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1中的“wex”火焰喷射器,究竟是什么来历?
现代意义上的火焰喷射器是来自德国柏林的机械工程师理查德.费德勒在1901年发明的,并以“产生大量火焰的方法”之名在同年4月25日获得了专利。1908年,理查德.费德勒与另一位致力于火焰武器研发的人士、当时的波森消防局长贝恩哈德.莱德曼展开了合作,两人在那一年合作开发了“小型火焰喷射器”(Kleif)与“大型火焰喷射器”(Gross),前者射程18米,可以由单兵便携、后者射程38米,体型庞大,主要部署在堑壕中作为“静态武器”。


1909年,德国陆军装备部将费德勒与莱德曼合作研发的火焰武器正式命名为“Flammenwerfer”。1912年,德国陆军采纳了这两种设计,并将它们定型为M1912小型火焰喷射器和M1912大型火焰喷射器。这两款火焰喷射器奠定了一战德军同类武器的基本型号。


一战爆发后,M1912大型火焰喷射器被部署到各大工兵连中充当近距离攻坚武器的角色,但该武器很快暴露出了罐体过于脆弱、操作繁琐等问题,于是在1914年底便基本被德国陆军总司令部召回。
1914-1916年,德军相继开发了M1914、M1915、M1916三款小型火焰喷射器(值得一提的是,这三款火焰喷射器都参加了凡尔登战役)。它们都至少需要2个人进行操作,战斗全重均为30千克、油料携带量15-20升、喷射时间18-20秒、喷射距离20米。其中M1914、M1916小型火焰喷射器沿用了M1912型那种圆筒状燃料罐,这种罐子的内部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装载压缩氮气,下部分装有15升低粘度混合燃料(石油+汽油);而M1915小型火焰喷射器比较特殊,这款由德国第3近卫工兵营在1915年自行开发的便携式火焰喷射器将压缩氮气瓶与燃料罐分离开来,将前者安装在后者的背面。这种设计不仅简化了生产和维护,而且将油料携带量提升至了20升,增加了在战场上的作战时间。




实战证明,M1914、M1915、M1916型都是有效的火焰喷射器,但它们都是重30千克、至少需要2人操作的武器,从单兵武器角度来说终究是不太方便。德军火焰喷射器工兵希望得到一种更加轻巧灵活的小型火焰喷射器。于是在1917年5月,德军装备了一种全新的火焰喷射器:M1917小型火焰喷射器(Wex),该武器也被称作“Wex”火焰喷射器或“wex”M1917型火焰喷射器,这个“wex”是德语“wechselapparat”的缩写,意为“替换器材”。当时德军根据这一型号名,称其为“韦克斯”。

wex火焰喷射器与此前型号相比要更具特色,它采用了与众不同的圆环形燃料罐,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救生圈,压缩氮气罐就在燃料罐的内圈中心。这种武器的许多部件是它的研发者:近卫预备工兵团在法国就地取材制成,而关键部件比如点火器和阀门,则是在柏林的工厂定制的。

就相关性能而言,wex似乎难言进步。该武器的油料携带量只有10升,喷射时间也只能达到10秒钟,而此前的型号可以携带15-20升燃料,喷射时间也都有15-20秒钟。wex唯一与前辈们相当的,就是它20米的射程。由于wex只能装载10升燃料,所以德军在下发至工兵部队的使用手册中还要求各操作组要另外携带2个备用燃料罐,但这种尴尬的要求在实战中似乎没有被落实过。

但wex火焰喷射器最大的性能优势在于,它是第一种真正实现了单兵便携化的火焰喷射器。即使装满10升燃料和压缩氮气,它的重量也只有15千克,比当时德军标准的步兵背囊还要轻一些。正是因为如此,wex火焰喷射器可以只由一名工兵背负和使用,尽管实战中它通常还是组成2人操作组。(一人背负燃料罐、一人操作喷枪)

wex火焰喷射器凭借其极度轻便的优点深受德军火焰喷射器工兵们的欢迎,到1918年战争结束前,该武器在德军相关单位中的装备率已达90%,当然此前的各个型号也仍有部分使用。
一些德军工兵指挥官在战后回忆wex时,称它是“一个了不起的设计”。甚至有人认为它比二战德国使用的41型火焰喷射器要更加高效。遗憾的是,wex火焰喷射器服役的时候已经是1917年了,此时的德国已经逐渐由进攻转向防守,这款火焰喷射器已经没有多少实施进攻行动的机会了 。而且后期的德军也没有多少精力和资源开发新式火焰武器,所以wex成为了一战德国火焰喷射器的终止符。但这款武器的使用却没有因战争的结束而终止,德国从战败到魏玛共和国建立这段时期内陷入了混乱的内战之中,wex火焰喷射器也因此重获用武之地,在柏林和慕尼黑等德国城市的大街小巷中喷射烈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