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中国选手今晚冲金!3分钟了解两度被“踢”出冬奥会的钢架雪车
本文综合自界面新闻、河北日报、果壳网等
北京时间2月11日上午,女子钢架雪车比赛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进行。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国代表团旗手赵丹、中国选手黎禹汐参加该项目角逐,这也是中国女子钢架雪车的首次亮相。

来源丨河北日报
女子钢架雪车比赛共分四轮,每天进行两轮,首轮出发顺序根据国际雪车联合会的排名或抽签决定,之后每轮均根据前一轮的成绩排名逆序出发,比赛累计用时最少的选手获得冠军。

来源丨界面新闻钢架雪车、雪橇、雪车是冬奥会三大滑行项目,昨日雪橇团队接力赛才刚刚结束,今天不仅有女子钢架雪车第2轮比赛,晚上21:55男子钢架雪车也即将迎来决赛。
比赛项目开始后,运动员出发或躺着或趴着,沿着一条曲折的下坡赛道极速前进,依靠精湛的技术控制方向,直到冲过终点。
在不了解这几项运动的观众看来,是不是和在旅游景点玩冰滑梯差不多?难道这就是“躺赢”?

雪橇出发姿势,我也会!来源丨果壳不要着急,速度与激情并存的三类项目又怎么能缺乏看点呢?观看比赛之前,一起来了解一下它们的区分,这样才能不错过冬奥会最刺激的“躺赢比赛”!钢架雪车:被禁赛2次的危险奥运项目
在滑行项目中,运动员们的平均速度最高可达145公里每小时,是开上高速都会超速的水平。在高速滑行和过弯的过程中,运动员要承受极大的加速度,最高可达到6个G,粗略地说,就好像有另外五个你紧紧压在你身上这么沉重。
与此同时,他们还要完成精确的动作控制,沿着赛道规划的路线前进。偏离赛道会影响速度,甚至可能导致失控翻车,发生危险。这是一场近乎“贴地飞行”的比赛,又被称为“冰上俯冲机”。

来源丨央广网
钢架雪车没有转向器和制动装置,运动员只能通过头部以及身体的轻微移动来控制雪车转弯,要求运动员有极高的控制能力。为减小空气阻力,运动员身穿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的连体服,并将手臂收紧于身体两侧,保持流线型体位。
钢架雪车对运动员的爆发力、注意力和控制力要求极高,因此在比赛前,选手会提前研究赛道,记住所有的转弯,有利于在比赛过程中把握好每一个转弯,避免因身体的轻微偏移影响比赛成绩。同时,尽可能地提升起跑速度,增大初始速度,也有利于运动员取得最佳成绩。
雪橇:躺着就能赢
除了钢架雪车外,雪橇比赛看起来也是一个“躺赢”的项目。
了解它的难度之前,先来做一个小实验:在沙发上或者床上躺下来,脚尖绷直,然后抬起头看向自己脚尖下方,试试能坚持多久,是不是没多久就腹部酸痛了?
这就是雪橇(luge)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保持的姿势,核心腹部肌肉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还要随时控制身体进行转弯,这样看,雪橇这项项目可以点都不简单。

来源丨北京体育大学社团管理委员会
出发时,运动员坐在雪橇上,用双手抓住起点两侧的把手,用手臂的爆发力把自己像皮筋一样“弹”出去,然后用带有钉子的手套猛耙几下冰面获得第二次加速,接着马上躺平减小阻力。

接下来的比赛中,运动员要一直保持双脚向前的姿势,靠腿部动作控制前进方向。运动员们的身体离冰面只有数厘米。他们微微抬起头部,确保能看见前方赛道,但头抬得过高会导致整个人不够平,增大了阻力。
雪橇比赛已经够刺激了,还能更刺激点吗?
能!那就是双人雪橇!
近年来,男子双人雪橇比赛也加入了冬奥会,让这个本就充满了速度与激情的比赛得到了史诗级加强(女子双人雪橇要到2026年才会进入冬奥会),放弃了单打独斗,双人雪橇中的选手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队友身上。

双人雪橇比赛中,理想的组合应该是高个子在上面,矮个子在下面,矮个子握紧固定在高个子手臂上的带子,高个子则躺在矮个子双膝之间。完成出发动作后,下面的矮个子负责大部分的驾驶工作,上面的高个子尽可能躺平,同时观察赛道,用头部动作对队友发出指示。

来源 | Twitter@Nick Walker
和队友携手进退,性命相托,也是奥运精神的一种体现。
雪车:世界上最没用的刹车
雪车(bobsleigh)最大的特点是,有舵,这让雪车项目看起来更有“冰上F1”的感觉。雪车也是冬奥会中历史最长的项目之一,从首届赛事延续至今。

来源| Olympics
雪车的技术含量很大一部分在车上。头有导流罩,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阻力,车体由玻璃纤维或类似的重量轻、抗压力的材料制成。
在雪车比赛中,运动员穿着脚掌上带有钉子的鞋先推着雪车助跑50米,这也是雪车唯一能进行人为加速的阶段,需要运动员有极强的爆发力,跑得越快初速度越大。接着,运动员跳进雪车坐好,接下来的一切就交给重力了。
最前方的运动员称为舵手(pilot),掌控着雪车的前进方向。最后方的运动员控制着刹车,不过在奥运会级别的比赛里几乎不会有人用到它(当然冲过终点之后还是要用的)。

来源| IBSF官网
雪车比赛一般是双人或四人一组的团体赛,不过近年来也出现了青少年和女子的单人雪车(monobob)比赛,今年的北京冬奥会上就首次引入了女子单人雪车。
当然,因为这三种运动对冰面的破坏程度不同,所以在冬奥会中,这三个比赛项目安排是有顺序的,首先是破坏力最小的雪橇,接着是钢架雪车,最后是两人或四人的雪车比赛。如此安排就是考虑到冰面的承受能力,减少冰面磨损。
此外,为了保证赛事的顺利进行,赛道每天都要用水喷洒5至6次。
近年来我国也在大力发展这几项运动。在2018年的平昌冬奥会上,中国首次参加了雪车和钢架雪车比赛,今年我们还将见证中国雪橇运动员第一次登上冬奥赛场。让我们一起期待运动员们在本次冬奥赛场上的精彩表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