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任忠、任景墓志辩

2021-02-03 08:49 作者:苍穹下的孤星  | 我要投稿

    最近,从网店购得唐代的任景墓志拓片一枚。因为此前从未听说过唐代有这个墓志存世,所以非常感兴趣,有意识地搜集了一些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又发现了一种任忠墓志。事情奇就奇在两个墓志不仅墓主名字相似,就连墓志字体也非常近似,都是二王的行书风格。这是怎么回事呢?

    根据墓志记载,任景是西河人。西河,顾名思义,在河的西面。在中国古代,很多地方叫过西河,毕竟古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名字叫重了也不是很严重的问题。

    在唐代的时候,西河郡范围经过几次变迁,总体上是指汾州一带。据记载:隋大业三年,改汾州为西河郡,治隰(音xí )城(山西汾阳市区),领隰城、永安、平遥、介休、灵石、绵上六县;唐武德元年以西河郡为浩州(仍治今山西汾阳市区),三年改浩州为汾州(山西汾阳县),属河东道;天宝元年(742),改汾州为西河郡,乾元元年(758)又复西河郡为汾州。

    任景墓志中提到,考忠,嘉善府折冲。考,就是父亲的意思,就是说,任忠是任景的老爹。嘉善府折冲,也就是嘉善折冲府的长官。那么,嘉善府折冲这算多大的官呢?

    折冲府:唐代府兵基层组织的名称。府兵的基层组织泛称军府。贞观十年(636)军府统称为折冲府,长官为折冲都尉,其副为果毅都尉。折冲府分上、中、下三等,上府一千二百人(有时增至一千五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所属的兵士通称卫士。每府置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别将、长史、兵曹参军各一人,这是府一级的组织。府以下,三百人为团,团有校尉及旅帅;五十人为队,有队正、副;十人为火;有火长。

    我们再看任景墓志:祖强,京陵府果毅,果毅,也就是副官。任强,京陵折冲府的副官。看来,任景的祖祖辈辈都是军人。所以,老任家虽然是西河的大户,但是官阶并不算高。唐代有634所折冲府,估计跟现在的县团级干部差不太多,属于比较基层的军事组织。

    据说,任景墓志现存张海书法艺术馆,在现在的河南偃师。我没有去过这个博物馆,从网络查询了一些资料。没有发现跟任景墓志有关的内容。

    根据墓志记载,任景卒于贞元九年,也就是公元793年,卒年八十六岁,妥妥的高寿,估计也没怎么领兵打仗。任忠卒于大历十年,就是公元775年,卒年也是八十六岁,真不愧是父子,连寄寓人间的时间都一模一样。

    下面再说一下书法。任景墓志尺寸55x55厘米,墓志用行书写成,是典型的以二王风格,笔法流畅,犹如行云流水,其中有些字的行笔结体与王羲之的墨迹碑帖如出一辙,看来书写者是一个典型的二王粉丝。但是细看起来,不免感觉字里行间有些脱离二王的法度,自由挥洒之余,流露出一些江湖体的俗气,看来书写者的功力还没有达到上乘的境界。

    《任忠墓志》在整体上,也以王羲之为宗,部分字的神韵气质,几乎与王羲之相同,而在结体和章法上,略显拘谨,时时体现出王羲之临钟繇千字文的意蕴,整体功力与任景墓志相仿,前后相差几十年,相信不是一人所为。风格相似、功力相当,难道书写者也是父子,子承家学?我认为这种可能性非常大。但是这个事情已经无法考证了。

    唐代的书法碑刻,行书不多,常见的怀仁集王圣教序、李邕的麓山寺碑、李思训碑、李世民的温泉铭等等,这次发现的任忠、任景父子墓志铭就显得非常珍贵。虽然有刚才所述的一些缺点,但瑕不掩瑜。由于出土较晚,又属于传统的二王流派,碑刻能清晰地反映行笔的轨迹,细节历历在目,便于初学者临习。另外公正地讲,相较于当代书法家充斥人们眼球的丑书恶札,这两通墓志碑刻已经算是美出天际了。

    最后,再简单介绍一下张海书法艺术馆。张海是当代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张海书法艺术馆位于张海先生的母校-偃师高中新校区内。占地近10亩,于2002年开始建设,一期于2005年开馆,2012年扩建工程竣工,最终的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目前馆藏各类艺术精品数百件,悬挂展出各类书法名作300多幅,是河南省首个以个人名义成立的艺术馆。当代书法家启功、沈鹏先生为艺术馆题写馆名。馆长为张海先生的得意门生李建业。

    爱屋及乌,也推荐大家有机会去参观这个艺术馆。


任忠、任景墓志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