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铁路,将于两年半后开通
这两条铁路,将会大大方便乘客出行,如下
沪苏湖铁路是连接上海市、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湖州市的高速铁路,是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中的骨干线路,自2020年开工以来一直备受关注。今天(3月15日),从施工现场又传来好消息,由中铁广州工程局总承包、上海城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施工的沪苏湖(练塘站)迎来新进展:练塘车站现浇梁启动首次浇筑梁体混凝土,标志着沪苏湖铁路(练塘站)建设进入全新施工阶段。
春风轻拂绿叶,初春时节,阳光明媚,在沪苏湖铁路(练塘站)施工工地,呈现着一派繁忙景象。在现浇梁浇筑现场,只见泵车通过泵管将混凝土源源不断地注入梁体,施工人员一边浇筑,一边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据中铁广州工程局沪苏湖铁路站前Ⅴ标项目经理部四分部工程部副部长刘斌介绍,此次浇筑的现浇梁段呈横放长方体状,长度38.6米,高度3.05米,总计混凝土方量为540立方米,预计12个小时浇筑完成。
为确保浇筑施工顺利推进,中铁广州工程局和上海城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调配精兵强将,成立了由60多位相关施工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多次组织设计、监理人员对现场施工进行指导,并制定详细施工组织方案,多次进行安全、质量、技术交底,明确各项工序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强化全过程全方位管控,并从技术准备、安全卡控、物资设备保障等方面全面做好浇筑前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一线作业人员熟悉掌握各施工环节技术和质量控制要点。
据施工人员介绍,完成浇筑之后,项目部将根据天气变化等因素,采用与当前气温、湿度相适应的养护措施,即先覆盖一层薄膜防止水分过快流失,再覆盖一层土工布洒水养护,既保温又保湿的“双重”养护,确保浇筑后混凝土质量外观无裂缝,为后续施工奠定坚实基础。沪苏湖铁路练塘站主要含34个墩身,60跨现浇简支梁,5联现浇连续梁,1联悬浇连续梁,目前孔桩已全部完成,墩身剩余6个,本次现浇梁浇筑也是练塘车站现浇梁首次浇筑梁体混凝土。
据介绍,沪苏湖铁路起自上海虹桥站,途经江苏省苏州市,终至浙江省湖州市湖州站,正线全长约163.7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线路建成后,将成为连通上海、苏州、湖州等长三角重点城市的重要铁路运输通道。根据沪苏湖铁路专项规划,练塘站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预计2024年7月通车时启用。
练塘镇地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沪苏湖高铁也将在这里设置站点,这会给练塘带来什么?周边的创业者也充满着期待,他们告诉记者,希望未来旅游交通体系的完善,人流量可以越来越多,承接更多区、市乃至外省市游客,融入并强化这里旅游休闲服务功能,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目前,练塘镇正以“人文+生态+旅游”为基础,以“绿色养生、古色养心、红色养魂”为主题,布局古镇人文体验地、水乡红色旅游地、乡村田园休闲地,打造“多彩”水乡文旅集聚地。未来希望可以通过沪苏湖高铁的开通,构建开放联动的旅游发展空间格局,依托万亩良田、美丽乡村等资源,让更多游客更好地感受青浦,体验多元水乡生活。
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再度刷新进度条。
今天(3月30日)上午,一声动工令下,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万顷沙至兴中段(下称“南珠(中)城际万顷沙至兴中段”)在广州段十涌站和中山段香山选址,同步开工建设!
外联珠江西岸、内接市内各大交通枢纽......这条位于珠江口的湾区大动脉,是第一个可实现大湾区城际与广州地铁网互联互通的轨道交通项目,对广州加速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意义重大。
促进广州枢纽能级再提升第一个可实现大湾区城际与广州地铁网互联互通的轨道交通项目
枢纽是城市发展的血脉。
作为一座超大城市,广州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枢纽之城的地位不言而喻。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走向纵深,围绕打造畅通全市、贯通全省、连通全国、融通全球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广州正着力打造与大湾区主要城市1小时交通圈。
南珠(中)城际的建设是深入贯彻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要求的切实举措,也对支撑落实《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意义重大。该项目为国家批复的《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中的近期实施项目,是第一个可实现大湾区城际与广州地铁网互联互通的轨道交通项目。
南珠(中)城际万顷沙至兴中段线路起于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站(既有),止于中山市兴中站。正线长度47.6公里,其中,广州段19.1公里、中山段28.5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全线新建十二涌、二十涌、香山、火炬、张家边、中山、岐江新城、石岐、兴中9座车站,预留十涌、火炬东、世纪路3座车站,项目工期为5年。
“建成后,对外,可实现中山岐江新城至广州珠江新城45分钟通达;对内,可与广州地铁18号线、广州东至花都天贵城际贯通运营,与广州地铁22号线、芳村至白云机场城际跨线运营。”据广州地铁建设公司南珠(中)城际项目广州段负责人李立军介绍,该项目可实现中山一线直达白云机场,实现白云机场、广州站、广州南站、中山站等重大交通枢纽的快速联系,进一步连接两市中心城区,进一步完善了珠江西岸的轨道交通网络架构,对促进广州与中山等珠江西岸城市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较强的支撑带动作用。线路还将紧密连接广州南沙区、珠江新城、中山翠亨新区等,带动沿线产业、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共同打造大湾区珠江西岸南北向客流骨干走廊。
据悉,项目将同步实施香山站往珠海方向的预留工程,后续纳入香山至珠海段项目。全线建成后,线路进一步衔接珠海,实现大湾区西岸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此外,据了解,中山还将在香山站预留与深中城际对接工程条件,后者正在前期工作阶段。可以畅想,未来,在广州搭南珠(中)城际,有望最多换乘一次就能到达深圳,共同提升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水平,支撑环珠江口“黄金内湾”的发展格局。
实施“公交化”运营模式“买票即上车”,车到即走开设“快慢线”+“长短线”列车
令人关注的是,这个令珠江两岸翘首以盼的项目未来将在运营组织方面,实施“公交化”运营模式,“买票即上车”,车到即走,最大限度提升乘客的出行效率。
前往机场的远途旅客,对出行体验有更高的要求。该城际在初步设计批复提到,进一步研究站台设置商旅候车核准设备的方案,意味着列车或设商务车厢,提升长距离乘坐的舒适度。此外,广花城际、芳白城际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也提到两条线路将设置商务专厢。
据悉,线路将开行“快慢线”和“长短线”列车,可以根据各区段不同的客流需求灵活安排运营组织。所谓“快慢线”,就是既有大站停列车、也有站站停列车的运输组织方案,类似于广州地铁14号线、21号线的运营方式。“长短线”就是线路有不同起点、终点的列车安排,计划开行兴中至香山(相当于中山市内短线车)、兴中与广州地铁18号线贯通(相当于中山至广州跨市车)的列车交路。
考虑到不同区段的客流差异,南珠(中)城际将有4节车厢和8节车厢两种编组的列车同时服务。中山市内的“兴中-香山段”计划采用4节车厢的列车,与广州地铁18号线贯通的跨市车将为8节。在客流需求较低的区段,8节车厢“吃不饱”,4节车厢一方面减少运力浪费,另一方面可加密班次,缩短乘客候车时间。
加快《南沙方案》落实见效实现南沙从湾区几何中心走向湾区功能中心
《南沙方案》提出,按照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的建设时序,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南沙片区的南沙湾、庆盛枢纽、南沙枢纽3个区块作为先行启动区,总面积约23平方公里。充分发挥上述区域依托交通枢纽快捷通达香港的优势,加快形成连片开发态势和集聚发展效应,有力带动南沙全域发展,逐步构建“枢纽带动、多点支撑、整体协同”的发展态势。
今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打造中心城区、南沙新区“双核”的概念。南珠(中)城际万顷沙至兴中段的开工建设正是广州举全市之力推进南沙建设,加快《南沙方案》落实见效的又一有力举措。南珠(中)城际万顷沙至兴中段从属于南沙枢纽区块的万顷沙站出发,向南经十涌、十二涌、二十涌往“西拐”一路往中山“狂飙”。以南沙为中心的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建设提速推进的同时,广州也正在加快形成南沙的连片开发态势和集聚发展效应。
其中,城际途径的二十涌,位于广州最南端,距离深中通道一步之遥。今年1月31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南沙大型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研究国际竞赛公告,谋划在南沙南部片区打造“对外交流”的平台,通过打造满足重大文体赛事需求,集文化、旅游、体育、会议和国防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以大型城市综合体的建设带动湾区发展,实现南沙从湾区几何中心走向湾区功能中心。
广州地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丁建隆表示,“一体化衔接南沙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有助于发挥南沙地处大湾区经济最发达区域中心位置的先天优势,成为推进《南沙方案》落地的重要力量,对于促进广州都市圈、珠江西岸都市圈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施工总承包招标,线路南沙段(万顷沙-二十涌)计划于2025年10月建成,总工期30个月。省发改委在批复中提到,万顷沙至二十涌段的建设工期要与南沙大型城市综合体建设运营做好衔接,推进站城一体化融合发展,特别是“抓紧推进与本项目相关的南沙大型城市综合体及配套市政工程”等项目。
在活动现场,一排双轮铣、工程车、挖掘机、履带吊整装待发。对于项目的具体建设,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在工程技术上面临很多攻关,如沿线交通繁忙、管线众多,交通疏解、管线迁改难度大。“部分路段临近珠江入海口、山体,地质条件复杂,还需克服大盾构下穿洪奇沥水道等施工难题。”对此,中铁建华南建设公司南珠(中)城际项目总承包部技术负责人罗国景表示,“我们将充分借助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手段,积极探索应用新建筑材料、深厚软土地层加固、高架车站装配式施工、穿越水道新型监测和物探技术研究等新工法、新工艺,提高施工效率、减小安全风险,为线路早日建成开通奠定坚实基础。”
这两条线路开通时间最早和最晚都是两年半内开通运营,沪苏湖铁路预计2025年十月份开通运营
广州地铁18号线南延伸预计2025年十月开通首通段
届时,两地外省市入城更方便!