疹,皮疹分布比其他病毒所致手足口病更加密集。而且皮疹更容易溃破,还会出现明显的瘙痒感,部分治愈后可能会留下硬痂痕迹。恢复期可导致近30%的患儿出现脱甲现象,而其他手足口病出现脱甲的比例在5%以下。
感染CV-A6病毒后,少数孩子并不出现典型的手足口部皮疹,而只是发热、咳嗽、咽痛等普通上呼吸道感染的表现。
虽然CV-A6的皮疹看起来有些“凶险”,但这种病毒不太容易侵犯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所以,发展成重症病例的情况极其罕见,治疗方法也与其他手足口病相同。
手足口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情况下,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等部位皮疹为主要特征。感染病毒后3-5天发病,7-10天后即可康复。
手足口的传播途径
①接触或饮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水、环境等;
②接触患儿的唾液、疱疹液、鼻咽分泌物或粪便;
③接触被污染的患儿毛巾、玩具、奶瓶、床上用品等。
所以,幼儿园小朋友之间的嬉戏打闹、接触患儿的毛巾牙刷、被污染的水和食物,都可能传播病毒,从而引发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法
①勤洗手,爱卫生;
②少带宝宝去人口密集场所;
③生活起居有规律;
④均衡膳食,增强肌体免疫力;
⑤最最最重要的是按计划预防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