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爱情
王德峰老师讲爱情和渣男渣女的时候引用了仓央嘉措的诗
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一瞬间,我顿悟了
我们爱不爱一个人,跟是否与这个人在一起,其实是两码事
爱一个人,或者说喜欢一个人,是身不由己的事;而在不在得了一起,是脑子决定的事,是一件非常客观的事情
这件事的客观程度就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一样客观
外因有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发展水平、性别平等程度、社会评价体系、地方风俗、民族
内因有两个人的认知发展水平、物质基础、道德观念、宗教信仰、人生发展阶段、感情经历、性格特点等等
就说我第一次看到LX照片时点进去看他资料时的震惊,没有前期经历的铺垫,根本不会有那些震惊
他的长相、身高、身型、星座、性格类型、颜色偏好、说话语调、想法我都可以在过往经历中找到原型
有些人你看着他就是乐
他啥也不干你也乐
远远地待着看也乐
他发票圈你乐,他隐藏票圈你还乐
他所有行为的波动和不波动都会让你乐,这本身就是一种喜爱一个人带来的回报
但也不可避免的让我有时有些痛苦,因为客观条件让我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有些事情做不好
说到底,爱一个人让人快乐,不存在投入产出比的问题;但现实情况让人感受到自己的无能或不足,这件事会让人有短暂的痛苦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是一个知道自己不聪明,大多时间正能量,不鸡血,沉浸过程,又很理性谨慎的人,不懂如何跟比我大的人相处,在慢慢试错调整和学习
(所有表面上别人看到的我的努力,不是努力,是在为了一个结果持续沉浸,在初三时我发现只有沉浸才能让我摆脱痛苦)
所有的不谨慎都是分析过后觉得影响不大后的结果
或者说我想看看会是什么结果
同时我也知道自己认知资源容量很低,喜欢专注式沉浸,太浓烈的感情会让我生病
连我妹生气冲我发几句牢骚我都会觉得这是不是小题大做了
自我界限感很强
发觉在被试探就会马上装傻摆烂,不希望通过测试
因为信奉水到渠成
喜欢持续投入地做一件事
不喜欢不停地变动作
当然这是现在的我
以前的我可不是这样
以前为了让别人喜欢自己可以很努力,不惜改变自己
害人害己
我能给到的最大的付出就是在让自己快乐的情况下,把多余的快乐分享出去
就是那种很自我,很微弱,断断续续、忽明忽暗的光,时间久一点,可能这个光会熄灭,也可能会越来越亮
不需要输入,它自己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