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作词作曲——作曲篇7:bpm与歌曲时长
(1)bpm
bpm,也叫做曲速,英文应该是beats per minute,意思是每分钟的拍子数。
比如《一点萤》的bpm是139,这表示它每分钟打139拍。
定义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下面几点。
·bpm决定歌曲风格
曲速对歌曲风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一首作曲的速度很慢,那么这首歌最终风格一定是柔和的。
比如李玉刚的《万疆》,它的bpm是134(旋律最短音四分音符),它情绪非常柔和。
而如果一首作曲的速度很快,那么这首歌最终风格一定是强烈的。
YOASOBI的《夜に駆ける》(奔向黑夜),它的bpm是130(旋律最短音是十六分音符),速度相当于万疆的四倍,所以这首歌比万疆力度重很多。
在曲速不允许的情况下,是不可能依靠编曲改变歌曲风格的。曲速不变的情况下,《万疆》再怎么改编曲,也改不到日系歌的猛烈程度;如果《夜に駆ける》被改编成了柔情版,那它一定是放慢了曲速。
很简单的道理,说话越快越激动,说话越慢越温柔。
·bpm决定音符长度
一首歌的大部分音符是八分音符。bpm越大,曲速越快,八分音符越短;bpm越小,曲速越慢,八分音符越长。
如果bpm过快,会导致八分音符非常短,也就是一个字的时长很短,这会使得歌非常难唱,听感也不是很好。
如果bpm过慢,八分音符很长,那么整首作曲会很不好听。过慢比过快严重的多,宁可快,不可慢。
在最短音是写八分音符的情况下,中文歌一般bpm在70~150。个人认为110是不快不慢的中心点。
中文歌合适的速度上限,我认为是90的bpm里写十六分音符,略慢于《不可道》的速度。再快的就不合适了,歌手会很难唱,参考《大喜》,125的bpm里写了几个十六分音符,那几个音的咬字都咬不完整了。当然这首歌十六分音符也只有几个而已。
日文歌可以比中文歌快很多,最快能在160bpm里写十六分音符。日文的发音,每个字的韵母都很短,都是a、o之类的单音,而中文的声母有多音节、后鼻音等,比如tian、shuang,这需要更长的发音时间,但也带来了更大的声音张力。
·bpm决定各段落的时长
在副歌16小节的情况下,bpm越大,副歌就越短;bpm越小,副歌就越长。
以下是我在扒带过程中记录的各bpm下16小节的长度。

16小节时长这个数字非常重要。

(2)副歌时长
副歌一般16小节。一般一首歌的副歌会唱三遍,其中C2和C3可能是连着唱的。

第二分册的bpm是148,副歌的时长(16小节)是25s。然后它的C2、C3是连着唱的。
而有些歌曲的C2、C3是隔开的。

天下局的bpm是117,副歌的时长(18小节)是35s。它的C2、C3是用间奏隔开的。
我个人的观点,副歌的时长不宜超过1分钟,否则会乏味。比如《secret base》,副歌一遍36s,在3:39处连续唱了两遍副歌,唱了一分多钟,听到后面觉得有些乏味。
第二分册的副歌25s,唱两遍是50s,在1分钟内。天下局的副歌是35s,唱两遍是1:10,超过了1分钟。
还有个奇怪的规律,短的副歌似乎会特别动听。《千秋梦》和《打上花火》都是20s一段的副歌,是我扒过的歌里最短的。它们两副歌就显得特别好听,与众不同。

(3)全曲时长
·歌曲时长范围
现在常见的市场歌曲时长越来越短了。老一些的流行歌,时长经常是四分多钟,而现在的情况是,中文歌的歌曲时长以3:00~3:30为佳。不少榜单热歌甚至是两分多钟的。
但日系歌大多数是4:00~6:00,每首平均五分钟上下,比中文歌时长长很多,可能是因为多了Bri和Pre两个段落,而且日系歌的副歌时长往往也比中文歌长。
作曲时建议参考这个时间范围,3:00~3:30。
·缩短歌曲时长
可以利用缩短/删除段落来控制歌曲时长。下面以第二分册为基本框架来介绍。

第二分册的bpm148,歌曲时长3:26。
bpm148下,16小节的时长是25s。
如果我想让第二分册变短,变成一首3:00的歌,那么就需要缩短它,让它少16个小节。
可以删除的段落有:Intro,A2,Solo,C3,Outro。
可以缩短的段落有:Intro,Solo,Outro。
方案一:删除C3,让C2直接接上Outro
方案二:删除Solo,缩短Outro。
方案三:删除A2,删除Solo。
这里只介绍三种,实际操作中远不止三种方法。
·增加歌曲时长
可以利用延长/增加段落来控制歌曲时长。

方案一:在A3后增加A4。
方案二:将副歌从16变成24小节(16+8)。
方案三:增加一段副歌“C4”,但是放在Intro的前面。
方案四:在C2和C3之间加入Solo2,Bri,Pre。
实际操作中远不止这些方法。
通过增加/删减段落,控制全曲时长在3:00~3:30内,这是我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