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日冕同人 莱茵协约 俾斯麦级战列舰 (战役单位)0.66版

2022-08-24 04:29 作者:向菲力欧  | 我要投稿

单位数据

生命值:7000

量产设施:无法量产

量产要求:无法量产

造价:无法量产

生产时间:无法量产

移动速度:60

护盾值:700

清雾范围:500



双联装聚焦热熔炮*4——

杀伤类型:高爆

单发伤害:150

炮弹数量:2

炮塔数量:4

平均开火间隔(ROF):9秒

DPS:33.3*4

射程:600

杀伤半径:25

半径伤害:无衰减

热熔灼烧伤害:3/s       持续10s (高爆)


单侧双联装热熔炮*2 ——

杀伤类型:穿甲

单发伤害:180

炮弹数量:2

炮塔数量:2

平均开火间隔(ROF):8秒

DPS:45*2

射程:400


单侧双联装电热化学副炮*2 ——

杀伤类型:穿甲

单发伤害:40

炮弹数量:2

炮塔数量:2

平均开火间隔(ROF):2.5秒

DPS:32*2

射程:375


单侧遥控速射炮*4(对空) ——

杀伤类型:机炮

单发伤害:8

平均开火间隔(ROF):0.28秒

DPS:28.57*4

射程:350



技能:惊天一击


  俾斯麦将全部供能系统集中在特殊设计的主武器和热熔副炮上,此期间失去其他系统的供电能力,并降低射程,但接下来的一击将会释放出无与伦比的力量。


效果:


  俾斯麦号立刻停止其他武器设备的供能并且无法移动,同时消耗并让护盾充能重新冷却,下一轮主武器和热熔副炮攻击伤害翻倍,但主武器射程降至400。之后全舰瘫痪5秒,此期间仅能移动。


冷却时间:50秒


(特殊机制):

    每秒回复10点生命值

  俾斯麦常驻一个700点生命值的能量护盾。毒素、榴弹和冷冻伤害无视护盾。质子撞击炮可以对本体和护盾造成直接伤害。


  护盾特性:

    所有类型伤害溢出时不会转移本体。护盾运转时瘫痪鞭无法瘫痪。EMP会直接将护盾消耗。将军的冲撞攻击将护盾视作t1单位。该护盾每60秒重新刷新一次生命值,选择海军协议后50秒刷新一次。

    鱼雷无视护盾,直接攻击舰船。

    圣殿级的护盾受到t4海军主武器和维和轰炸机的攻击时伤害修正为100%。



受伤害百分比:

枪弹25%    机炮25%     穿甲100%   

高爆100%  脉冲125%   中子125%

电击125%  光谱125%   震荡100%  

狙击0%      毒素5%       火箭100%

破片125%  榴弹100%   冲击75%



受伤害百分比(护盾) :

枪弹50%     机炮50%      穿甲100%   

高爆55%     脉冲:100%   中子:80%

电击100%   光谱100%    震荡90%  

狙击1%        毒素0%       火箭:100%

破片90%     榴弹80%      冲击65%


制造国:


德意志凯撒国


设计方:


日耳曼尼亚船舶工业、基尔船舶工业、克虏伯集团、莱茵金属集团



量产方:


日耳曼尼亚船舶工业、基尔船舶工业、克虏伯集团、莱茵金属集团


基本装备——


专为近距离接战设计的恐怖侧舷火力:

4座双联装381毫米聚焦过载式热熔主炮

4座双联装127毫米热熔舰炮

4座双联装120毫米L60电热化学副炮

8座单装30毫米舰用遥控武器站


蜂巢式防护段和多层水密舱组成的防护体系

大量液舱与防雷舱组成的TDS水下防护

32万马力动力系统与600兆瓦供能系统

加强的舵机防护措施,且拆除通海阀设备



解析的战场情报——


大洋梦魇:

    俾斯麦级作为德意志方的坚定级战列旗舰,极端特化了近距离侧舷火力,相比于同类型特化多功能和综合性的黎塞留级,与特化了防空与反导的维内托级,俾斯麦级设计之初就纯粹的专职主力舰对决和强袭破交。在战前就拿到的骄人战绩也说明了他是一个能够撕碎一切海军的大洋梦魇,也没人想让梦魇近距离接近自己……



神韵一击:    

    俾斯麦的过载式热熔武器设计上虽然相比其他莱茵现役武器较为极端,但也经过了命运科技公司和克虏伯的精心调控和优化程序等小升级,作为全舰上较为年轻的主系统,在设计时就拥有过载功能,以瘫痪全舰供能为极大的代价,发挥出不可思议的毁灭一击,也是足以改变局势的一击。



专注海面:

    不像同为坚定级战列旗舰的黎塞留级和维内托级,俾斯麦级的对空火力并不算优秀,仅仅能抵御单独战机编队的侵袭。但反潜方面则完全没有任何武备,莱茵海军希望次时代海军体系与现役舰船各司其职,紧密配合,来帮助旗舰们发挥自己的强大力量。



漫漫征途:


    俾斯麦在设计之初就被寄以厚望的同时,有着极其匪夷所思的设计沉余并且消耗巨额资金,以至于下水时被不列颠尼亚称之为“用现代科技堆出来的昂贵废物战舰”,内部也认为其非常的浪费吨位并且非常吃经费。但是在将近20年的服役生涯中,俾斯麦历经多次更加吞噬经费的改进,以至于脱胎换骨般成为一流的主力旗舰。



发展历史——

    在德意志海军战舰发展历史上,一直十分缺乏战列舰。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场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除了结束德意志反向裁定命运的野心以外,什么也没能结束。与之一同埋葬的,还有持续近60年的德意志战列舰建造史,因为在之后的近60年中,没有任何战列舰开工建造,巴伐利亚级成了德意志战列舰的尾声句号。沙俄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紧随一战之后,后来的苏联又持续与莱茵爆发多场边境冲突,东德也在当时脱离了德意志的管控。有人说,是极端高压的战略环境和战争资源的紧张,令德意志国防军不敢下水开工任何一艘战列舰级别的战舰。但其实也有着后续时代的导弹与舰载机成为主宰的原因。但现今随着MCV和C5I系统的共同存在,战场又进入了半频道阻塞时代。很多传统的制导武器与雷达系统基本废除了70%以上甚至更多的功效。很多设备的雷达系统仅仅保留着极低的烧穿率,不仅如此,大部分的先进火控系统也全部遭受影响,不少小型设备如主战坦克,在敌方MCV在场时,几乎失去了火控系统,仅仅依靠光学炮镜,人肉计算炮弹落点和瞄准,大幅度降低了有效射程和命中率。在这样的战场环境中,曾经的大舰巨炮恢复了存在的意义,带着更加先进的动能武器技术,她们身披荣耀与尊严,回到了人们视野中。

在这个导弹落幕,雷达捉急的时代,战列舰依靠自己暴力直接的方式,重新成为了海军的重要一环。

    也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德意志人民对祖国的主力舰建造关心程度是非常痴迷的,70年代末战后的相对稳定与东德的分割,令德意志人在喘息的时间中,也陷入了痛苦和屈辱中。在持续数千年高压的外敌欺凌下,这个国家的人民在悲愤的同时怒火中烧,在诉求着国家的强大与统一,在渴望着民族的尊严和永久的和平。“每几十年必有一场残酷的战争将德意志卷入”,这个广泛流传的民间名言被简称为“德意志的宿命”,而宿命一词即涵盖着无穷无尽直至永远的战争,也包含着德意志人对永久和平的期盼,当然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解读方式,有人认为这个民族的宿命就是在战争中屹立,不断的在鲜血与战火存续中摇摆不定,也有人认为宿命就是德意志在追求独立自主的和平的珍贵愿望,还有各种各样的甚至极端的理由,比如德意志必将在烈火中饱受灼烧,直至世界的尽头,又或者人民必将在地狱中历练,直至血流成河,最终走向灭亡。

    但不管什么缘由什么结果,关于宿命的所有解读,最终都必须需要德意志乃至莱茵的军事强大,力量的展示,以保护自己或者威慑敌人不再轻易踏入国土中(即便是灭绝论者也希望奋斗到最后一刻)。在80%以上的德意志人看来,现如今,战列舰是德意志国力展现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高层也意识到光是凭借在二战末期时就开工的不屈级战列巡洋舰(德意志本土版即沙恩霍斯特级战巡),难以满足人民心中的期待,但是德意志这时是否需要一艘荣耀旗舰,后勤局尚在犹豫。

不屈级战巡显然已经逐步落后于时代

    当然这次后勤局也压不住了,因为指令从莱茵协约最高安全理事会,由会议中,两国首脑直接听从最高理事长温特提议的指令,下令设计并开工建造“坚定”级战列舰,但不同于不屈级仅在副炮与子系统上本地化,坚定级将会采用整体本土化,也就是三国自行制定自己的战列舰设计方向,仅仅在个别关键指标上保持统一,并采用统筹的多家可选供应商,这种独特的统筹规划能力,真是地球上头一家,但也只有莱茵协约拥有这种奇怪的模式和统筹能力。自然,法兰西黎塞留级由圣纳泽尔深蓝工业与大西洋造船集团合作,维内托级则由芬坎蒂尼集团牵头,由菲亚特集团和奥托梅莱拉公司设计并提供子系统,两者在一些基本指标上均采用统一的技术合作完成,如装甲材料和主武器基本构造等,尽管从外观、主火力布局特点,子武器系统选择上看似不同,但很多内部构件又比较相同,很多零部件和后勤单元能够直接通用。自此被神州军迷们津津乐道的欧洲三剑客正式诞生,三剑客初始的特点都比较鲜明,虽然经过时代的变迁,逐步升级中个别性能同质化,这使得三剑客获得的人气与关注度也多次跟随变化。黎塞留级的外界评价一般都比较稳定而且良好,是一种公认的优秀决战战列舰,复刻了老版黎塞留,注重舰首火力,而且还具备较为不错的防空性能,甚至搭载了后续换装的骤雨AN反潜巡逻机,具备反潜探测和打击能力。维内托级问世时则获得了不小的赞誉,甚至起初超越了黎塞留级,其特殊强化的电热化学炮主副炮组性能优异异常,不但有着三剑客中最强大的火力指标,而且防空与反导性能异常强大,掩盖了其吨位稍小一点点的小瑕疵,即便经历了主炮故障停摆事件,在修复后,也如常站于榜首位置。但随着后续三战的逼近,三剑客开始升级武器系统,与俾斯麦的同质化,磨平了其火力优势特性,再加上俾斯麦资金投入的恐怖力度,尤其在电磁玄冥的问世后,维内托的防护性能遭受质疑,逐步被认为沦为三剑客垫底。但至今依然有着多数人认为,黎塞留与维内托,尤其是维内托高效的性价比,远胜于数倍价位的俾斯麦级,德意志有这资金,拿去兴建数艘维内托级,必然有着更加强大的海军势力。不过也有一些德意志人不以为然,自家的海军旗舰哪怕天价也是值得的,其必然能够发挥出天价能力,尤其在击沉胡德号后,俾斯麦级的鼓吹者一度压倒其他人,丧失理智般吹嘘其强大性能。但内部人士都知道,俾斯麦级的能力远不及其投入的大量资金,是个纯粹浪费资源的黑洞,而且有着大量的黑账流动不知去向,也无从调查。

相比于黎塞留和维内托来说,俾斯麦的费效比无疑是存在巨大问题的。

    德方的坚定级战列舰在制定标准时就不同于常规设计理念,由于波罗的海狭小的环境和较小的作战纵深,面临各种各样复杂的作战条件时长可能发生。因此战争海军(Kriegsmarine)一般都喜欢倾向于破交能力较强,且至少近距离火力较为优秀的舰船。由于战争模式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战争海军与后勤局敲定了德方坚定级战舰的大致设计方向和要求。首先在破交作战和袭击苏联红海军的过程当中,坚定级必须有着极高的航速这是肯定的,不然没有办法与其余友方一同脱离敌方舰队追捕,同时舰尾火力要充足,以保障脱离敌方时,火力投射能够有保障。另一方面防护性和抗打击能力是重中之重,坚定级必须能够具备强大无比的生存能力来完成任务,战争海军经不起任何一艘战列舰的损失,更别说这是荣耀旗舰级别,是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象征。在这几项大体脉络理清后,后勤局认为和之前设计的不屈级德意志特化版——也就是沙恩霍斯特级没什么不同,但舰尾火力的保障,也就意味着这款战列舰应该选择舰首舰尾火力对等的方案设计。正好德意志在大型舰建造方面在当时经验尚且不足,法兰西能够制造出四联装主炮架构,而撒丁共和国可以制造出炮口动能更高、装填射速更快的三联装主炮,而德意志当时只能制造出双联装主炮,虽然可以得到撒丁和法兰西的技术支持,但在学习构型并掌握这些技术后,德意志还是选择了双联装主炮,四座双联装主炮,前22后22的布局设计就有助于舰首舰尾火力平衡,而四座3联装则因为吨位和迈步子太大的问题暂时留作技术储备。

早期的俾斯麦方案同样具备机库,但比黎塞留小一点,然而后期为了节省吨位和空间给砍掉了,专注于海面作战。

    在俾斯麦号开工前,其设计主管加维尔就极其重视这个寄托着无数期望的项目,他自己也是这么期待着,他和他的学生兼助手埃贝尔,就常常站在俾斯麦级的船台里的站台上,遥望大海,构思其设计,有了新的启发就和埃贝尔手舞足蹈的分析起来,废弃的草稿纸本和黑啤酒罐常常散落在一地,总是让记录人员和清洁负责人十分恼火,在无奈中度过每一天。在开工时,也是二人站在这个站台上,监督协调着俾斯麦级的每一个环节,审批每一张工作评估报表,两人吃喝睡几乎除了在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些团体工作,两人基本一半时间都在这个船台上,陪伴俾斯麦姐妹走过了足足1212个昼夜。虽然上级对俾斯麦的设计要求提出了很多技术性的跨步以及后续升级的超大沉余和可能性,这对设计工作的难度来说无疑是几何倍数的增长,但二者还是凭借极强的能力完成了俾斯麦的设计,并满足了上级的要求。

    当时的俾斯麦级开工时,采用的是莱茵金属公司设计的双联装381毫米电热化学炮,发射146kg的钨纤维合金弹丸,炮口初速达到1600m/s,最大穿深1607mm(玄冥:你们搞这套是没有出路的,我们神州旗舰用了更大口径火炮比我恐怖多了。),尚处于初步阶段,虽然很快就进行了技术升级,但不光是战争海军,就连不少军迷都对其主火力系统颇有微词,相比于维内托级的1806mm,显然有些丢人现眼。

    在防护性和主结构设计上,战争海军早就预见了长期以来不会有新的战列舰加入麾下,为了让这艘来之不易的荣耀旗舰始终保持可靠生存性,战争海军选择了复杂的多段式可拆卸蜂巢设计结构加集中外置架构主装甲带设计,内部核心构件进行超级材料加强,配合龙骨支撑船体,在未来可更换外置主装甲材料和蜂窝插槽装甲,而且预留大量的吨位和空间,大部分蜂巢尚未加装装甲而是空着的,为了后续技术升级后安装更加先进的装甲做准备。也正是这一结构普遍被认为造价高昂到惊人,改装成本极高。复杂繁密的蜂巢一旦被构造完成,一些较小区段甚至只能由无人维修工蜂进行内部补修,这也是莱茵首次采用无人系统参与战舰的构造设计,就算经过周密的计划,修修改改和阻力也是工期和经费消耗的着重点,也有人指出这一环节的财报粗略不堪,由于蜂巢结构的复杂繁琐报表和整改与后续问题包括后续升级内容,非常容易被做手脚造成资金去向不明,大量的黑账存在可能性极高。但是这一谣言被茫茫其他简单的声音盖住了,逐渐无从所知。早期俾斯麦级均采用约束陶瓷作为装甲材料,而主框架和龙骨结构不少采用十分昂贵的硬化钛合金材料制成。而装甲防护的插口机构则由极轻的低标硬化合金结构组成,重量仅有钢装甲的10%左右,虽然抗弹性能不行,但结构维持上强度还是不错的。得益于蜂巢结构的加持,早期俾斯麦已经达到了1600毫米的抗穿、抗破3000毫米的水平。(虽然没什么卵用)

    这套计划看起来很美好,似乎也就只对经费提出了高到离谱的要求,但其实另一方面受到影响的,是俾斯麦的动力与供能系统。此时俾斯麦的标准排水量已经预计可能达到了36000吨,除此之外其结余给动力段舱室的空间由于蜂窝防护结构的存在,已经非常不足。而日耳曼尼亚船舶工业也早就做好了应对的准备,在经过与利勃海尔、克虏伯和克劳斯-马菲·威格曼以及基尔船舶工业多方长期的技术储备后,日耳曼尼亚将当时莱茵军用领域较为先进的第二代能源体系,即高密度固态氢混燃动力引擎技术运用在大型舰船设备上,并且由西门子公司专门配套其发电架构,尝试将舰船引擎与发电机组一体化成型,大幅度缩减动力段舱室体积的同时,更高效利用动力进行设备供能。在俾斯麦之前,尚未有这种形式的设备投入服役。倘若俾斯麦真的能够成功,无疑在军事领域的动力设计上是划时代的意义,这也是日耳曼尼亚追求的伟大工业造物、是莱茵协约追求的超凡科学奇迹的第一个阶段。当然这款在当时提供300兆瓦供能和26万马力的奇迹引擎并不是那么的尽人意,在其试航过程中因为供能系统架构可靠性和工作负荷太大,常常逼近设备的承受极限而导致机构件磨损严重,断裂停摆,尤其二号舰提尔皮茨号的动力系统不是频频熄火就是黑烟不断,只能在港中检修,被称为基尔港口的孤独女王,首舰俾斯麦号则组件损坏较多常导致功率缺失,并且造成安全隐患,也没好到哪里去。这也以为着较为依靠引擎的供能系统经常会瘫痪断电,非常依赖电力的电热化学炮也常常跟着失灵。

    虽然战争海军压住了很多异议声音和传言者,但是知情者无一不恼火于相较其他二型坚定级战舰,德意志开发组盲目的技术大跨步导致的诸多问题,甚至于辜负国民的期待和辛苦投入。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国民当初有多期待德意志级的诞生,就有多气愤源自恨铁不成钢。关于俾斯麦级的传言最终可谓沸沸扬扬,大量的民众在宝贵的休息时间时把战争海军的办事处围的水泻不同,愤怒的民众翻过围墙和守卫,甚至有人开始尝试拆除外围设施,准备自己造一艘战列舰,他们咒骂战争海军官员们辜负了人民的期待,将德意志国家的荣耀和尊严掉进了海底,成了各国的笑柄,就连神州都评价俾斯麦为“贵而无能,腾笑友邦”。最终俾斯麦级的设计主管加维尔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即便责任在于上级的直接指示,也表示出不需要其承担风险,但他也无法接受自己对国家资源造成的极大浪费和对人民期望的辜负,最终自责超越了他的理智和判断,本不应该背负的责任被他归咎于自己的失误和无能,不久后,这名曾经被人尊敬的主管在留下遗言和改进草案后,于陪伴俾斯麦号走过3年多的船坞站台上,上吊自杀,面朝着大海。吊死自己的那根绳子,就是当年提尔皮茨号下水仪式时绑着香槟用于剪彩的绳子(俾斯麦的绳子被放于德意志时代纪念馆中)。他的学生埃贝尔在悲愤中临危受命,接手了他的工作和意志,并将他的遗产继续精进,四处奔波并寻求着技术来解决现在与将来的问题。

    但时间和结果最终证明,加维尔的论证是正确的,在经历第一次整修,和第二次升级后,俾斯麦的综合水平就开始崭露头角,逐步跟上了同级水平,甚至在个别指标上反超,而在第三次大规模改造后,俾斯麦级的舰员们终于在长久的压抑中迎来了证明自己的机会,其与拜占庭海上冲突中表现出来非常惊人爆发力,击沉了两艘拜占庭的千夫长级战列巡洋舰,尤其是在一轮齐射击沉胡德号这艘不列颠尼亚的荣耀旗舰后,俾斯麦的声誉回到了顶峰,虽然少数知情人士对其昂贵的造价和天价的改装投入非常不满,但是全部论调都承认了俾斯麦级的强大力量,代表着德意志民族的伟大象征,尤其在战前完成的第四次舰装升级后,不少人称其生平,将会如同德意志的国家道路一样,从羸弱中逐渐奋起而脱胎换骨,最终千锤百炼,以强者之躯归于欧洲之中,守望着莱茵的边境线,庇佑着人民的安全,宣告着莱茵的不屈壁垒。

    就拿多瑙河演习行动来说,这本是一场盟军内部组织的对抗式海军演习,。由大洋联盟为莱茵协约分享海军作战经验为目的而牵头,且在政治目的上向苏联示威警告,虽然不列颠尼亚对此颇有微词,但其国内经济持续低迷下滑,尤其是伊甸尼亚的商品经济刚刚从德意志手中夺回自己的本国份额后,两者的商业竞争对不列颠尼亚本土事业企业产生了更加严重的挤压,本就所剩无几的产业企业进一步崩溃,为了转移劳斯莱斯和罗罗被奥迪集团打包收购的关注点,不列颠尼亚出动了皇家海军的荣耀旗舰胡德号,配合军演。但殊不知持续性的问题已经让不列颠尼亚工党等势力产生质疑,在克格勃对外情报局多年的针对性渗透和煽动下,这艘号称大西洋最强战巡,皇家海军的荣耀旗舰,从舰长到大副,全舰30%的管理人员和70%的舰员都遭到策反。为了研究盟军舰船设计理念和思路技术,苏联当局决定在这次行动中,于胡德号秘密执行起义,并在其进入深海后引渡回苏联。但是在这项周密的计划中,苏联当局错误的预判了俾斯麦的整修期,虽然俾斯麦早就脱离了饱受诟病的动力系统故障问题,但在换装第三代能源,三氨基联氨合成剂燃料引擎以前,战争海军还是会经常对其引擎系统进行检测保修,并且周期漫长。外界一度认为其动力系统改善有限,并且无法按照纸面数据进行全功率运转。因此苏联当局在利用了不列颠尼亚皇家海军特意安排战争海军的对角戏心理,用胡德号单舰耀武扬威的模拟打击战争海军右翼时,让胡德号舰长往苏联方向进行拖带战术,并在时机成熟时,利用胡德号是东部演习区的主力舰中最快的一个为特点,在空军截击编队的掩护下进行投诚行动。并且苏联当时与莱茵的边境冲突也处于高峰期,莱茵空军一直与苏联空军进行着空中对峙,抽身乏力。

    但苏联当局没想到的是,日耳曼尼亚船舶工业按照莱茵协约制造业惯例标准,依旧提前完成了计划工期的整修,俾斯麦号似乎能赶上参加了东部战区演习,并正在赶往区域中,苏联当局决定临时放弃投诚计划,以免意外发生,但胡德号舰长依照自己在盟军中的经验式思维,断定俾斯麦号无法全力追击,依旧强行发动起义,进行投诚计划,胡德号按照计划,以36节的速度开始逃离区域。很快俾斯麦号的舰长杜登上校就发现自己原定的“对手”胡德号正在脱离,而且极力与自己避战。在审视周围态势和运用战场分析后,杜登上校认为东部不可能再有不列颠尼亚海军舰船,已知舰船都已经出现在莱茵海军视野中,那么胡德号疯狂拖带的目的是什么?东部不可能有伏击圈,且靠近苏联控制区很近。杜登立刻产生疑心,尝试打破规则呼叫胡德号,但无任何回应,他立刻判断胡德号很可能叛逃了,下令全舰进入实战状态,回报情况后全速追击胡德号。而这次致胜的,是其能够输出30万马力的完整版动力引擎,40节的俾斯麦全速狂奔,完全没有如同胡德号舰长所预计的那样,在进入全速后不久抛锚或者不敢全速追击,这是第一次俾斯麦在外界表现出其应有的实力。胡德号被迫应敌,但这艘徒有虚名的老年舰船,其1818毫米的穿深已经无法威胁此刻披挂早期型塑钢装甲的第三次升级形态俾斯麦号,(在40公里处攻击,而且胡德的老主炮距离衰竭较大)。之后杜登上校立刻发动还击打出一轮齐射,此刻的俾斯麦号主炮在优化后,释放的160kg弹丸轻松达到了1900m/初速,穿深1936.1毫米并携带了爆破装药,轻松贯穿了这艘年迈30多的老旧战舰的核心区,引爆了电池模块和狭小的装药库,胡德号当场发生了剧烈殉爆,断成两节,被大火与波涛吞噬。

    这次事件对盟军内部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但不谈及其带来的政治动荡,对俾斯麦级自身来说,其获得的殊荣与认可可谓何其之多,德意志公民非常乐意看见胡德号的战沉,而且双方均为海军荣耀舰表现出实力差距,仿佛彰显了不列颠尼亚的日益衰落,和德意志国防力量的日益崛起。另一方面,德意志人可谓是非常厌恶不列颠尼亚的丑恶嘴脸,据统计在德意志播放量最多的有关于不列颠尼亚的电影,是一部叫做《布尔战争》的反侵略题材老电影,胡德战沉后该电影重新于影院上映好几周,观众滔滔不绝,人们在影院里和大街上时刻都能说出那句经典的结尾台词“早晚有一天,会有那么一个国家,会把战火烧到不列颠尼亚上,早晚有一天,他们会用炸弹为我们报仇雪恨的!”(选自《德国人的战争》中记录的二战时期德国人民观看反英电影《布尔战争》的反应 )。而这句话已经实际发生了,甚至在街道上唱起来爱尔兰反抗歌曲《come out Ye Black and Tans The Wolfe Tones》(黑棕队滚出来),他们的歌词也是响彻街道“黑棕队都滚出来,像个爷们咱们干一场,让你妻子看看你中弗兰德尔得的可笑勋章,告诉她共和军怎么打的你们鬼哭狼嚎……你们谋杀了十六人,现在又想这么做,嗜血成性的军队赶紧滚……”。不管怎么样,这次在面子上德意志人终于在不列颠尼亚新闻频道面前扬眉吐气了一遍,而不是BBC电视台口中天天被苏联欺凌的军国主义国家。更何况这次可是皇家海军旗舰叛逃苏联,更是具有嘲讽意义。

    在经历这些事件后,俾斯麦号于90年代迎来自己的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现代化改造,按照埃贝尔的修改案中,这将是俾斯麦的最大一次改装,也是最终完全体的改装。俾斯麦将会在这次改造中,彻底脱胎换骨,浴火重生。虽然埃贝尔还要兼顾腓特烈大帝级的设计计划,而且他的学生兼助手施密特·琼斯也表现出极高的天赋和具备主管级别的能力,但埃贝尔依旧决定亲自操刀这最终的改进方案,陪伴俾斯麦级姐妹在船台上的最后一段光阴。两人在站台上的奋斗的身影就如同当年埃贝尔和他的导师加维尔一样。他也决心将导师的理想中的蓝图,烙印在俾斯麦的身躯上。毫无疑问,他向世人证明了导师的正确和远大目标。

    完全体的俾斯麦级,首先从动力系统更新起笔,在加维尔的设想中,未来的俾斯麦将有着更加先进的主动防御系统与强大能源支持,莱茵的技术进步也确实为其准备了这样的条件,四台由光影级SP CL-G2002引擎改装而来的SP BS-G2001 Sl型,体积同比缩小,并且获得更多的工作沉余功率,以在任意一台被击毁后,持续补充战舰需要的动力和能源。总体上说虽然俾斯麦级的动力舱室较小,受限较大。这套动力组在保证了35万强化马力的同时,向全舰供给了600兆瓦的能源。

    为了充分发挥并放大俾斯麦级的优势,这次升级为其装备了射程上饱受诟病的热熔武器,俾斯麦装备的聚焦过载式热熔舰炮是莱茵金属公司对热熔武器新的创意,在命运科技公司技术进步和大量资金是投入下,这款本该问题重重的过载式舰炮居然真的通过各项安全测试,进入了服役。莱茵协约各国采用的先进约束力场在其进入过载模式后,以380毫米的高热量过载等离子体冲击敌方目标,这一阶段由于高温等离子无法完整的进行温控和稳定,所以激发态的等离子温度接近6000度,莱茵现有的能够同时承受高速和高温的约束器材料无法承受这样的温度,发射出去后很快就失灵。因此该主炮一旦进入过载模式,就无法在发射后约束等离子体,能量流失和不稳定性极大,所以有效射程大大降低。当然过载设计处于能量抽调不可控状态,尤其过载发生时由于外放力场,能量流失极大,一旦供能跟不上,反而聚集的能量没有损耗的多,所以这个过程是极快极猛的,瞬息直接调取能量形成高能电荷,由于本身俾斯麦级的供能也算不上充沛,这种能量调用和会直接将自动分配的供电系统抽到干为止,因此系统被录入了保护机制,在进行过载射击时,将会准备好保护性断电和紧急措施,以防止对电力设备造成破坏性损害。在正常情况下,该能量体可以在60km处轻松直接熔穿540mm装甲。而在过载模式下,可以于40km处轻松融化800mm装甲的防护水平,而且破坏力极大,不同于以往穿深为主的形式,这种过载后不可控形态和高温令其有点接近于莱茵的电浆武器系统。副武器配置也同样不可小视,直接采用仲裁者后期型的聚焦式127mm热熔炮,但改为双联装炮塔,且同时可以具备过载能力,40km处预计可以击穿420毫米装甲,可以有效打击近距离来袭驱逐舰,为主炮提供装甲削弱,极为强悍的副炮火力也正是其侧舷不可接近的绝对核心原因。

热熔武器射程较近,但是综合性能非常优异。

    当然,其还准备了副炮火力填充,俾斯麦原有的电热化学副炮得到了保留,因为热熔武器电能消耗大于电热化学炮,因此没能完全取代,升级后的克虏伯120毫米电热化学炮采用配发量较少的DM93B1穿甲弹,最大穿深1102毫米,还是无法直接击穿犀牛b的正面投影区,因此对于陆军来说存在意义不大,海军之所以采用是看中了这款弹药极好的存能效果和抗风干扰,可以在40km处仍然保证341毫米的穿深水平,和勉强说的过去的准确性。但这门传统火炮在热熔武器集中攻击敌方重要区域或者单位时,其存在的意义也是很大的,能够放出手来痛击敌人的非防护区,或者对小型舰船造成很大威胁。尤其是痛打尝试来电击莱茵军舰的磁暴快艇等。

卫兵的性能一般,但是性价比较高

    对空火力上,为了节省吨位和空间,俾斯麦拆除了老式的近距舰空导弹发射器。均更换为搭载独立火控系统的克虏伯“卫兵”35毫米近防炮,该型防空火炮曾与“城弩”进行竞标,但较低的功耗、成本和工艺并没有令其获得竞标,考虑到俾斯麦的吨位和供能都受到较大的限制,均集中于水线等防护上了,侧舷想要保证充足的防空,又没有空间布置较大的城弩系统的供弹系统和辅助机构,下方不远就是蜂巢防护层,因此选用多具“卫兵”35毫米近防炮,也算是一种说得过去的方案。俾斯麦级一共布置8具卫兵高炮,保证任何角度和情况下,单侧能够保持4具近防火力开火,不会多也不会少。较小的供能也不可能让这些防空火力的火控系统能够捕捉并解算敌方高速飞行器的预定轨迹。但散播的火力网还是能够对其造成不小的阻塞和干扰作用,其大范围智能破片还是可以制造不小的防空遮段区域,如果敌机群稍有大意,依然会有不少能一头撞近去,化为破碎羽翼。不过节省过多的功率也没有完全浪费,“卫兵”的撞击弹头是可以对12马赫高速从天而降的反舰导弹进行拦截的。虽然有资料认为,苏联的高硬度穿甲弹头防护性较强,“卫兵”较弱的火力恐怕不能直接击毁来袭导弹,但经过测试确实可以在极限距离破坏一部分导弹前结构,大幅度削弱来袭弹头破甲或者穿甲能力。这意味着在苏联无畏级武库舰面前,俾斯麦级的顶部装甲反而会有一定的生存力,而不至于被直接开几个大窟窿。

卫兵能够有效遏制苏联部队所使用的反舰导弹。哪怕仅仅是遏制一下。

    为了与时俱进,并尽可能保证俾斯麦的额外生存性能,以关键时刻面对敌人对其发动的炮击、或者来袭的空中航弹袭击等,对于敌人多种多样的攻击模式,战争海军决心给俾斯麦级加装先进的护盾系统。这也是当初加维尔预想当中的一环。但由于供能系统的受限,命运科技公司预计安装一套协调系统,来组成一套光影级的断绝系统和仲裁者级的失衡系统配合使用,两者分别先后启动进行双层防护措施。但实际上在比对主副武器发射功率和兼顾过载发射时的供能消耗后,为了保障电容安全和为主武器过载让步等因素,还是退而求其次,只安装了一台光影级同款的“断绝”级护盾。不过由于其供能不稳定的原因,有测试表明这套系统相比于光影级所使用的原版,可能在抗高能爆炸方面的功率优化有所收敛,性能稍微下降一点,为武器系统腾出功耗。

    而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她的核心——主防护措施而准备。空间的缺失、吨位的挤占、资金的黑洞、黑账的掩体,这套从研发时就考虑到今天的防护体系,终于在最后一次升级时走到道路的顶端。之前提到过,俾斯麦以牺牲一些主防护性能流失,使用了外置可拆卸式的主装甲设计,虽然龙骨主结构和内穹甲组成的主要支撑点依旧是硬化钛合金+布氏硬度达到740的强化高硬度钢装甲组成,厚度为140毫米,等效达到300毫米左右。但主装已经更换为较为先进的320毫米塑钢装甲,即便算上结果造成的损失,加上倾角与穹甲之间的改良型超压泡沫与合成橡胶TDS补充,也能相当总共2200毫米的抗穿和2000毫米抗破。但这当然只是一部分而已,接下来敌方如果想要有效的攻击核心区,就必须面对防护覆盖率80%以上的蜂巢式防护带,这些防护带均换装了30毫米塑钢插板作为进一步防护手段,最大可于关健区紧密排列2层蜂巢,配合其中填充的惰性反应气体,将防护提升到2800毫米抗穿,3200毫米抗破,最后则由少量覆盖的防护50毫米防护隔舱作为最终防御手段。将抗穿提升至3200毫米,抗破4000毫米的丧心病狂程度。炮塔正面的外部奶罩式附加装甲模块填充为400毫米的塑钢装甲,加上原有300毫米的强化高硬度装甲,防护水平几乎与略高于主装。炮塔侧面则是300毫米塑钢装甲与200毫米内装甲组成,维持了较高的侧炮塔防护火力,以免被夹击造成炮塔瘫痪。顶部则完全更换为120毫米塑钢+400毫米恩格玛·深海+80毫米塑钢背板装甲组成。提供1680毫米抗穿与1800毫米抗破。显然是按照盟军航弹的防护标准升级的,配合反导火力的削弱,俾斯麦级对导弹的抗性也较强。而且这些是实打实的装甲防护,不像多孔泡沫式装甲,会在超过阈值后因疲劳度衰竭严重,同时俾斯麦级装甲覆盖度较高,塑钢装甲材料比高密度的钢装甲要轻一些,而武器系统的简化与重量减少又使得俾斯麦得以将重量尽可能运用在防护区域上。得益于莱茵系统化整合能力,如统一化动力包等,核心区的尽可能压缩使得防护覆盖变得简单起来。而这种恐怖的防御水准足以让任何敌人都倒吸一口凉气,望而生畏。恐怕只有同样级别的非量产型荣耀旗舰,才有资格挑战她——可谓是名副其实的钢铁长城……(玄冥:我摇人了啊,神州战列来一趟。)

    俾斯麦级的TDS系统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加维尔当时考虑到苏联的潜艇威胁,将主装甲带向下尽可能延伸,并加厚水线区TDS材料空间,但为了维护这个区域的抗鱼雷打击性,他还是加装了外置结构用于增加外置TDS水下防护舱段,配合其穹甲与内部吸收动能的蜂巢结构,与大量的水密、空舱填装的粘稠性非牛顿液体和充足的吃水沉余,俾斯麦级能够以以往任何舰船无法想象的水下防护纵深,尽情的吸收来袭鱼雷的能量,化解其威胁。当然这也为其水下流线型增加了不少阻力与负担,使得增加了马力和减轻的吨位后,反而降低了航速,但全副披挂防雷系统的俾斯麦级绝对能够在好几轮鱼雷攻击中依旧保持良好的战斗能力。想凭借一些小花招偷袭并击沉这艘荣耀旗舰,几乎是不可能的(flag)。

    俾斯麦级设计不同于强调多功能的黎塞留,同时在整体设计上尝试性紧缩了舰体,在使用传统的前22后22布局时,依旧尽可能压缩舰体,俾斯麦级最终改装完成后长235米,宽42米、标准排水量由4.2万吨、满载5.1万吨下降至4万吨和4.8万吨(武器系统减重不少,定向能武器重量比动能武器低,剩余是材料更换减少的重量)。但航速并没有变化,由于水下TDS防护系统的补强,航速依旧保持在38.2节,满载舰员500人。当然由于空间的狭小和挤占,包括设计较早,复杂度较高。俾斯麦的智能化维修与损管系统是没办法大改,来达到新锐战舰的标准的,只能依靠外界维护手段和方法进行修补。自身维修较为缓慢,效果不佳。由撒丁共和国的芬坎蒂尼集团设计的舰船自动水位平衡系统,也令俾斯麦可以更加充分的利用自己的浮力储备,同时让通海阀的存在概念大大降低,思考再三俾斯麦级在设计时就不具备通海阀。而且对全舰最脆弱的舵机防护也进行加强,将全面防护理念贯彻到底。

    俾斯麦最终不负众望,在几经波折后获得了民众的肯定与崇拜,抹去了自己诞生时的阴影。但这个出世时备受指责的荣耀旗舰依旧被少数海军内部人士尤其是能够对接到数据报表的人员来说,依旧充满了质疑。俾斯麦的先后投入实在是太多太多,对比欧洲三剑客都进行的升级计划,唯独俾斯麦因为形形色色的原因,资源消耗超出了维内托级的十多倍,虽然战争海军无需关心这个问题,并且后勤局只是强调多舱室和蜂巢式设计是相比于其他坚定级战列舰的独特之处,而且对升级计划造成的额外消耗较大。但依旧有不少人认为这个设计的初衷并非是为了让俾斯麦拥有着“战未来”的上限能力,而是一开始就为了流动黑色资金与资源,德意志从莱茵各国抽调的资源已经越来越多,越来越像个无底洞,而后勤局坚信这些投入与回报得成正比的原因则不得而知。不管怎么样,知道这些内幕的人少之又少,而他们本身,又不可能背叛莱茵的意志,就算越来越多的高层逐渐感受到莱茵协约正在协调一个或者多个奇迹计划,那往往也是一件好事——证明后勤局已经知道了这些资源该怎么利用……

    而俾斯麦本身,则成为了德意志人民的心灵壁垒,虽然最近更多的年轻人都跑到隔壁船台上还在建造的腓特烈大帝级旁边围观,甚至排队亲吻她的腰肢。但更多经历过风雨的人,则依旧会满怀深情的望着海岸边日益训练的俾斯麦姐妹,并慰问她们的船员。而荣耀旗舰的名号也将在不久后,被腓特烈大帝级所替代。但她与这个国家所经历的风雨,将会被民众所铭记。而她的名字,也确实被传颂至世界各地,哪怕徒有虚名,她也确实是苏联人眼中的——大洋梦魇……


单位语音:

登场:

我将为这片海域掀起风暴!


选中:

我等在此,敌舰速死!

捍卫,民族的荣耀!


To rule the waves!

(统治着怒涛!)

Kommandiert die kriegsmarine.

(引领着战争海军)

We are the terror of the seas.

(我们是海上的梦魇)

King of the ocean!

(海洋中的霸主!)

民族的骄傲旗舰!

日耳曼人的钢铁长城

(指日耳曼长城,德国境内的世界文化遗产)


(彩蛋:您也觉得俾斯麦姐妹真的很美吧?难道不是吗长官?)


移动:

我们是权利的象征

Unser stolzes Schiff fliegt dem Pfeile gleich

(我们的荣耀战舰如利箭穿行)

We are the warmachine

(我们是战争机器)

Born to fight!

(为战而生!)

我们的航线留下涟漪

开辟航线

统治七大洋的波涛!


攻击:

给予沉痛的打击!

毁灭,是崇高的敬意。

In the name of Rhein!

(以莱茵之名!)

One shall stand,one shall fallen!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擎天柱名言)

让他们血债血偿!

你不知道你将面对的是什么!

舰炮将会发出轰鸣!


攻击(对空):

独立解算对空火控参数!

开始防空作战!全舰注意!

击落这些蝇虫!

别让他们靠近!


移动攻击:

没有人能够阻挡我们的脚步!

他们将在波涛中倾覆

Wir sind die Könige auf dem Meer.

(我们主宰着大海!)

将力量展现给全世界!

Unsre Flagge, so rot wie das Blut.

(我们的战旗,鲜艳如血)

Wie ein losgeschossener Pfeil.

(我们如同离弦之箭)


技能:

全功率调转至武器系统!

愤怒将化为热能汇集!

Checkmate

(骰子已掷出)

他们将感受这闪耀的能量

人民所期望化作的力量!

这一击,将一锤定音!

是时候做个了断了!

过载射击,准备就绪!


战斗中:

Die Kanone donnert, die Muskete kracht

(炮声滚滚,枪声阵阵)

Two worlds collecting, Only one survive.

(两个世界碰撞,只有一个能幸存)

绝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你们一起上,也不是我的对手!

提尔皮茨号与我们共同杀敌!

将会有下一个胡德号!(又迫害德德酱)

哼,就这点能耐?

他们即将灰飞烟灭


被攻击:

不过如此,尚能作战

我们是不沉的海上壁垒!

她比你想象中的更顽强!

我们绝不向外敌屈服!

风险正在增加


撤退:

定将荣耀旗舰带回去!

旗舰绝不会在这里沉没!

我们尚未走到终焉之时


无沉没台词,因为战沉俾斯麦号或提尔皮茨号宣告任务失败。


特殊备注:首次出现在莱茵战役第二章——《海上梦魇》,俾斯麦和提尔皮茨将会在中途加入战场,不能沉没否则任务失败。


在莱茵战役第三章《盾牌猛击》中,俾斯麦与提尔皮茨将会以技能的方式出现,直接由地图外发射整轮齐射,轰击所选区域。


莱茵战役第五章《急转直下》中,两舰将会在地图边缘和护卫舰队处于友军状态,与黎塞留号和让巴尔号共同行动且处于无敌状态,直至触发场景动画,被阿库拉击沉。黎塞留号与让巴尔号会撤离至地图外。

日冕同人 莱茵协约 俾斯麦级战列舰 (战役单位)0.66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