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芯片投资
疯狂的芯片投资 【投资者问金龙鱼:贵公司有没有半导体业务?】在投资界,对项目评价的两个极端是“好到完美无缺”和“坏到无可救药”。短短几年,中国投资机构对芯片的情绪经历了两个极端之间的转换。
原本芯片并不被认为是好生意。芯片太烧钱,并且和市场规模动辄万亿美元的消费行业相比,针对企业销售的芯片公司天花板也更低。
2000 年代初展讯刚成立时,中国只有个位数的芯片设计公司,2005 年后变成了五六百家,如今有 2000 多家,而硅谷从未超过 100 家。
有投资人感叹道,10 年前投芯片的人能坐两桌,5 年前只剩一桌,“现在能装下一个足球场,肯定有几千人。”
虽然14nm芯片还没开始量产,但7 月上市时,中芯国际已然成为 A 股近 9 年最大 IPO,遭遇 566 倍超额认购。
一旦芯片企业进入中国消费电子公司,特别是华为的供应链,就离科创板上市不远了。思瑞浦 2008 年成立,次年募资后的估值不过 9 亿元人民币。今年 9 月,思瑞浦登陆科创板,首日股价大涨 77%,目前市值 277 亿元。
芯片产业链上游的材料、设计到中游的设备、制造和下游的封装、测试等各个领域都很热门。但大多数资本还是投向类似海思的轻资产芯片设计公司。
据云岫资本统计,截至 2020 年 8 月 12 日,芯片相关投资占比近 71% 流向芯片设计公司,只有 15.3% 是芯片材料和设备领域公司——比 2019 年全年高出 1.3 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