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主义主义】随笔主义(1-3-4-2)—— 写日记的矜持少女,易于陷入的意...

2023-02-25 10:50 作者:自言自语的小谱  | 我要投稿

1-3-4-2 随笔主义 Essayism 写日记的矜持少女,易于陷入的意识形态,穆齐尔《没有个性的人》,体验理念,一个现象学时间性分析

罗伯特·穆齐尔《没有个性的人》

外文内哲,A book full of idea,点子王,不停地把主流叙事的现实悬置起来,拉开距离,用不同的ideas来构建不同的可能性

穆齐尔:“现代人主体意识的必然结构”——这句话有一定的症结

场域论 1

世界,尝试性的,充满可能性的融贯世界

本体论 3

用不同视角体验理念(可能性,从现实现象中解读出来的多种可能性,把每种可能性都当做可能成为的现实)而非体验表象、结构化的现实,理念作为一种自由的中介调节2B(自由的乌托邦)

例子:喜欢的人做了一件事,然后各种想象,罗列可能性,这个动作到底是什么意思,什么原因,什么目的,对我有什么想法(追星,感觉爱豆做什么都是为了自己(良性),但一旦遭受挫折,就会病理化,被爱妄想症(解放性、安定性的力量+抑郁、绝望=双相情感障碍(“BD”又名双相障碍,是一种既有躁狂症发作,又有抑郁症发作(典型特征)的常见精神障碍))

认识论 4

故意的悬置、撤退,主动地对感受到的事物认识论地位进行悬置(悬置符号学秩序)

目的论 2

因果性现实 VS 可能性理念

庸俗:过去(消逝)——现在(确定)——未来(不确定)穆齐尔:过去(神圣)——现在(多重可能性)——未来(没有未来,现在就是未来)

例子:打雷要下雨,正常人:对!随笔人:我失恋了,整个世界都悲伤了(下雨对她理念世界没有意义,所以她更倾向于与内心理念所关联,体验到某种自由)

随笔是一种智性的、解释性的尝试,引出,某些伦理、道理,其实是一种严格的文体

症结:对于“过去”的永恒化——陷入绝望

现在(当下)是开放的、多重可能性的,可以稍稍在前段时间进行回溯性建构事物的可能性(在众人话语中尚未确定的事情,一旦事情确定发生,过去就会在本体论上闭合,无法(在未来)重构过去的意义(换取一个全能解释者的地位,将未来可能性、希望透支(固定,放弃放松符号学秩序)到当下(从而放弃未来可能对过去其它可能性的建构)来面对当下现实(应激障碍癔症))过去就变成了永恒,对失去尚未发生的可能性感到绝望)

辩证法:The past is constructed in the future因为过去只能在未来被回忆 BY 符号系统,人无法在当下回忆过去,当你回忆过去时,你就是在(未来)体验(重构)过去,时间是超出当下的,人在回忆过去时是抵达了未来(松开当下符号秩序)

日记写太勤,会轻信自己的日记就是没有失真的,把过去束缚住了、僵化了,放弃了未来思想进步,对过去创伤的理解、和解、解放(未来就无法救赎过去)

短浅

解法

在一个相对遥远的未来,让“过去”变得陌生了之后,再对过去进行随笔主义的多重解读(这样的解读才有张力、解放性,才能与过去拉开距离,解脱符号学秩序,让过去有新的解读)

体验到“真正”的过去,“原来”当年是怎么怎么样的......颠覆性地改变过去本身(符号学暴力篡改、回溯性颠覆)

因为当时日记记录的事情也是被当年的认识、庸俗叙事、符号秩序所篡改的当下

拯救过去只能让过去在未来成为(新的)现实

﹌﹌﹌﹌﹌﹌﹌﹌﹌﹌﹌﹌﹌﹌﹌﹌﹌﹌﹌﹌﹌﹌﹌﹌﹌﹌﹌﹌﹌﹌﹌﹌﹌﹌﹌

主义主义1-3-4-2

比较聪明的哲学性的意识形态,前一个是1-3-2-4(民哲)因为是1234都有了,良性循环。

中国文学界:随笔(尝试)主义 。Essayism/Assay(探测)。克尔恺廓尔尼采蒙田(半哲半文)

体验的内容不是世界而是理念,想把自己注册到理念世界

代表人物:robert musil。穆齐尔《没有个性的人》(书里主人公是个电子王,把主流意识拉开距离,用不同ideals构筑不同的可能性:生活方式)是个文学家,和卡夫卡齐名的。学哲学没学成的。《格里吉亚》超的辩证法。外文内哲,把文学形式牺牲在哲学思辨了。转型失败


场域论-1:世界。随笔一样充满尝试性的融贯的世界

本体论-3:体验,对于理念的体验,视角主义,现实是不同的膜。理念优先于表象体验。(not吃喝玩乐性旅游冒险高峰体验,极限运动等结构化的现实,而是体验可能性现实之被结构的多样的理念


认识论-4:故意悬置,后撤,把所以可能性认为是现实的一种可能。


目的论-2:因果现实vs可能性。时间性不太一样

庸俗人时间性维度:过去(消逝的,被遗忘死了的确定性)-现在(能够确定性最强的)-未来(不确定的,未交织出来

穆齐尔这里:过去(神圣的)-现在(多重可能性神圣的)未来(是没有的,当下就是未来的一瞬间一百万可能)

薛定谔猫:猫死没死不取决于因果性力量 取决于主体性体验,体验到理念是什么,现实就是什么(回溯进行多重可能性)把悬置的主导的符号学效力悬置了。打雷要下雨(他们认为不应该不应该是特定的前提主宰后面结果)如果女孩子看见打雷下雨了,刚失恋,会认为整个世界都悲伤了(自我中心的但是使得符号学秩序效力被悬置了因为因果性维度对生活体验是没有意义的感受到某种自由。假设都是平等的,重要的是我体验到的。自由乌托邦主义,松开了符号学秩序的效力)

随笔不是随便写的是解释性的,是现实的,片段化解释,essay就变成小论文涵义了。

例如谈恋爱:另一半一声不吭退了出去,就不会只要一种现实,为什么出去,而是去罗列出来各种可能性?到底做了什么?什么目的?什么想法?不是为了知道实况,而是为了罗列。现代女性日常处于这种状态 现代男性恋爱初期是这样的状态,不为了知道意义而是主动的悬置 主动对感受到的事物认识论地位进行悬置,刻意不进行认识论判断,完全开放的。

如果从这开始学哲学史非常好的入门状态,至少不封闭,可以纽到3142进入观念论。


1-3-4-2和1-3-2-4和民哲谈恋爱。爱情大全也是一种essay,底色是悲伤的

症结:在于对于过去的永恒化,会陷入绝望,当下是开放的多重可能性的,当下只要不是太远就能修改解释,因为尚未定型,可能性很多,一但定型,过去就会在存在/本体论论闭合,会陷入一种小女孩莫名悲伤 过去发生的就是永恒,永远不会变,一般人认为过去就是消失了,没有本体论地位 。对于他们来说过去发生的事情就是永恒,当下还在猜疑,症结(但这种猜疑不应该是一个唯我论的猜疑,是一个主体间性的讨论,那他误以为是唯我论的,所以会付出代价)追星追到被爱妄想症,创伤性事件很可能精神病理化,ptsd加上essaying,会有抑郁绝望,抑郁就变成双相。救命稻草(爱的那个)反而会进一步滑入深渊 。

让过去闭合,换取一个现实的全能解释者地位。:过去 现在 未来。透支未来可能性(希望),支付到现在,在当下把(symbol lic order)符号学秩序松开,结果过去就闭合了,很难回溯性重构过去的意义,the past is onstructed in the future(过去永远是在未来建构的,不能在当下回忆过去不然就无穷倒退了,回忆过去就是体验过去重构过去的,时间是超出当下的回忆过去已经突破符号系统的,是在抵达未来的(松开当前符号秩序,就是在抵达未来:就是要花掉现在。))实际是一种精神病。一种意识不到的癔症

写日记太勤了,会轻信自己的日记是没有失真的,就束缚了过去僵死了,只有一种解释了。

20年后写回忆录,过去就不一样了,过去就被未来救赎了,拥抱新希望。

错在太短平快的在当下来用多种可能性去松开符号学的束缚,但是可能性的答案本身就是符号学秩序提供的,反而没有超越符号学秩序的束缚,应该放长线钓大鱼,在一个相对遥远的未来在过去变得陌生之后再去对过去进行随笔主义的多重试探和解读,才有张力和冲破符号学秩序,新的解读体验到新的过去,改变过去的颠覆性过去本身,当时的第一人称体验也是当时各种被周围符号秩序什么爱情小说电视剧巴拉巴拉一系列影响的。

过去的现实化只能在未来,这就是拯救过去的代价。西欧变动环境中的文人对于普通人瞧不起


【主义主义】随笔主义(1-3-4-2)—— 写日记的矜持少女,易于陷入的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